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江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 518000)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数学作为特殊教育学校一门主要的课程,数学能力直接关系听觉障碍学生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其它学科成绩.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因此,听障学生学好数学对他们的思维、成长和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调查中,“听障”是听觉障碍,指因听分析器病变或损失,导致听力减退或丧失的状态[2].聋校的教学经验表明,“聋生的学业成就,平均要比同龄的普通儿童低三到四个年级不等”[3].“我国大陆聋校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目标是达到小学毕业的水平,实践证明,就是这样一个不算高的目标,绝大部分聋生都达不到.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听障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差”[4].有研究表明,听障学生的学习能力差主要是由听觉障碍而导致语言习得困难,又由语言沟通的限制而影响到认知能力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者不能因为听障学生的学习困难,而降低对其的教育期望,相反,基于其学习困难更应该为他们设计有效的教育方案.这不仅是一个职业道德上的要求,同时也是应持的一种科学态度[5].因此,本研究在尊重听障学生由于生理原因造成数学学习比听觉健全学生困难的客观现实基础上,调查听障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方法和行为的情况,找出他们数学学习能力不理想的主观原因,并探索出适合听障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
所调查的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基本情况如下:该校创办于1991年12月,是深圳市唯一一所为视障、听障和智障儿童、青少年提供从学前教育到高中职业教育“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性、全寄宿特殊教育学校.现听障在校生为135名.学生主要来源于年满6周岁以上的深圳户籍听障学生,学生基本是重听或全聋.
考虑到填写本调查问卷需要一定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因此本调查对象确定为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七年级至高三的听障学生.被试的年龄范围为12—18岁,其中男生45名,占57.0%;女生34名,占43.0%.共发放调查问卷79份,回收78份,有效问卷76份,问卷回收率98.7%,有效率96.2%.
本调查问卷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主编的“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丛书”的著作之一《学校教育研究方法》中的附录“问卷编制示例”改编而成.问卷从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方法、行为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问卷的题目类型为封闭的单项选择题.问卷由研究者发放给学生,学生按照问卷指导语独立完成.除问卷调查外,研究者还通过自己平时对听障中学生的数学教学,观察和记录他们数学学习的课前预习、课堂反应、课后作业等,综合分析了听障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
3.1.1 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感到数学知识很有趣”这个题目,有19.7%与29.0%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同意”和“同意”,还有32.9%的同学选择了“中立”,也有18.4%的同学分别选择了“非常不同意”和“不同意”.(见表1)
表1 听障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n=76)
3.1.2 对数学课堂的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位同学非常不喜欢上数学课,还有9位同学不太喜欢上数学课,44位同学觉得自己是很喜欢或比较喜欢数学课的.(见表2)
表2 听障中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n=76)
3.1.3 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觉得数学学习是快乐的”这个选项,有17.1%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同意”,有27.6%的同学选择了“同意”,还有35.6%的同学选择了“中立”,也有19.7%的同学分别选择了“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见表3)
表3 听障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n=76)
3.2.1 对数学习题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同学并不讨厌做数学习题,很讨厌做数学习题的只有3位同学,讨厌做数学习题的有8位同学,还有24位同学持中立的态度.(见表4)
表4 听障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n=76)
3.2.2 对数学考试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数学考试时,总是有些担心”持“非常同意”和“同意”观点的人数占了42.1%,持“中立”观点的人数占了40.8%,只有3.9%和13.2%的人数选择了“非常不同意”和“同意”.(见表5)
表5 听障中学生对数学考试的态度(n=76)
3.3.1 解题的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有42.1%的同学认为自己“用和老师相同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27.6%的同学持中立态度,只有30.2%的同学认为自己会用和老师不同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见表6)
表6 听障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解题方法(n=76)
3.3.2 记忆的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通过反复解题来记忆数学知识”这个选项,有10.5%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同意”这个说法,30.1%的同学选择了“同意”,同样也有30.1%的同学选择了“中立”,还有22.4%的同学选择了“不同意”,6.6%的同学选择了“非常不同意”.(见表7)
表7 听障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记忆方法(n=76)
3.3.3 学习的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对“牢记公式是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 说法,持“非常同意”的同学有7.9%,持“同意”的同学有28.9%,持“中立”态度的同学有32.9%,持“不同意”的观点有23.7%,持“非常不同意”的同学有6.6%.(见表8)
表8 听障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学习方法(n=76)
3.4.1 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调查结果显示:76位同学中,有25位同学选择了“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学”,有27位同学选择了“自己会提出一些问题,帮助自己理解数学知识”,还有24位同学选择了“读数学课本时经常思考哪些是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三个项目选择的人数接近,几乎各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3.4.2 数学学习的应用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当我学习数学时,我会去想想所学到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大用处”只有21.1%的同学表示自己是这样做的,对于“我努力把在数学课中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或者其他学科中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只有22.4%的同学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
3.4.3 数学学习的课堂表现
调查结果显示:26.3%的学生认为“当老师提出新的数学知识的时候,我精力总是非常集中”;38.2%的学生认为“我经常参加数学课上的讨论”;35.5%的学生认为“数学课上,我一直聚精会神地听老师的讲解”.
