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变式探究 体验数学发现
——以一道向量题的变式教学为例

2017-12-25 06:24顾日新
数学通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单位向量夹角变式

顾日新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215021)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他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在实践中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反思当前习以为常的变式教学,教师始终是变式的主体——提出问题,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解决问题,对于为什么要进行变式或者如何进行变式,学生一概不清楚,学生的“再创造”难以实现,创新精神难以培养.本文以一道经典的向量高考题为例,尝试引导学生对题目的条件加以变化,在实施变式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体验数学创造、数学发现的历程.现摘部分教学简录,敬请同行及专家斧正.

1 经典真题回顾

(2008浙江卷·理9)已知a、b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若向量c满足(a-c)·(b-c)=0,则|c|的最大值是( )(答案:C)

A.1 B.2

评注:这道题看似简单,其实内涵丰富,堪称经典.

2 教学简录

2.1 解法探究——体现向量的数、形交融

师:分析题目的条件,大家想到了什么方法?

生1:题设中出现了单位向量,以及两组向量垂直,我觉得可以用几何法解决.

图1

师:你善于抓住题设特征,合理运用了数量积为0的几何意义,得出点C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数形结合,简洁明了.还有不同方法吗?

生2:由于a、b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所以可以考虑用坐标法进行转化.设a=(1,0),b=(0,1),c=(x,y),由(a-c)·(b-c)=0得

师:和生1一样,你也是转化的高手.用坐标表示向量,得点(x,y)的轨迹是一个圆(原点在圆上),|c|的最大值即为圆的直径,思路清晰,运算简便.

生3:将等式(a-c)·(b-c)=0直接展开,得c·(a+b)=c2.设a+b与c的夹角为θ,

师:引入向量a+b与c的夹角为θ,得到|c|关于θ的三角函数,函数思想的运用恰到好处.比较三种解法,生1、生2的解法体现了向量“形”的神韵,生3的解法则体现了向量“数”的特征.

2.2 变式探究——透过现象看本质

师:变式最为常见方法是改变题目的非核心条件.分析本题的两个条件.

条件1:a、b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

条件2:向量c满足(a-c)·(b-c)=0.

哪一个条件是核心条件?

生4:条件2.

师:理由?

生4:条件2的几何意义是点C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这是解题的关键,但是它和条件1没有关系.

师:你的分析很精辟,你想如何变式?

生4:改变向量a、b的夹角.变式如下:

变式1已知a、b是平面内两个夹角为60°的单位向量.若向量c满足(a-c)·(b-c)=0,则|c|的最大值是.

图2

师:改变向量a、b的夹角,不改变向量a、b的模.还可以怎么变?

生5:向量a、b的模和夹角同时改变.变式如下:

变式2已知a=(-1,2),b=(3,6).若向量c满足(a-c)·(b-c)=0,则|c|的取值范围是.

解设c=(x,y) 由(a-c)·(b-c)=0得

(x-1)2+(y-4)2=8.

图3

师:相对变式1,变式2对条件1的改变更为彻底.在不改变核心条件(a-c)·(b-c)=0的前提下,改变条件1中a、b两个向量的模和夹角.借助数量积为0的几何意义,或者对向量解析化,把向量模的问题化归为定点到定圆上动点的距离问题.以形助数,简洁明了! 尽管变式1,变式2对向量a、b的模或夹角进行的改变,但是向量a、b仍然是确定的,从而点C所在的圆也始终是一个定圆,定圆是比较好处理的.还有更大胆的变式吗?

生6:还可以不给定向量a、b的夹角,定圆变动圆.变式如下:

变式3已知a、b是平面内两个单位向量,若向量c满足(a-c)·(b-c)=0,则|c|的最大值是.

图4

(当且仅当O、M、C共线,且OM=MC时取等号,此时a与b垂直.)

师:非常棒!由于a、b的夹角任意,点C所在的圆随着点A、点B的变化而变化.若设出向量的坐标,尽管思维量小、方向单一,但运算繁琐;而根据数量积为0的几何意义,易得点C的运动轨迹,再巧妙借助三角不等式及基本不等式的推论,问题迎刃而解.反观前文高考真题,该题其实就是变式3的一种特殊情形.通过刚才的变式过程,我们发现,只要核心条件 “(a-c)·(b-c)=0”不变,无论a、b的夹角如何变化,点C始终在一个圆上.那么,条件2能变吗?

生7:向量a-c与向量b-c不一定非要垂直.变式如下:

师:很好!尽管向量a-c与向量b-c不垂直,但是向量c仍然和圆有关.还有不同的变式吗?

生8:除了改变向量垂直的属性外,还可以改变条件2中向量前面的系数.变式如下:

变式5已知a、b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若向量c满足(2a-c)·(b-2c)=-1,则|c|的取值范围是.

师:通过上面的5个变式,不难发现,向量c始终与某个圆有关,特别是生8的变式5特别有启发性.同学们能提出一个更具有一般性的问题吗?

2.3 提出问题——发现一般规律

经过学生讨论,师生完善,共同提出以下问题:

解设a=(x1,y1),b=(x2,y2),c=(x,y),代入(ma+c)·(nb+c)=t,得

x2+y2+(mx1+nx2)x+(my1+ny2)y+

mn(x1x2+y1y2)-t=0

令D=mx1+nx2,E=my1+ny2,

F=mn(x1x2+y1y2)-t

则D2+E2-4F=(mx1+nx2)2+(my1+ny2)2-4[mn(x1x2+y1y2)-t]

=(ma-nb)2+4t.

当(ma-nb)2+4t<0时,点C的轨迹不存在;

当(ma-nb)2+4t=0时,点C为一定点;

当(ma-nb)2+4t>0时,点C的轨迹为圆.

排除(ma-nb)2+4t≤0的特殊情况,得到下述有用的结论:

3 教学反思

3.1 重视变式探究的教学功能

变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技能和思维训练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式探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了解到理解,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普遍规律.许多研究(黄荣金,2000;鲍建生、黄荣金、易凌峰,顾怜沉,2002;)认为变式训练“看似简单重复,其实是不断求新变化,通过逐渐积累,甚至由量变到质变,得到新的认识”(张奠宙、李士铸、李俊,2003;等)[1].变式探究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而且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3.2 重视变式探究主客体的转换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变式探究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方式,其落脚点最终应该落在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从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看,每个学生都有探索和创造的潜能,关键是如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求知欲.所以,让学生充当变式的主体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再创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此时,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择一个好的问题,这是变式探究的基础;二是善于启发和引导,发挥“脚手架”的功能,激发学生在深层次思维中去探究;三是给予欣赏和鼓励,增强学生信心,激发其内驱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3.3 重视数学思考的教学

对学生而言,数学教学肩负着传授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锻炼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的重任.新课标解读则认为,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数学教学要围绕教学生数学思考展开,努力改变一味的模仿,机械重复的训练.何为数学思考,简而言之就是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其中提出问题,探究发现是数学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更好的唤起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并维护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重视数学思考,教师是真正的执行者和落实者.

总之,如果把凸显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落实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中去,那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数学思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不再是一个空乏的话题.

猜你喜欢
单位向量夹角变式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探究钟表上的夹角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求解异面直线夹角问题的两个路径
单位向量用途大
任意夹角交叉封闭边界内平面流线计算及应用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向量形式的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应用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直线转角塔L形绝缘子串夹角取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