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行知思想”对音乐教育的启示

2017-12-20 19:33何伟
艺术评鉴 2017年22期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

何伟

摘要:新课程标准再一次明确了音乐课程“审美体验,文化感知”的育人理念。实际操作中,可以借鉴多种教育思想进行尝试。本文力图通过“陶行知教育思想”对音乐教育的启示,从“让教育充满爱的气息、让学习成为创新的尝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三个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 音乐育人 音乐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2-0112-02

2011年版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1]……等一系列总目标。陶行知先生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这与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不谋而合,对于如何贯彻新课改精神、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着直接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让教育充满爱的气息

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道出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陶行知先生的一生都在不遗余力的践行并倡导“爱的教育”。

工作久了,会因为无数的重复,偶尔产生一些惰性,尤其是担任班主任后也曾因疲惫而偶尔放泄备课的过程。好在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很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授课教师提及最多的是陶行知先生,并要求多读陶先生的书籍。他说:“做教师要像行知先生一样把自己的事业当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来做,至少在学校里是这样。”那一刻顿悟:只有情绪饱满、情感丰富、好学上进、品德高尚的教师,才能鼓舞学生、感染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2]自那以后,便开始调节自己的心态,做到不仅仅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更在课后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行动,总以最佳的情绪面对学生。

十二月的校园艺术节,天气很冷,但内心却燃烧着火焰,让人忘却了深冬的严寒。一张封面上写有“我们的开心,是因为你的开心;我们的快乐,是因为你的快乐。别哭,我们在这里。”的特别贺卡,由领舞在上场前传到笔者手中。“老师,等我们跳的时候,你再看。”读读封面上的字,再看看舞台上的孩子,她们轻盈的舞姿、灿烂的笑容,真是心潮澎湃。贺卡的每个字都充斥着她们对这个团队的热爱和对老师的理解,除了意外和感动,更多的是震撼!

在这一次活动中,由于没有单纯地把自己当成只是一位音乐老师机械地教孩子跳舞,而是注重用爱温暖每个队员,所以舞蹈队的孩子在课余排练节目的时候,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关心,也从“博客”中读到了老师对他们的欣赏和鼓励。于是,这个“小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彼此相爱、相惜着这份感情,并用辛勤的汗水共同浇灌着这个温暖的家园!

正是如此,学生从教师每一个细微的言语和动作中感受到的真情、关爱、理解、宽容和信心,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与老师内心进行着互动交流。所以感慨:虽然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对老师来说都很辛苦,但只要看到学生脸上洋溢着收获成功的笑容时,那种职业的幸福感总是油然而生、无法比拟!这正是在陶先生思想的晕染与熏陶中,学会了用爱做教育。

二、让学习成为创新的尝试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維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音乐课堂教学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有效激活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冲动,学生们在主动参与创造活动、个性得到张扬中,创造才能得以展现,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像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加之音乐非具义的特性,学习中更应遵循创造性发展价值。记得在学习“音乐情绪”的时候,曾针对初一学生仍然喜欢游戏的心理特征,设计了这样一堂课:请学生听完四段音乐之后分组讨论音乐表现出的情绪,然后每组说明这段音乐在速度、力度、旋律、节奏上有什么特点,用什么颜色来修饰这段音乐合适,并在黑板上用面部表情图来表现音乐。讨论是热烈的,答案也令人满意和感动。特别是第一组学生在听完四段音乐后要求上黑板作修改,理由是:第一段音乐比第四段音乐更喜庆,当人们欢天喜地庆祝的时候,嘴巴要张得大一点,而且牙齿要露出来。就这样,经他们改动之后,黑板上四幅“喜、怒、哀、乐”的表情画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感受、体验、联想、交流、实践、理解和评论,他们深刻地理解了“音乐要素”这个最基本又复杂的知识点。

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来源于“创造”,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在。创造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独出心裁”的基本素养,更能为民族活力注入新鲜血液,在教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学过程中,预设一些有趣生动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再在课堂中注重动态生成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与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也是极其吻合的。

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到武汉大学作演讲,他带了一只大公鸡,又从包里掏出一些玉米放在桌上,然后他用手按住鸡头逼着它吃玉米,但是公鸡却死活不张嘴,又把鸡的嘴巴掰开,把玉米硬塞进去嘴里,鸡挣扎着还是不吃。但是,当陶先生放开了手,公鸡却自由自在的吃了起来。陶先生用看似无厘头的小小实验批评了那些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迫学生去学习的现象,同时,又道出了教育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学习就像毫无约束的公鸡自行吃食一样,是自觉的行为。

教学中,一直深有体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己求知、探索、发现而得到的知识,远比老师直接阐述来得更为深刻,而且还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诚然,这样的学习前提必须是学生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然而作为“审美体验、文化感知”的音乐学科,在其教学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都存在差异,所以选择音乐作品和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多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要充分相信他们有合作、探究的能力,适当尝试改变一些教学方法,尤其是原本他们由于陌生而不喜欢的教学内容。

学生都喜欢最时尚的“流行音乐”,很少接触传统音乐,尤其是戏曲音乐对他们来说很陌生,所以通过改变学习方法先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于是,在学习第四单元《漫步梨园》时,就是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意识。

在布置学生课后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全班同学分组合作设计,并要求做课件、经老师指导后,整节课由学生充当“小老师”走上了讲台。“请同学们听一听下面的片段,说说它是什么剧种?选自哪里?”不错,这个开场还真有点老师的架势。面对同学的正确回答,“老师”露出了笑容,顺利地进入了下一版块。他和同学们在交流与讲解中学习了京剧的起源、行当、唱腔、场面,了解了京剧的脸谱与戏服。后来的“比赛竞技场”通过“必答题”和“抢答题”对所学的知识作了检查和延伸,图文并茂,在激烈的比赛中学生们又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设计的“超级模仿秀”版块很新颖,大家通过模仿大屏幕上的几组动作后,再次巩固了生、旦、净、丑四个京剧行当的知识点。最后,學生们一起欣赏了《唱脸谱》,还有感情地唱了这首带有西皮唱腔的戏歌。通过这节课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京剧的博大精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从陌生→熟悉→热爱→愿意继续关注与探索,整节课,无论构思、形式,还是课堂气氛,都值得教师好好学习。

正是这个好的开头,后来学生进入了从“参与学习的意向”到“进行知识建构的行为”的良性循环。这样的学习,从形式上看是淡化了老师,其实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们有标新立异的行为和独立的思维方式,还会以评判者的身份来考查教师,他们已把教师当成学习中的一员,随时请老师补充和表演。相比之下,老师的备课量大了许多,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去考虑学生所要涉及的知识点,还要练好每一首歌的歌唱和伴奏,这对教师虽然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但却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让教师受益匪浅。这些正是源于陶行知先生的“做中学”。

此时,依稀想起清代金兰生在《格言联璧》中的一句“尽吾本份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这不正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教育生涯的写照吗?在今后的教学中,定要毕生追求陶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新时期的“行知思想”,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3]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小曼.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陶行知思想
浅谈化学教学与陶行知思想的有机结合
引导幼儿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陶行知思想对当前小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陶行知思想点亮幼儿美术教学实践之火
陶行知教学思想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渗透行知思想做好班主任工作
在绘画中将创新教育与陶行知思想相结合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以陶行知思想指导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陶行知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