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本土文化和中学篆刻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

2016-09-22 18:16吴林峰
考试周刊 2016年67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篆刻教学模式

吴林峰

摘 要: 新的美术改革明确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给美术教学模式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作为华夏文明绚烂夺目的篆刻,具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之青田独具的历史渊源,形成了与篆刻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结合青田地方资源,对青田的篆刻文化进行简单陈述,并在平时篆刻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模式探索,形成了适合青田农村中学的篆刻教学模式。

关键词: 篆刻 本土文化 教学模式

倡导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开展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篆刻教学,是顺应中国教育的发展动向和课程改革的整体脉络,也是开展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笔者特在本校尝试开展实施篆刻教学,探索适应青田农村中学的教学模式。

一、篆刻与青田石

篆刻是我国传统的造型艺术之一,篆刻字体大都采用篆书书写,先书后刻,因而称为篆刻。它结合了书法和雕刻两种艺术形式,具有欣赏、实用和收藏等价值。它古老而独特,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由于篆刻应用性强,艺术欣赏价值高,因此若干年来经久不衰。特别是经战国、秦汉和明清这两个历史阶段,篆刻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影响不断扩大,并已走出了国门,成为具有国际性的艺术形式。

每个品类的青田石都非常有特色,审美价值很高,假如从钤印角度说,青田石的耐温、致密等优点,具有无与伦比吃油附色性能,印痕特别久不褪色且非常清晰。

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对青田石非常钟爱,在《我所认识的青田石》一文中作了如此描述:“以印材论,上品青田石本身即为艺术品……毋论质地冻或非冻,石性皆清纯无滓,坚刚清润,柔润脱砂,最适于受刀听命,最宜于宣泄刻家灵性,因此青田石是印人中最中意、最信赖的首选印石。”

青田的学生滋润在这千年的文化熏陶中,深深呼吸着艺术气息,为我们在校内顺利开展篆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艺术基础。这些为我校开展篆刻教学提供了其他地区所没有的独特优势。

二、立足本土、传承文化开发校本课程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多种形式办学,培养多种规格的人才”,并明确指出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

本次课改在美术课程中设置了书法、篆刻内容系列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关注美术创作实践活动。创省二级特色示范高中,给学校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美术学科在高中教学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学校更加关心的是高考科目,所以,趁这次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机会,以新的教学思维结合新的教学模式,让高中美术教学尽快脱离应试教育的藩篱,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回到应有的定位,提升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补足学生德智体美中“美”这一块短板。

篆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并根据学生、学校和本地的特有的资源条件,被我们选中作为美术新课程实施活动的契合点。篆刻艺术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2008年北京奥运标志采用的是“中国印”,2014年APEC会议青田石篆刻印章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虽然是一颗小小的印章,但是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却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由此入手,学生更易了解和掌握。又有日本友人专程来青田考察印石,择老篆刻家为师,学习篆刻的事迹,更加激励了年轻学子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学习劲头。但是,现在比较严峻的事实是包括青田的年轻一代,大都对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知之甚微,对家乡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所以,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出发点,充分利用青田石丰厚的资源,在我校开展篆刻教学与实践,努力探索一条新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与家乡石头的亲近感,提高学习篆刻的兴趣,增加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尊严感已是时代的需要。

三、探索特色教学模式

什么是“教学模式”呢?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冯克诚主编,中央编译出社,1994.6版)一书中,指出“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

篆刻与青田在历史文化中形成的密切关系,是本校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这几年在青田活跃着一支篆刻、刻字创作队伍,亦有名家出版的篆刻集,新建的青田石雕博物馆征集的100多方西泠印社社员的篆刻作品为学生提供了校外学习园地。同时在本地有丰厚的印石资源,价格低廉。这些都为我们开展篆刻教学活动铺垫了扎实的基础。本校具有专业特色的美术教师,也有篆刻、书法爱好者,为开好篆刻教学实践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对此,我们实验并努力探索出适合本校的篆刻教学模式。

(一)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篆刻的兴趣。

灵活利用本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利用学校创省二级特色示范高中的契机,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增强美术教学与青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让学生深入调查青田石的资源与利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对现今青田篆刻艺术现状的了解和对篆刻家的访问,聘请他们进行指导,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度,扩大他们的视野。参观青田石雕博物馆,学习领悟青田石雕文化历史,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文化、地方特色,培养他们对家乡的亲近感和对篆刻艺术的兴趣。教师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科书,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充分让同学们参与进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坚实而有效。

