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课中的歌唱教学应着眼三个“注重”

2017-12-12 09:41陈木鑫
考试周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常态课发声注重

陈木鑫

摘 要:小学音乐常态课中的歌唱教学不能止于简单教会唱歌,而是要唱好。因此,要更好地完成歌唱教学,常态课中的歌唱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发声,特别是轻声高位的训练;注重乐器弹奏和范唱相结合;注重从会唱到唱好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常态课;发声;弹奏和范唱;唱好

常态课就是按国家教育教学安排,按照学校课表每天进行的课堂教学。相对于公开课而言,常态课的每一节课不总是和各级评优课、观摩课活动中看到的高质量的好课一致。一般来说,常态课教案的内容是由上课教师本人设计准备,上课内容就是正常的教学进度规定的内容,也不提前试教,教学过程原始真实。所以,怎么样上好每一节音乐常态课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思考的现实课题。结合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小学音乐常态课中的歌唱教学不能止于简单教会唱歌,而是要唱好。因此,要更好地完成歌唱教学,常态课中的歌唱教学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 注重对学生进行发声,特别是轻声高位的训练

小学生的记忆和模仿能力很强,教师只要在教学中反复、机械地多教几遍某一首歌,学生就能很快学会。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大多也是要求学生会唱就可以了。但作为音乐教师,从专业的角度而言,要把童声的天籁之音表现出来,我们就必须对小学生进行发声的训练。因为儿童歌唱时的发声效果并不是通畅圆润的,而是有点挤捏、阻塞。所以进行歌唱发声训练,特别是轻声高位的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歌唱的能力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发声训练要与歌唱有机结合,有目的地进行。教师首先要注意发声训练中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中做好范唱。在歌唱教学中的发声训练不但要符合小学生阶段的年龄特征,而且还要符合音乐教学入境生情,以情带声的审美原则。在一二年级重点要放在小学生良好歌唱习惯的培养上,进行发声训练以逐步求得音色统一为原则,要求小学生以自然的声音来歌唱,坚决杜绝大喊大叫,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要引导学生模仿一些大自然中、生活中容易模仿的声音,如小羊、老牛的叫声、婴儿的哭声等等。学生参与模仿,不但能调动学生发声练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提高课堂发声训练的有效性。在三四年级,要加强学生歌唱技能和技巧的训练,使小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同时训练小学生通过歌唱表现出歌曲的情感。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少先队员采茶歌》,这首歌主要表现的是少先队员采茶的过程和欢快的心情,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歌曲内容的情境进行发声训练。比如《少先队员采茶歌》的第二乐段第一乐句的唱法是顿音,要唱出短促、均匀的节奏感,从而表现出有节奏的采茶动作。最后一个乐句第三小节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并要做到声断气连,使歌声既分开又连贯,表现出少先队员热爱茶山、热爱劳动的情感。教唱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划分乐句,要给学生强调演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做到正确地换气,唱准大跳音程,连音,声断气连结尾处。教师在给学生讲发声技巧的时候,尽量避免运用太专業的术语,太抽象的话会影响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教师要用肢体动作引发情境,让学生模仿采茶的动作等,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歌曲旋律的高低起伏、力度的强弱变换等,使学生体会到旋律与声音的自然关联,能够从画面视觉素材移情到声音的训练上。只有通过律动、节奏等训练学生歌唱的技能技巧,才能形成良好的发声效果。五六年级阶段的发声主要是训练小学生能合理正确地控制气息,能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表现不同风格、题材、形式的歌曲。比如可以通过“吹口哨”、让学生感觉气息的支撑点如何控制,如何把歌唱中的姿势、口形、呼吸等有机地结合,融为一体,达到歌唱发声的完美效果。

