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余
(浙江省象山中学 315700)
“使高考复习成为好数学教学”,其具体体现在使学生学会思考,进而学会学习.例题变式探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例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变式为主要学习手段,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述、质疑、探讨问题的机会,强调多向互动,教学相长的一种教与学的操作体系. 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对数学例题作多层面、多角度的变式与探究,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规律,将教学活动营造为开放、宽松、愉悦、和谐的师生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创新思维品质,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创新的能力。但在实践过程中,如何把握变式探究的节奏,使其真正发挥教育功能,是一个值得不断探讨的话题.
引例在△ABC中,若c2=a2+b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若cn=an+bn(n∈N*,n>2),问△ABC为何种三角形,为什么?
设计意图问题是课堂活动的载体,本题是一道难得的好题,综合性强,内涵丰富,横跨几何、三角、代数三学科.而且结论是开放的,给学生思考与探讨的空间.
分析本例条件抽象,先取一些特殊值试探一下.令n=3,a=1,b=1,则c≈1.26,画以(1,1,1.26)为边的三角形草图,易观察知是锐角三角形.上述用特殊值试验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师生一起用分析证法.
解因为cn=an+bn(n>2),所以c>a,c>b.由c是△ABC的最大边,需证明C为锐角,只要cosC>0就行了,即证a2+b2>c2.(*)
再注意到条件an+bn=cn,于是将(*)等价变形为(a2+b2)cn-2>cn.
因为c>a,c>b,n>2,
所以cn-2>an-2,cn-2>bn-2,
从而
(a2+b2)cn-2-cn=(a2+b2)cn-2-an-bn
=a2(cn-2-an-2)+b2(cn-2-bn-2)>0,
说明(*)式成立,故cosC>0,C是锐角,△ABC为锐角三角形.
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法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维方法, 与学生一起分析题意,交流解题思路,教师在适当时机给点睛之笔.在分析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及例题具有的延伸性,挖掘其潜在的内容,进一步一题多变,让变式“顺势而为”.
变式1已知△ABC中,a,b,c分别是∠A,∠B,∠C对应的边,且a2+b2=c2,求证an+bn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向更广的范围、更深层次去联想、纵横引申,通过一题多解促进学生知识融会贯通,促进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形成解题方法和策略. 证1不等式放缩 因为a2+b2=c2,所以c>a,c>b. 又因为n≥3,所以n-2≥1, 所以cn-2>an-2,cn-2>bn-2. 所以c2·cn-2=(a2+b2)·cn-2>a2an-2+b2bn-2, 即cn>an+bn. 证2进行三角换元适当放缩 所以0 所以cnsinnA 所以cnsinnA+cncosnA 即an+bn 证3利用二项式定理的展开式 因为 因为a2+b2=c2, 又因为 所以an+bn 证4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因为a2+b2=c2,所以c>a,c>b; 因为n≥3,所以f(n) 证5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3时,(因为a2+b2=c2,a>0,b>0,c>0,所以c>a,c>b). a3+b3=a·a2+b·b2 =c·(a2+b2)=c3. ②假设若当n=k时成立,即ak+bk 则当n=k+1时, ak+1+bk+1=a·ak+b·bk =c(ak+bk) 即ak+1+bk+1 综合①②可知当n≥3时,an+bn 设计意图启发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五种解法跨越三角函数,排列组合,函数单调性,数学归纳法等知识板块,起到了很好的复习作用. 同时通过对变式题探讨激发同学们的思维,此时教师要“顺势而动”,让变式探究再进行. 变式2已知 △ABC的三边a,b,c满足 设计意图变式教学诱发一题多解,但解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通过解法的展示与评价,让学生总结各种方法的优劣,以学会合理地选择,从而快速地、有效地解题.让学生对变式1的多种解法重新审视,找出其中本质的、核心的方法.显然变式1中的证法1、2、3、5都有其局限性,证法4是自然、简单的. 探究1若△ABC的三边长a,b,c满足aα+bα=cα,则a>1或α<0. 证明显然α=0不合题意. 假设0<α≤1,则由已知得cα>aα且cα>bα. 因为y=xα是(0,+)上的增函数, 所以,c>a且c>b. 所以f(1)≤f(α), 亦即a+b≤c. 这与a,b,c是△ABC的三边长矛盾. 所以a>1或α<0. 探究2若△ABC的三边长a,b,c满足aα+bα=cα(α>1),则 1°当1 2°当a=2时,△ABC是直角三角形; 3°当a>2时,△ABC是锐角三角形. 证明因为a>1,aα+bα=cα, 所以c>a,c>b. 已知f(x)是R上的减函数,于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