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会琴
摘 要:当前教育改革后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应试教育被素质教育所代替,学生在各阶段教育中受到教育工作人员更加全面的关注,尤其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的心理素养在学生的发展中起到重大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作用,各科教师已经看到心理素养的价值所在,在学校日常生活中各科教师已经开始了对学生心理素养的培养。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情感价值最高的一门学科,更加需要学生心理上的投入,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素养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心理素养的促进下高效学习语文,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心理素养的关键期,一线小学语文教育更不能忽视。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素养;促进作用
一个积极的心态对于语文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对语文学习道路起着阻碍作用,语文教师毕竟不是心理专家,所以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以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针对学生心理素养的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引导学生的心理素养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其心理素养的功能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得到正确发挥,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素养培养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动力
学习语文的心理素养即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态,也就是学生抱着什么样的心态进行语文学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素养能够帮助学生理性处理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浓烈的兴趣,为语文的学习带来强大的内驱力。当前的语文教育不再单纯为学生成绩而存在,而是与学生的生命成长历程同生共建,所以,语文教师要理性看待学生心理发展历程的规律,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而不再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的提升,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对整体语文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为语文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
语文学习仅仅有学习兴趣是不够的,兴趣的维持不够长久,想让兴趣的长久性得到提升需要信心的支撑,换句话说,只要拥有学习语文的信心,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长存。良好的心理素养是拥有强大信心的前提,而信心是学习路上克服困难与挑战的前提,良好的心理素养是学好语文的根本,在此基础上才能树立顽强的信心,学生的心理素养需要教师的正确培养才能得到良好的确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需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与认可,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对学生树立信心的心理进行引导,例如教师可采取阶梯式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多层次的难度教学,先让学生在难度一般的测试中获取进行下去的信心,再逐步提升难度,使学生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学生的信心得以确立,心理素养得到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保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心情
健康的心理素养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体验喜悦感,使获取知识的过程成为心理上的享受过程,良好的心理素养一般表现为积极的学习心态、乐观的学习精神、不服输的决心等,这些心理体验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营造出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外部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的享受更加舒适自然。小学生正处于感性丰富阶段,理性发展还未成熟,所以情绪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都占据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作用,这也是开发小学生学习潜能的重要突破口之一,而良好的心理素养能够激发并且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心情,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心理的阳光发展。
四、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高质量进行
学习的心理素养包括了学习的心态,健康的心理素养必然包括端正的学习态度,学生能够端正态度正确对待学习,学习必将保质保量进行。学习态度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在正确心态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正确的培养,总的来说健康的学习心态就是学生能够进行主动性学习,学习过程中认真对待学习,并且伴随理性思考,三方面的綜合共同构成良好学习心态的表现,三方面都需学生个体心理认知的参与,所以说良好的心理素养能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心态,取得高质量的学习成效。总而言之,没有坚定且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能力难以得到提高,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学生心理素养的正确与否。
总而言之,学生心理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新时代力求突破传统教育的今天,对学生心理素养的开发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突破点之一,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语文乃至各科学习的需开发的新大陆之一,这也是各科教改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势在必行,这更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必备要求。
参考文献:
宁盛卫.学生的接受心理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2(5).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