大学生本土文化认知和输出能力现况调查

2017-12-28 00:25倪秀杰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5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认知

倪秀杰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当下大学生母语文化缺失的原因,即母语文化教育的连续性、测试手段的导向性、城市文化等语言环境因素等,并希望国家、地方和高校能认识到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意义及其使命。

【关键词】本土文化 认知 输出能力

随着世界各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国文化在发展中不断融和,各民族文化在世界大舞台的地位愈来愈受到重视。中国的优秀文化能否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存留,能否完好的传承与发展,关系到中华名族在世界文化中身份与地位,值得深思。在研讨大学生英语输出能力及培养途径课题中,发现中国学生不仅仅在英语表达上出现失语现象,在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理解上,或多或少存在不知、不懂、不顾等情形。通过问卷调查,令人汗颜。原因何在?国内现状调研及分析如下:

现状1:外语教育中母语文化教育的衰竭

在世界文化软实力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应将目标置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素质,全面的、综合的育人。事实上,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中,外语教育与文化关系呈现以经济发达国家为教育指向,一味宣传和学习他人的科技和文化,尤其是大学阶段,一些工科院校的课程体系中有关中国文化等课程不再列入其中,或列入选修课,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已然成为学生的兴趣课,而仅有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又严重失衡,即重目的语、轻母语文化。很多大学生只是盲目地了解获取英美文化知识,而欠缺对母语文化的认知能力,不能诸多有效地利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对外输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变成了被动的单项交际者。除此之外,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中国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偏重语言形式的教学,文化教学薄弱甚至缺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讨论,仅限于课文相关的英美背景知识的碎片式文化导入,而对中国本土文化的渗透或对比不足,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讲解停留与表面,学生对于中国本土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达知之甚少,导致跨文化交际受阻,跨文化交流失衡。根据对目前高等学校使用的大学英语主导教材(综合教程)抽样统计,教材选材中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篇章甚少,选材偏重目的语文化,體现了教材编写者对本土文化重视度不足。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民族意识浅薄,母语文化认同感不强;大学生对母语文化了解比较模糊,不够广泛深入;大学生获取母语文化的途径虽多,但效果不尽人意。在学生的文化翻译测试中发现:学生母语文化知识储备较少,对民族传统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能力偏低,对外文化输出能力不足,这无疑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应该引起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反思。在座谈中也了解到学生认为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希望教师能够更多介绍,提升自己的文化输出能力。所以,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影响语言,语言翻译文化,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教育。

现状2:测试手段的导向因素

当前国内的大学生英语教育受各种综合考试形式的影响,因此,课程设置偏重语言教学,英语知识和文化类课程偏少。英语教学以语言技能培训为主,英语水平测试中偏重对语言输入信息的理解。以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例,测试中对听力和阅读项目的篇章信息的理解占总分数的70%,英语输出信息的考核主要通过翻译和写作方式进行,占20%左右。其原因:一是大规模测试的阅卷工作的需要。命题中客观试题的设计,提高了阅卷的效率,在试卷测试数据分析中便于横向及纵向的对比研究,体现了研究方法的客观性。但是,大量的客观题,在对考核对象的全面了解上也有其局限性。同时,主观试题的增加,尤其是输出形式的比例加重,对于阅卷效率的提升和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带来一定的困难。

现状3:城市文化等语言环境因素

国内大部分学生大学本科毕业后,能利用外语从事工作的人员比例不高。除了部分继续专业研究和在涉外单位工作的毕业生需要不断充实外语知识和在跨文化交际中不断学习之外,大部分学生以外语作为工具,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不多。国内各高校、各城市的文化建设和国际化发展等整体环境节奏缓慢,尤其是对外多语种宣传意识薄弱,课堂外学生了解国外及宣传本土文化的平台不足,与大学外语教育的要求匹配不足。

纵观上述现状,笔者认为:中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重要发展机遇期。近年来,中国迅速崛起并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一进程中,外语成为国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当外语为国家利益服务时,它就成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不可偏废的教育。同时,政府应不断制定相关政策与规划,规定外语课程为中小学、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必修课,不断修订中小学、大学的外语课程标准,旨在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提出更合理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不能仅仅与外国语言学和文学联系在一起,忽视中国文化的继续培养及教育。高等院校外语专业人才在培养其语言基本技能外,重点培养其外文文献阅读能力、双语笔译和口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等。而非外语专业学生应重点培养其笔译、双语文献阅读能力。

语言属于基本人权,每个国家、民族、社团及公民都享有学习、使用和推广自己所喜欢语言的权利。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源,外语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源投资,这种投资会给每个人和国家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语言属于“软实力”资源,是国家综合实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利用和充分发挥语言资源是每个国家、民族、群体和个体的语言权利。从这些意义上讲,“一带一路”沿线的每个国家都希望、也有权利把自己的官方语言推广为该地区的通用语。中国也不例外,因此说,新时期的国内的外语教育还承担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张中艳.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土文化认知
基于公益讲座在本土文化建设的创新模式探析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青田本土文化和中学篆刻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