二、 注重乐器弹奏和范唱相结合

儿童形成音乐听觉审美是在小学阶段。而注重乐器弹奏和范唱相结合的歌唱教学则有助于强化小学生听觉审美的形成。再者,一个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弹唱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所以,常态课的歌唱教学中注重乐器弹奏和范唱相结合。一是教师在常态音乐课中的声音训练与视唱练耳中需要把钢琴弹好。尤其在多声部的练习中,曲子的声部通常都很分明,也就是说每个声部的音色弹奏出来要有一定的区别,每个声部到了主题时要突出,其余声部要轻弹,否则听上去很杂,而且要歌唱流利。所以,教师在弹奏时对两个(或多个)声部的旋律需要同时关注。二是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伴奏一般为钢琴即兴伴奏。一堂比较成功的歌唱课,不但需要好的歌曲,更需要好的即兴伴奏。而要更好地表现音乐的美感和教育意义,优秀的即兴伴奏是不可或缺的。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钢琴基础底子薄,或者和声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有些教师在伴奏的时候就显得心有志而力不足。三是弹唱要做好教师的范唱以及师生互动的教唱的结合。教师在弹唱时,要对所教授的歌曲的内容、结构、节奏、速度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理解歌曲的情绪以及风格。老师要编配好伴奏音型,准确表现歌曲的音乐风格。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快乐的泼水节》的教学内容,在教唱中,我对歌曲进行了示范演唱,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节奏、速度等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再次示范演唱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先找出歌曲中陌生的节奏型旋律,并能指出相关的节奏卡。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跟着音乐伴奏一起合唱,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是学生不能准确地听前奏进入歌曲。为此,我多次手势指挥,学生基本能够准确地进入。

三、 注重从会唱到唱好的提升

常态的小学歌唱课,部分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会唱歌”,很少提出“唱好歌”的要求。在课堂只让学生跟着音乐或者跟着老师的范唱一遍遍地练习。作为基本要求这个教学方法也无可厚非,但这种方法使用久了,学生不但在唱歌能力上没有什么提高,反而会对唱歌课产生了抵触情绪。因此,我本人对小学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思路时把歌唱会、把歌唱好,在歌曲学唱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歌唱及其相关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培养小学生以热情积极的心态来学习音乐,并渐渐达到喜欢学习音乐状态,课堂学习效果就会有很大提高。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贴切而有乐趣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亲身参与、感受音乐的魅力。比如老师起始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多“感受歌曲”,无论是放音乐还是老师的弹奏学生都可以感受,在感受中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出了什么?对问题的思考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提示,长期下来就成为习惯固定了下来,学生自然就不会抵触音乐学习了。

其次要通过情感渗透感染学生。对歌曲欣赏、感受之后,教师就要不能对学生太束缚,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和表情唱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音乐是饱含情感的艺术,当学生演唱歌曲把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出来,音乐魅力也就展现了出来,这其中音乐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就自然显露出来了。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教唱课《爱在人间》,老师首先要求学生来一个互动小游戏:同桌两个人,一个人站在讲台上把书顶在头上,另一个学生蒙上眼睛,从座位起身慢慢走到讲台取到顶在同学头上的课本。游戏结束之后,老师问问同学的感受,那就是眼睛看不到光明,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孤独、恐惧。然后老师饱含感情给学生去讲,《爱在人间》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写的一首感人的歌曲。在我们中国,视力残疾儿童就有6万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双目失明,整天生活在这样的黑暗世界里,无法用眼睛去看见美丽的世界。他们的生活全凭耳朵来听辨,全靠双手来摸索。但他们却和我们一样,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老师朴实的讲解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带入到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之中,学生也能从老师的阐释中感觉到自己与盲童相比,生活是多么幸福甜蜜。在教唱过程中,教师又随时结合歌曲的节奏旋律启发点拨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体味歌曲所要表达的盲童对社会各界给予他关爱和帮助的感激之情,从而对歌曲《爱在人间》产生非常好的感觉,内心萌生出学会它、学好它的念头。

再次,小学阶段对音乐技巧的学习虽不是重点,但我们必须结合歌唱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唱歌技巧,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歌曲,知识和技巧积累到一定程度,厚积薄发,学生唱起歌自然会轻松有余。但学习音乐乐理知识是枯燥的,音乐技能训练是乏味的,教师面对小学生,只有寓教于乐,把理论知识尽力尽量的趣味化和形象化,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音乐游戏、故事、范唱、视觉形象的刺激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接受。乐理知识和唱歌技巧事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只有掌握好理论知识,才能使学生熟悉音乐,学好音乐,提高音乐素质。

猜你喜欢
常态课发声注重
亟待理性回归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
怎样上好小学语文课
发现新课改下音乐课的五个“注重”
把握好四个“注重”提高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
注重教育培训 保障职工安全
新课标下农村小语课堂的思考
巴格达迪“发声”破重伤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