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今雨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00052)
高中遇到的很多解析几何题,特别是一些证明题,给人的感觉总是充满了机缘巧合.通过学习分析探究这些题目,发现所给的条件往往都是一般问题的特殊化处理.一些看似简单的条件,往往都是做了精心的设计.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对所给条件内在联系的把握至关重要.
下面以2017年全国高考北京卷理科的第18题为例,对题目条件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以揭示看似简单的条件背后的秘密.
(Ⅰ)求抛物线C的方程,并求其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Ⅱ)求证:A为线段BM的中点.
解(Ⅰ)略.
图1
得4k2x2+(4k-4)x+1=0.
因为点P的坐标为(1,1),
所以直线OP的方程为y=x,
点A的坐标为(x1,x1).
故A为线段BM的中点.
分析设直线的方程为y=kx+b(k≠0),
得k2x2+(2kb-1)x+b2=0.
也就是当点P(1,1)不变时,D换成y轴上除原点外的其他点,结论就不成立了,因此抛物线的方程是由点P(1,1)决定的,这说明D与P之间是有联系的.
探究2过点D作直线l与抛物线C交于不同的两点M,N,点M,N是否会与点P重合呢?
也即直线DP与抛物线C只有一个交点,所以点M,N不会与点P重合.
探究3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对题目条件作进一步分析:直线DP与抛物线C只有一个交点,等价于直线DP是抛物C线的切线.那么能否从切线的角度将点D的范围推广呢?也就是对于抛物线C:y2=2px,过y轴上除原点外的任意一点D作抛物线的切线DP,若其他条件不变,A为线段BM的中点的结论仍成立吗?
分析设D(0,b),直线l的方程为y=kx+b(k≠0),
得k2x2+2(kb-p)x+b2=0.
故A为线段BM的中点.
由此可得出:
推广1已知抛物线C:y2=2px,过y轴除原点外的任意一点D作抛物线的切线DP,切点P,过点D作直线l与抛物线C交于不同的两点M,N,过点M作x轴的垂线分别与直线OP,ON交于点A,B,其中O为原点.则A为线段BM的中点.
探究4再将点D的范围作进一步的推广:对于抛物线外任意点D,是否有类似的结论成立?原题中的其他条件是否也要变化?原题中点A,B是过点M作x轴的垂线分别与直线OP,ON的交点,与x轴垂直的直线也可以看作是与y轴平行的直线.从抛物线的角度来看,y轴是切线,O是切点,所以当点D推广时,过点D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点A,B是过点M作与一条切线平行的直线分别与直线QP,QN的交点,A还是线段BM的中点吗?
分析设D(x0,y0),当x0=0时,已证明.下面证明x0≠0的情况,设切点Q(x3,y3),P(x4,y4),此时y0y3y4≠0.如图2,直线DQ的斜率一定存在,则直线DQ:y3y=p(x+x3),
直线DP:y4y=p(x+x4),
解得2px0=y3y4,2y0=y3+y4.
①
直线PQ:y0y=p(x0+x),
因为D,M,N在一条直线上,
所以(y1-y0)(x2-x1)=(y2-y1)(x1-x0),
图2
得(y1-y0)(y2+y1)=2p(x1-x0),
化简得y1y2-y0y2-y0y1+2px0=0,
将①代入得
(y1+y2)(y3+y4)=2y1y2+2y3y4
②
若证明A为线段BM的中点,只要证明点M关于A的对称点A′在直线QN上.A′在直线QN上等价于
(yA′-y3)(x2-x3)=(y2-y3)(xA′-x3),
即证 (yA′-y3)(y2+y3)=2p(xA′-x3)
③
又xA′=2xA-x1
2y32y4+y3y12+y4y12-y32y1-y32y2-2y12y2+3y1y2y3-3y1y3y4+y1y2y4-y2y3y4=0
④
原命题就是证明上式恒成立.
左边变形为
(y3-y1)(2y3y4+2y1y2)+y1(y1y3+y2y3+y1y4+y2y4)-y3(y1y3+y1y4+y3y2+y2y4)
把②变形为y1y3+y2y3+y1y4+y2y4=2y1y2+2y3y4
显然④成立,因此猜想得证.
由此得出:
推广2已知抛物线C:y2=2px,过抛物线外任意一点D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设切点为P,Q,过点D作直线l与抛物线C交于不同的两点M,N,过点M作与DQ平行的直线与直线PQ,QN交于点A,B,则A是线段BM的中点.
探究5类似地,如果把抛物线换成椭圆和双曲线,同理可证类似结论仍成立.由此可得到以下两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