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华
摘 要:足课堂,营造写作氛围;借助阅读,形成美文佳作。
关键词:课堂;阅读;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4-180-02
学生喜欢语文者甚少,惧怕写作文者却比比皆是,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让学生不惧作文且喜欢写作文并非难事。
首先,要让学生敢写。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的原因是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想说的,刚入初中时,即使面对一个很简单的作文题目,如,《这就是我》,其实就是介绍自己,或者《我的第一次》,其实就是把自己印象最深的第一次的经历写出来,他们都一脸茫然:写啥呀?你告诉他作文就是把想说的话变成文字,接下来便会非常为难的说:咋写呀?这种情况会发生在刚刚入中学的学生身上,为难情绪的产生是因为写的少,把写作文当成一件难以完成的事来看了。放大了困难,自然就觉得如上青天般难了。这时,如果和颜悦色的引导启发不奏效,就要强行命令:这是任务,必须完成!新生可降低标准:内容表述清楚,条理清晰,书写工整,字数400字即可。一个月后,字数要求涨到600字以上,再加上语言优美等要求。刚开始,有些学生连400字也写不够,这时不能再妥协,凡是字数不够的,必须把不足的补齐,这样迫使他们即使质量上不过关,但是数量上已经达标,等到了一个月后,对于400字的写作任务已经不会当成难以完成的事了。
其次,要让学生会写。达到规定的字数以及不惧写作文只是第一步,教师要通过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多方面的指导学生写作,提供启发引导写好作文的平台。
课本有不少文质兼美的文章,除了分析其写法、内容,赏析其优美之处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文章的可借鉴之处,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如,可以是画龙点睛般的题目,精彩的开头或结尾,典型的材料,有哲理性或优美的语言等,很多老师也在这个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背优美的语言,并引导学生恰当的用在作文中,收效不错。确实,资源再利用就是将美文的可用之处,合理的巧妙的自然的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增加文章的亮色,提高作文水平。
比如。《在山的那一边》,有两个练习的点,一个是从象征手法的运用上,可以引导学生也像作者王家新一样(用大海象征理想,翻山寻海就是坚持去实现理想),用某一种事物或景物象征一个抽象的道理。另一个练习的点是“连句成文”,因为本文有些语句用词精巧,很有借鉴价值。如:……“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字一个零分! ”,“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有些学生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创造,立刻让文章生辉。
再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对于人物的细致描写和事件的具体叙述,对初入中学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授课时要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这种写法对读者的感染力,同时设计一个题目,要求如本文般对所写人物能有细节描写,叙事不笼统。另外,本文最后一段所揭示的主题,对于学生的做人做事非常有教育意义,内容是:“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我设计的练习是,根据本文的主题选一件你生活中的一段经历,写一篇作文。这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作文练习,让学生有一个“抓手”,效果非常好。
概括起来。这项指导就是借阅读教学,妙移花巧接木,形成天衣无缝的美文佳作。因为知道了应该学以致用,还应该知道怎样学以致用才最佳,学了不用是资源浪费,全盘照搬那是抄袭的翻版,所以应引导学生自然恰当的引用美词佳句。最好能根据文意,加上自己的理解,做一些必要改动。
如:《谈生命》《看树》《地下森林断想》《生命的断想》,这几篇文章都是关于“生命”这一话题的。集中讲授以后,就让学生以“生命的断想”作文,聪明的学生会梳理几篇文章的内容,精选优用,写出极有内涵有文采的佳文。
又如:余秋雨的《坦然看生活》中有一段是学生极喜欢的。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幽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
这一段是告诉我们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坦然看待自己的平凡。学习时就告诉学生要学会化用,把它变成自己的财富。有个悟性强的学生是这么借用的:
“如果我是小溪,就不要奢求有大海的壮阔,做一条欢快的小溪又如何;如果我是白云,就不要企望有蓝天的深邃,做一朵飘逸的白云也不错哟;如果我是小草……化用以后,有语感,有气势,又不是死板的模仿,效果极佳。
关键是教师想让学生拥有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这个指导作文的过程需要老师巧点拨,学生有悟性。否则,师生错位或者搭错车,都达不到预期效果。
那么,作为老师,应如何巧点拨呢?我认为应该做到“胸中有丘壑”,体悟作者写作的意图。
教师首先在备课时要充分的理解课文,对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课文内容及結构安排了然于胸,这样,才能确立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当你有的放矢的强化重点、点拨难点时,会显得课堂内容清晰明了,学生接收的就好,效果极佳。
初三时,我们学习了课外几篇写古代名人的文章《天地苍茫一根骨》《把栏杆拍遍》《武侯祠随想》,这些文章都倾注了作者对所写之人司马迁、辛弃疾、诸葛亮的由衷的赞美和敬佩之情。叙事、议论中皆充满了抒情色彩。讲授本文除了了解文章内容外,更要品味优美、节奏感强的语言。课堂上反复朗诵、品析,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再补充一些材料,让学生多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要求学生模仿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写《我眼中的司马迁》《豪放的辛弃疾》《诸葛亮故事知多少》,因为有范文引路,加上有丰富的材料,不少学生的作文写得极有文采,语言铿锵有力,和原作有相似之处。
阅读教学不单单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能准确的完成阅读分析题,更要从美文中吸收营养和精华,来滋养贫瘠的习作天地。所以聪明的老师应该借阅读教学这一平台,让有悟性的学生登上写作佳文的高峰。相信,尝试过后,很多学生会将快乐抱满怀。
想写好作文的途径很多,诸如扩大阅读量,积累素材,在生活中多观察,细体会等等。今天,我只就如何借助课堂阅读教学提高写作水平谈了一下体会,希望在今后的作文教学的探索之路上走得更坚实,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写作训练教程》,任遂虎、崔保国主编,甘肃文化出版社
[2] 《写作教程》,路德庆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