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颖
摘要:福列和迪帕克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最具影响力最富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他们在音乐的创作上汲取多种艺术形式营养融入到自己的音乐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福列与迪帕克的艺术歌曲都开创性的继承了法国音乐的浪漫色彩,精致细腻优雅高贵,音乐中蕴含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使得他们成为法国音乐的新坐标和艺术歌曲创作的领军人物。虽然福列和迪帕克处于同一时代,但其创作上却都有自己极强的作品风格辨识度。福列的艺术歌曲代表了典型的印象主义音乐,里面充满了变化的色彩和美好的旋律,而迪帕克的艺术歌曲虽然同样优雅精致却更富于感染力,歌词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既有艺术歌曲的诗意抒情也同样充满了戏剧的张力。这两位作曲家共同把法國艺术歌曲推向了高峰,本文意图分析比较两者创作上的异同,来帮助表演者更好的理解演绎作品。
关键词:福列 迪帕克 法国艺术歌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2-0003-03
一、艺术歌曲在高师培养的中的重要性
艺术歌曲兴起于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欧洲,这种新兴的艺术体裁由于其歌词文学性强,旋律优美细腻,很快得到了当时听众的认可并迅速的发展了起来。由于艺术歌曲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文学性,对表演者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法国艺术歌曲和德奥艺术歌曲,是音乐院校学生学习的重点,在演唱非母语音乐作品时,除了声乐和钢琴伴奏的呼应配合,对于语言风格的把握和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对于提高音乐艺术修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艺术歌曲由于其所处的地域文化和音乐背景不同,其风格也有明显不同,即便在同一地区,每个作曲家也有着自己鲜明的创作特征。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发现,学习法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和伴奏,对于学生的专业提高有着极大地好处。本文意图分析法国两位艺术歌曲的作曲家福列和迪帕克作品风格的比较和其作品的艺术特征,选取福列和迪帕克的几首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意图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部分简述法国艺术歌曲和介绍福列和迪帕克创作的发展脉络;第二部分对福列和迪帕克的艺术歌曲在诗词的选用、和声旋律的特点、以及钢琴伴奏等方面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对比;第三部分对于演绎这首歌曲从人声到钢琴进行分析。对比他们的艺术歌曲在情感、演唱语言、伴奏和声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二、福列与迪帕克艺术特征的比较分析
(一)创作背景的不同
加布里埃尔·于尔邦·福列(Gabruel Urbain Faure,1845-192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福列的艺术歌曲在法国享有极高的声誉,被公认为是法国有口皆碑的声乐套曲大师和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从1866年福列在教堂里担任管风琴演奏师时,开始了自己的作曲生涯。1896年福列在巴黎音乐学院教授作曲课程,福列也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之一,培养了一批推动法国音乐向前发展的杰出的音乐家。1905年福列担任巴黎音乐学院院长,他明确了学院的教学方向,既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又要坚持传统规则,在这个正确理念指导下,巴黎音乐学院逐步在欧洲树立了自己的地位。其一生主要的创作成就主要集中在艺术歌曲领域,共有三本《艺术歌曲20首》的艺术歌曲集和两部声乐套曲。福列的艺术歌曲结构匀称简明、感情含蓄深远、旋律流畅,音乐有极强的画面感,从艺术歌曲的歌词内容到曲式结构形式都具有法国那种潇洒、细腻、飘逸、精致的艺术特征。福列艺术歌曲的创作,随着印象派和浪漫派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在19 世纪中叶至20 世纪初期,福列随着法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也走向了自己创作生涯的全盛时期。福列初期的艺术歌曲创作深受法国的浪漫曲的影响,由于浪漫曲旋律优美结构工整,十分注重人声与伴奏的配合,这种风格对福列的创作和以后的音乐创作有很深远的影响。