(二)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体验篆刻的乐趣。

通过前期的参观、采访、观摩,以及青田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条件的熏陶,对青田石和篆刻有了一定的见解。从笔者以往的教学经验看,这时讲再多的理论和技法学生肯定无心听讲,学生一拿到石头,天生就有非常好奇的天性,笔者利用这种天性,先让学生体验篆刻的乐趣,进行了如下尝试:

1.摸一摸。先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感官感受石头,摸一摸石头的质地手感,感受青田石的温润和细腻。

2.刻一刻。拿到石头,学生迫不及待的想去尝试,在简单地介绍了冲刀和切刀的用刀方法和注意安全事项后,引导学生进行方回文和圆回文的练习,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青田石崩裂的清脆质感,有了一定的手感之后,尝试在汉印中找简单的内容让学生临摹,让学生知道,原来篆刻是这样的。

3.听一听。在练习刻石的同时,让学生听一听刀和石头接触所产生的清脆的声音,更加直观地感受青田石,感受篆刻,体验到篆刻的乐趣。

(三)学习理论知识,初步了解篆刻的技法。

有了一定的体验之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对篆刻知识有着非常强的求知欲,这时笔者就顺水推舟,讲解篆刻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如介绍篆刻的工具,印文的刻法,印章的临摹方法,钤印方法等。这时,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填鸭式接受,到主动学习,这符合先学后教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穿插篆书练习,奠定“刻”的基础。

学习传统篆刻,一般先从学习书写篆书开始,素有“治印必先识篆,以求篆书之笔法,得笔法则得字法,而章法随之”的说法,明人赵凡夫说:“今人不会写篆字,如何有好印了。”篆书的练习是学习篆刻的基础,有了一定的书写基础和篆书理解后再篆刻,就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线条粗细,结构疏密、取舍的处理能力,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的篆刻创作,提高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

由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掌握一定篆刻技法和理论学习之后,增加一点篆书学习课程,这一课程中将篆书的理论知识和篆刻练习相结合,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篆书的种类、风格、特点及演变,学习掌握篆书的基本书写方法,并获得一定的篆书欣赏能力。而后再次练习篆刻时,学生就会根据个人的领悟与爱好,选择不同的篆书书体和风格。同时,篆书学习对印章的章法布局及后期的创作有很大的助益。

(五)开展体验式评价,提高鉴赏能力。

篆刻学习是在一种群体互动和交流环境中,通过欣赏、技法训练的方式进行的,学习创作、了解作品的优缺点,还要让学生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篆刻作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明清篆刻鉴赏”、“邓石如印章鉴赏”、“印章和肖形章的鉴赏”、“汉印印章鉴赏”等研究课题进行学习和探究。要求学生在课外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题收集资料,制作PPT,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且进行评价,每个小组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明清篆刻艺术”课题里,各小组学生收集到不同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陈述,并通过制作课件或手抄报加以展示,让听课的老师和同学都获得了不小的收获。

笔者在制订教学计划步骤及确定程序时,立足青田地方文化资源特色,把握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逻辑关系,以素质教育、美术知识和发展特色为三个基本点,构建出一个课内与课外、学科性课程与实践活动性课程的教学模式。掌握、了解书法艺术与篆刻艺术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对于篆刻艺术的成因、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的表现特征,以及用材、用途、内容等的深刻体会。通过观摩、交流、创作等步骤,尝试在篆刻材料上刻出姓名章、闲章和肖形章,体验通过自己的双手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美,并对篆刻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初步的了解,对篆刻作品形成一定欣赏和评判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传承,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我们结合教学情况,不定期举办的篆刻作品汇报展览赢得了广大师生和校外艺术界人事的一致赞同和认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青田深厚的青田石和石雕文化底蕴和温溪悠久的刻字文化对学生的浸润,探索出一条适合青田农村学校的特色教学模式。利用浙江省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有利时机,以学校“起航”课程群为依托,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出选修课的形式,开展青田篆刻教学,使青田的石雕文化、古老的篆刻技艺在农村中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篆刻艺术氛围。

参考文献:

[1]夏法起.青田石——中国印四大名石.编福建美术出版社.

[2]吴效锋,编.新课程这样教.辽宁大学出版社.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韩天衡,编.历代印学论文选.西泠印社.

猜你喜欢
本土文化篆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篆刻
瑩波篆刻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活用教材,让学生成为本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