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继光
【关键词】 物理教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0—0112—01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既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所需的教育方向。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独立思考物理问题创造条件
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學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会喜欢学,才能有独立思考的可能。因此,教师要采取一切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良好的导入、适宜的教学情境、有趣的教学活动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例如,教学“流速与压强关系”时,新课前做水顶球实验。水经胶管的尖端开口处高速喷出,形成水柱,将乒乓球放在水柱处射端,此时可以看到乒乓球不仅不被水冲掉而且会沿着水柱进行旋转运动并上升。当乒乓球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就会一直停留在水柱旁也不掉落,周围水花飞溅,学生非常惊讶。此时引入新课,学生必定会怀着极大的好奇与疑问学习新知识。
又如,在学习“伽利略理想实验”时,介绍伽利略十七岁就发现了“摆的等时性”,敢于挑战权威而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以及长久用望远镜观察太阳而使双目失明的为科学的献身精神,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在“惯性现象”的学习中,提问:为什么跑得越快就越不容易停下来?有学生认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所以不容易停下来,从而引出惯性与速度是否有关等问题。通过取质量不同的两个小车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滑下,观察它们哪个更容易停止的实验,来辨别惯性概念与我们先前认知的不同,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上的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性质,只与质量有关,而与速度等无关。
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
哲学家叔本华说:“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人云亦云,而其关键是他们能否提出自己的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例如,如图所示的小实验,此实验能探究哪些问题? 让学生边做边思考并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思考提出了以下问题:
1. 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可以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若增大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可以探究声音响度与什么有关?
3. 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长度,可以探究声音音调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重视习题课教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环节
通过习题课来巩固所学,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概念、规律来判断、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上好习题课是教师不得不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从中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初中生学习物理往往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为主。由于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欠缺,所以考虑问题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经常把所学的概念、规律生搬硬套,以至于题目稍一改头换面,就有做错或不会做的情况发生。从往年中考来看,一些新颖的题目往往成为难题。面对这些题目,学生总会乱了方寸,一时不知如何下手,这正是由于他们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体现。因此,在上习题课时,教师一定要不断引导学生克服独立思考上的不足,逐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就必须学会“点到为止”, 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尤其要恰到好处在所学与要学的知识上设置疑问,推迟判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如此才不会把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兴趣扼杀。
编辑:谢颖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