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法国的文艺创作开始受到新思潮启蒙运动的影响,这也体现在福列的艺术歌曲的创作上。由于这一时期以舒曼舒伯特为代表的的德奥艺术歌曲在法国广为流传,其结构、题材、声部、伴奏等创作形式和风格对福列在艺术歌曲的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同时期的亨利·迪帕克(1848-1933 年),是19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迪帕克早年学习法律专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作曲理论,在之后不久就全职从事音乐创作。迪帕克是法国“民族音乐协会”的奠基者之一,并长期担任该会会长。当时由作曲家比才、古诺主导法国的艺术歌曲创作,福列在深受古诺的影响下开始了他的早期创作。迪帕克由于广泛涉猎戏剧、绘画、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使他能在创作初期就敏锐地捕捉到外来音乐元素的创作风格,迪帕克对自己的艺术创作要求极为苛刻,晚年毁掉多部自己认为不满意的作品,这也导致迪帕克作品存世极少,只留下一部交响诗《雷诺尔》和16首艺术歌曲。然而这在1868到1884年间创作16首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使他蜚声欧洲乐坛,成为和勃拉姆斯、舒曼、舒伯特等一样伟大的作曲家,这也是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凡尚·丹第曾写过迪帕克的传记,他认为:迪帕克的歌词与音符的配合天衣无缝,出神入化,没有人能改动他的作品。当时的欧洲评论家也认为迪帕克的艺术歌曲戏剧张力和诗意的音乐达到了当时法国艺术歌曲新的高度少有匹敌。迪帕克的作品的音乐情感细腻、戏剧张力十足,这种特有的音乐风格使得迪帕克成为当时法国音乐的典型代表,他对音乐的大胆创新表现和思考也积极地推动了法国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
(二)艺术歌曲歌词的分析对比
福列的艺术歌曲创作大多采用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诗歌,这一时期的法国诗歌结构严谨、辞藻华美,非常注重从其他艺术元素中汲取养分和灵感,这种风格的诗歌与福列的音乐气质十分相符。福列的艺术歌曲在给人以美好的旋律外,福列表达着歌词中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在歌词中充分融入法语忧郁的文学魅力。福列把对自然的感受用音乐特有的表达方式给呈现出来,这时的歌词显得更具有法国诗歌的俊俏、优雅和精致。福列选用象征派诗人威尔伦的诗歌最多,达到十七首。以威尔伦的诗歌为例,受当时印象派艺术的影响,魏尔伦的诗歌在语言上的表达既有法语独有的韵味魅力,也充分体现出印象主义诗歌的朦胧和色彩,这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风格有时很难去理解诗歌其中的含义。而福列在给诗歌配上音乐旋律后,会给听众极强的画面感,这种形式让诗歌和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比如福列的作品Apres un reve梦后,这首福列著名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878年,歌词改编自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的诗歌,歌曲描述了一个有关情爱的梦,在主人公梦醒后想脱离现实却无能为力的无奈。译文大意为:“一次在梦中,你的形影使我陶醉,梦见了幸福,热情的幻影,你的眼睛更加温柔,你的声音纯洁明亮,你像被晨曦照亮的天空那样放射光芒,你呼唤我,而为了和你一起飞向光明我离开了大地。你呼唤我,而为了和你一起飞向光明我离开了大地。天空为我们分开了云彩,隐约可见而不可知的光辉、神妙的微光。可惜从梦中醒来,哦!夜,我呼唤你,还我梦幻,回来吧,绚丽的光辉,回来吧,神秘的夜。”福列的这首艺术歌曲的歌词向人们描述着一幅梦境中虚幻的画境,使人进入到歌词中一种难以言表的忧郁心情。曲调是d小调为主调,第一部分描述情人迷人容貌和恋人对爱的向往和追求,福列在曲目中运用和声变化来衬托出曲调色彩的明暗和情绪的推进变化,在貌似漫不经心的描述中,让人感到虚幻、美好和无奈。正是这种信手拈来,不露痕迹的表达方式,让艺术歌曲没有浮躁和宣泄,永远都是娓娓道来的诉说,来表达最难把握的情感,第二部分则抒发梦中人被惊醒后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的向往和留恋。而这种情感的递进单单依靠诗词会弱化很多,但在福列音乐的托扶下,就可以准确完整的传达出来。
迪帕克的艺术歌曲《Linvitation au voyage邀游》,整首歌曲散发着奇幻的东方色彩,在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又用充满哲学意味的语言去总结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这首歌词大意为:“我的孩子,我的姐妹,想想到那里去一起和起生活的乐趣。听凭自便的到你心中的村庄去爱和死!被雾气笼罩的天空湿润了阳光,透过你背信弃义的双眼闪烁的泪水对我的心灵有如此神秘的诱惑力。在那里只有整齐和美丽、奢侈、平静和快意!你可看见在运河上躺着的那些飘荡著船只,他们来自地球的那一端,来满足你最小的愿望。西斜的阳光覆盖着田野,运河和整个城市呈现出青紫色和金色。世界在一片温暖的光辉中入睡!在那里只有整齐和美丽,奢侈、平静和快意!”这首歌曲的音乐和诗歌结合的十分美妙。我们可以感觉到听者和歌曲里任务的奇妙互动,仿若在夕阳下平静如画的海面上思索人生。钢琴的和弦悠远绵长慢慢延绵到远方。听众和歌者在此刻慢慢的安静了下来。迪帕克在伴奏织体上采用张力十足的大跳来表现音乐的主题的戏剧性,其中音乐逐步走向高潮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极度向往和情感的宣泄。在高潮结束后,音乐回归最开始的平静与祥和,这种戏剧的张力正是迪帕克艺术歌曲最常用的艺术手法。
