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2017-12-27 02:57赖世洪
考试周刊 2017年40期
关键词: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赖世洪

摘 要:课程改革形势下,要实现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为转变有些化学教师比较陈旧的思想观念和解决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课堂教学过程采用“合作—反馈—评价”教学模式和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利于提升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动手、分析、思考、创新等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程的实施,课程实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系统推出很多特色的教学模式,老师们也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各种先进教学方法。极大改变了当前应试教育环境下,只注重成绩提高、忽视能力培养的情况。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创新等能力,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接下来我也结合目前初中化学课堂存在的问题,联系自己的实践经验,对于如何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 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思想观念陈旧

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思想观念不以学生发展为本,而是老师成为“真理”的化身,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擅长因势利导,单一的讲授形式教学方法,压抑着学生求异思想、逆向思维的发展。教学质量衡量标准不是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只注重考试成绩,阻碍学生全面发展。

(二) 教学模式单一

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不能只重视知识传授,还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化学素养培养。当前,多数的教师受到升学率的影响,仅仅重视知识的灌输,将提升成绩作为重要的目标,而忽略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做到上课生动直观、创新脱俗的较少。由于填鸭式的单一教学模式,陈旧低沉的课堂氛围,很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科学精神,不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二、 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 采用“合作—反馈—评价”教学模式

“合作—反馈—评价”教学模式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对各组讨论结果进行反馈,最后再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的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教学采用“合作—反馈—评价”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等能力,同时也大大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如在学习化学式的概念、读法、写法时,首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以下练习题:

在完成这个练习后,先让小组同学进行观察、分析、讨论、比较以下内容:表示物质的化学符号是由哪些部分组成?将物质名称和化学式进行对比,哪种方式表示物质更有优势?认真分析比较以上单质及化合物的名称读法和写法上有何特点?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完成以上内容,培养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下来进行反馈任务,让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总结化学式的概念、读法、写法,再让不同小组成员相互找出对方展示成果的不足之处并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于能完成合作任务并取得成果的小组给予加分奖励;如果是小组内层次较低的学生展示的成果,再加鼓励分;如果能找出别组展示成果的不足之处并说出自己的观点的还有附加分,形成机制,并于课后对得分最高的小组进行表扬。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自学、语言表达、合作探究等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 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不断优化各种教学方法,实现不同方法的优势互补,以立体结合的形式展示,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科学的教学方法包括比较法、归纳法,实验法等,不同的知识在教学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等能力。

1.比较法

化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方面充分应用比较法,可以弄清概念和原理之间的异同点,理清学习的思路,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学习效果得到提升。比如在进行原子、离子概念学习时可以做以下比较:

再如,將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与饱和溶液中的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的概念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把抽象、复杂的概念简单、直观化,使学生能灵活的理解和运用概念。

2.归纳法

化学用语部分知识点比较零散、系统性和规律性不强。学生常常感到易学难记,易懂难学,思维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激发不了学习兴趣。运用归纳法,把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弄清知识的内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把元素化合物知识系统化,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归纳微粒不同的含义。

通过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落实更到位,知识更系统、更有条理,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化学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3.实验法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经常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实验来突破重点和难点知识。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法教学,能更准确地说明教材中的问题,使知识落实更到位。

(1) 紧扣实验,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能力,懂得从表面的实验现象中,看出异中之同,同中之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观察不到实验现象。要确定这个反应能否发生,设计下面三套实验方案: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实验①试管中水位上升;实验②看不到实验现象,但是我们可以把玻璃广口瓶换成塑料瓶,实验后塑料瓶会扁了;实验③中小气球会慢慢的胀大。再让学生分析和讨论两个问题:①这些现象一定能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了吗?②有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这种现象?③还需要再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才能证明?因此对于实验现象的分析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要通过设计多种实验方案、改进实验装置等方法来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此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2) 一套装置多个用途,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化学实验中,用于气体制取、气体收集、气体洗涤、干燥等实验操作的装置,很容易让学生混淆。因此用同一套装置可以进行多个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如图:

当这装置作为洗气装置使用时,气体从长导管进而从短导管出;当用来作收集装置时,排水法收集气体和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进出管顺序是不同的:在排水法收集气体中,气体全部从短导管进而从长导管出;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中,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时,气体从短导管进而从长导管出,而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时,气体则从长导管进短导出。

因此,在课堂中采用“合作—反馈—评价”的教学模式和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利于提升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它对学生进行实验、分析、思考和归纳的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质。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的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徐伟.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培训,2016,(04):72+75.

[2] 刘春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85.

[3] 张兴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5,(07):70-71+77.

[4] 皮振雷.基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教学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如何让化学史在化学课堂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