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摘 要:音乐是一门对学生艺术细胞较高的学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性,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但受多年的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感受不到音乐带给他们的自由氛围,学生的兴趣被压抑,其学习的热情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新课改席卷教育界的当下,面对素质教育对当代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学校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例如将体态律动教学替代灌输式教育,为教育界带来新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基于传统填鸭式教学给教育界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分析体态律动教学融入课堂教学给小学音乐带来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音乐素养
学科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表明了音乐学科的学习有利于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不光是教师、学校还是社会,都要重视音乐学科对学生的塑造,积极利用音乐学科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态律动教学要求教育工作者在结合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等外在条件的情况下,将体态律动融入课堂,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度,继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一、体态律动教学的含义
在体态律动教学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之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白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具体含义。体态律动教学法是瑞士音乐家、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提出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根据他的观点,音乐本身的听与律动是密切相关的,而律动又离不开人体的运动。因此,音乐学习要结合身体的运动,这样的音乐学习才是相联系的、全面的。
体态律动教学法是对学生在听力方面的训练,众所周知,听力是音乐的基础,因此,学生的听力只有得到不断强化,才能感知音符带给他们的美的享受和作曲家以及演唱家的思想感情。体态律动教学法不是狭隘的教学法,它是结合听觉和视觉的教学法,让学生以肢体表现出美的律动,带动学生体会音符当中的美。但是这种肢体的律动和舞蹈又不相同,它没有舞蹈要求的姿态美,肢体柔软的高要求、高难度,它只需要学生保持一个自然放松的状态,即可体现出学生在音乐当中美的享受。同时,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单一老套的教学内容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及时给教学内容注入新能量,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体态律动如何导入小学音乐课堂
1.体态律动的带动作用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奏分为许多种,例如有轻盈明快的节奏,也有庄重严肃的节奏和沉闷压抑的节奏,不同节奏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或快或慢,从节奏的快慢分类来说,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选定合适的体态律动频率,带动学生感受音乐节奏。体态律动以肢体表演为主要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肢体动作熟练程度,又锻炼了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度,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伏尔加纤夫曲》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体态律动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肢体表演,感受纤夫的沉重心情,以这种方式来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在行走中感知纤夫内心的那种痛苦沉重的感觉,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产生与教学内容相通的感觉。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进行相对应的步行,这是一种感受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但同时指挥动作也是体态律动教学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在学习国歌的课堂上,音乐要求学生能表现一种激昂慷慨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在教学内容当中增加指挥动作,培养学生以我为主的学习意识。
2.体态律动的实际应用
体态律动,有利于学生在结合节奏和音调的背景下充分表达音乐当中传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到学与用的双重深化,才能够不断加强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对知識的掌握度,才能有利于培养出理论知识与实践效果兼优的学生。学以致用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注意的一个点,这一点是帮助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价值的有效方法;而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价值并从应用价值当中体悟,是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两者相辅相成。通过体态律动教学法,学生可以通过肢体表演展现自身能力,在表演当中提高自身胆量,有利于音乐的进一步学习,帮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的创新性,为学习带来新的活力。
总之,小学是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的关键时期。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一种从学生天性出发的沉浸式教学法,有利于保持学生较长时间的学习,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灌输法的弊端,为教育带来了新活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凯兰.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当代学校音乐教育中运用实践研究[J].黄河之声,2015(9).
[2]蓝白云.探究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文摘版(教育),2015(4).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