(三)旋律与和声的艺术特征
一首艺术作品中旋律是最重要的元素,甚至可以说对于作品的流传性和所谓的传世经典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首作品的旋律可以传达出作品的喜怒哀乐,通过音高、节奏、速度、强弱等传达出音乐所要表现的情绪,福列和迪帕克的艺术歌曲中的旋律具有法国艺术歌曲优雅柔美的艺术特征,作曲家会利用调式调性来表达音乐,这种旋律能够丰富音乐的层次感,从中感受到色彩和情绪的变化。福列福列非常善于把握法语的发音特点,他把歌词语调的重音和音乐的重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特别重视主题旋律的变化和发展,从他的每一首艺术歌曲中都有令人心动难忘的旋律。福列的音乐创作中,为了推进旋律主题的发展和钢琴部分的均衡,音乐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新的动机会让它逐步推进、循序渐进的发展。福列经常利用反复出现的音乐动机来做光影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会乏味,福列利用高超的写作技巧来进行移位、模进和转调来推动音乐的发展。他的艺术歌曲中,在利用调性变换的同时,他也在扩展调性的技术上创造出新的表现手法和音乐语言,在充分运用调性对比手法和挖掘转换调性的色彩魅力,从而给旋律的创造增添新的表现力,增强了艺术歌曲旋律的表现力。《月光》中,钢琴织体与旋律相互交织,C小调旋律经过朦胧的前奏后发出流畅的旋律,至38小节转为降A上的中古利第安调式,与活泼灵动的琶音织体在一起构造出忧郁、沉静的气氛。迪帕克的旋律意境突出、情感细腻、作品内涵深刻,内容丰富是法国乃至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代表,迪帕克在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上,更注重音乐分为的渲染和描述,迪帕克将音乐和诗歌完美的融合,在创作中尽可能将诗的发音和曲的旋律和谐的编配在一起,极具声乐美感和语言美感。迪帕克艺术歌曲内容基本表现悲恸、忧伤、回忆、怀旧、爱情等情感,因此在伴奏部分与旋律经常采用调式变音(即半音化)、远关系转调等手法来造成离调或调性模糊,以期达到他清幽、深远、哀怨、梦幻般的歌曲意境。
三、结语
福列和迪帕克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最具影响力最富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他们在音乐的创作上汲取多种艺术形式营养融入到自己的音乐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福列与迪帕克的艺术歌曲都开创性的继承了法国音乐的浪漫色彩,精致细腻优雅高贵,音乐中蕴含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使得他们成为法国音乐的新坐标和艺术歌曲创作的领军人物。虽然福列和迪帕克处于同一时代,但其创作上却都有自己极强的作品风格辨识度。福列的艺术歌曲代表了典型的印象主义音乐,里面充满了变化的色彩和美好的旋律,而迪帕克的艺术歌曲虽然同样优雅精致却更富于感染力,歌词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既有艺术歌曲的诗意抒情也同样充满了戏剧的张力。这两位作曲家共同把法国艺术歌曲推向了高峰,本文意图分析比较两者创作上的异同,来帮助表演者更好的理解演绎作品。通过对福列和迪帕克艺术歌曲几方面的比较分析,期望通过本文的比较分析,能对表演者对法国艺术歌曲,特别是福列和迪帕克的演唱和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管谨义.西方声乐艺术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3]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4]王大燕.艺术歌曲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5]陈言放,詹士华.意法德英歌唱语音指南[M].厦口:厦口大学出版社,2000.
[6]喻宜宣,陈瑜.福雷艺术歌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7]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8][美]布莱恩吉廉.理查施特劳斯传[M].黄建松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王文側.利德麦乐迪罗曼斯《欧洲艺术歌曲及其钢琴伴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6.
[10]邓小英.鼎盛期的德奥艺术歌曲[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