3.4.4 数学学习的钻研精神
调查结果显示:32.9%学生选择了“如果我不能一下子把问题解出来,我会一直试下去,直到解决问题为止”;67.1%的学生选择了“如果我一时得不出正确答案,过一段时间我会放弃”.
3.4.5 数学学习的时间投入
调查结果表示:除了正常上课时间,听障中学生一天课后学习数学的时间,“15分钟以内”的学生占23.7%,“大约半小时”的占40.8%,“大约45分钟”的占22.4%,“1小时或以上”的有13.2%.(见图1)
图1 听障中学生一天中课后学习数学的时间
调查结果表示:除了完成作业,听障中学生一周中课余学习数学的时间,“1小时以内”的占36.8%,“大约2小时”的占38.2%,“大约3小时”的占18.4%,“3小时或以上”的有6.6%.(见图2)
图2 除了完成作业,听障中学生一周中课余学习数学的时间
调查发现,不少听障中学生对数学知识是喜爱的,感到数学知识有趣,特别是年级越低的学生这种感觉越明显.他们对学校的数学课堂也比较喜欢,并不讨厌做数学习题.但随着年级的升高,也有部分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痛苦的,感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越来越困难.虽然听障中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比较艰苦,但只要在考试时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他们会觉得心情愉悦,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带来的快乐.可是很多学生害怕数学考试,在数学考试时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数学题目,就会紧张和焦虑,考试后也担心自己的测验分数不理想.
很多学生认为自己上数学课听老师讲解时是聚精会神的,说明听障中学生的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态度是端正的.但也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的听,课前很少去预习,课后复习的也不多,数学学习目的性、计划性不强.对学了什么,应该把握什么,有什么作用很少去思考.由于受到听力的限制,对语言文字理解有一定困难,使不少听障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难以理清数量间的逻辑关系,在分析问题时思维不太严谨.学习数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在日常的学习中还是依靠记忆公式和大量的做题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由于听障中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造成他们在学习上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在学习内容上,自己不会去选择,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学.在学习方法上,基本采用与老师相同的方法解题,缺少举一反三的能力.听障中学生在学习时很少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或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太会学以致用,使得所学知识遗忘较快.因此,听障教育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听障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听障中学生学习数学有一定的畏难情绪,遇到难题会退缩,希望得到老师、家长或他人的帮助.很少学生会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缺少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学习数学中投入的时间也不多,除了上课时间,竟然有将近65%学生一天只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学习数学,这个时间基本只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一周中课余学习数学的时间也不多,不少学生觉得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就完成学习任务了.由于很少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缺少学习的自觉性,所以他们的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数学学习能力也不强.
学习评价是为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由于特殊的生理原因,不少听障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却是高度抽象概括的一门学科,这造成听障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越到高年级遇到的困难越大.很难想象,一群在数学考试中经常分数很低的学生会喜欢数学,如果仅仅用分数来衡量听障学生学习数学的成果,而忽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势必影响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建议改变单一的数学成绩评价方式,完善数学成绩的评价方法,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多角度、全方位去评价学生,使听障中学生明白付出辛劳就会有所收获,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感受到数学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就感.
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特殊教育的数学课程的教育理念也是如此.听障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高,因此,特殊学校的数学老师更应该落实这种理念,重视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做好个别化教学工作.同时,老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有句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 在工作中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一边教学一边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充分挖掘听障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不是枯燥乏味,而是趣味无穷的一门课程,让学生去发现数学的美,感受到数学课堂的魅力.
听障教育的数学课堂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学科特点,更应遵循听障学生学习数学的身心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考虑到听障学生的接受特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使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尽量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提倡学生自己自主探究,动手实践,阅读自学,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鼓励听障中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要培养他们养成课前用心预习,课中仔细听讲,课后认真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比如让他们准备错题本,及时订正自己的错误;学会归纳一章节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及时发现自己的薄弱之处等等,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
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可见,通往成功的道路没有什么捷径,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在《和同学谈谈学习数学》一文中说:“有的同学说:‘数学的重要性我知道,可是太难了,我看见数学就头痛,对它实在没有兴趣’,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数学既然是思想的‘体操’,那也就和普通的体操一样,只要经常锻炼,任何人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标准,拿跳高来说,人只要经过适当的锻炼,都能跳过一米二一样,数学也一样,只要经常锻炼,经常练习,就能达到一定标准,并不需要任何天才.”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让听障学生明白,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是能学好数学的,教育学生一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有研究表明,学生爱学习的程度与家庭密不可分,父母的期待值正确,孩子的学习动力更足.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已经是听障人,学习好不好无所谓,那么这种消极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特长和爱好,对其提出合理的期望,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由于听障学生的家长懂得手语的人很少,掌握指导孩子学习方法的人也不多,于是当孩子放学回家以后他们几乎不知道怎样去辅导孩子的学习.因此,如果家长能够积极学习手语,重视与孩子的书面语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听觉障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和孩子更好的沟通,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同时家长要主动与老师对接,学习一些辅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协助学校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精神,发挥家庭和学校协同共建的积极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听障中学生学好数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在老师有效的课堂教学引领下,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在强大的教育合力作用下,通过他们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是可以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的,最终真正发挥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