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宏涛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体育课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个性更张扬了,教学氛围更活跃了……在这种种表象之后,真正的有效性才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该成为我们课堂追逐的热点。本文就高中体育课堂有效性的策略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定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转变教学理念,重构师生角色
思维决定行动。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我们首先心中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确使命。我们要站在培养、塑造人才的角度来看待体育学科,高度认识体育教学的非凡意义和价值,而不能以高考指挥棒来左右自我认识,凡是不考的都是无用的思想不能滋生。其次,我们要学习新教学理念,吸收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投身到新课改的浪潮中去,争做“弄潮儿”,不断充电,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落实到课堂中去,自主,合作,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素养,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他们的引路人,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多给学生思考、表现、体验的机会,使课堂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最后达到有效,高效的境界,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优化课堂结构,活用教学方法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如自学法、尝试法、设疑法……这些教法的使用,都应以是否带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级性为落脚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合适的教学方法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要协调好教材、学生、教法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动态组合的过程。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我们需要选择用不同的教法。如教学短跑这一内容,为使学生不乏味,我可以使用分小组对抗,接力的形式来活动,在竞赛中增加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了训练效果。其次,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要根椐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以人为本,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实际的需要,从个性发展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原则,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组织有效练习,有所获有所乐
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体育课堂结构模式百花齐放,有主题式、情景式、体验式等等,但万变中不变的是要使学生掌握一项技能,热身、示范、练习、反复练习活动是少不了的,也是改变不了的。这些活动的有效组织,决定了练习的效果,决定了课堂质量的高低。
1.抓好关键,提升练习的针对性
要完成一项技能训练,我们会精心设计一些活动步骤来促进技能形成。难度较大的,我们还要分为几段来做,形成辅助,诱导练习。在设计时我们要把握好学生出现问题的突出位。如练习跨栏时,需要对起跨腿和摆动腿进行专门的练习。明晰“跨”“跳”是不同的动作,产生的跨栏效果必将不同,这是训练的难点之处,应强化。
2.稳步推进,把控好练的阶梯性
掌握一项技能,能要经历由简单向复杂过渡的过程。基于此,我们要注意练习的阶梯性。第一次训练达到一个目标,提升一个层次,获得不一样的效果,层层推进。如在进行健美操训练时,我们可以将上肢和下肢动作进行分解,分层训练,先练上肢,再练下肢,最后组合,达到对动作的快速掌握。
3.注得实效,设置不同难度的训练
备教材时,我们要备学生。同一班级,学生能力发展水平不一,身体素质不一,这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在练习时,可以分低等、中等、高等三个不同难度的要求。对于优等生,完成低等难度的练习后,可进入中等难度的练习,完成中等难度后再进行高等难度的练习,甚至可以由完成所有练习的同学去帮助完成进度慢的同学,以此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保证优等生全面掌握,中等生基本掌握,极少部分学生合格,真正实现差别化发展,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所得有所获。比如在跨栏练习中,根据学生实际,我用皮筋代替设立不同高度的栏架,不同的栏间距,这对身高不同,跳跃能力不同的学生而言,极大地提高他们练习的信心和兴趣,增强练习的有效性。
四、适时适度激励,评价科学有效
教学评价对学生有点拔,解答,表扬的作用,能使课堂气氛更好,教学过程更优,教学效果更显著。首先,我们的表扬要适时,当学生通过努力表现出最好一面时,一定要及时表扬,这种激励会发生最大的作用。其次,表扬是恰到好处,鼓励为主,过分的表扬会适得其反,榜样会变成自大狂。最后我们的真诚激励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要有雁过留声的效果,不肤浅,让人回味。从而让学生在今后的体育课中能自觉规范自我,影响他们,以点带面,形成良好氛围。
总之,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既要要求我们不断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技能,也要充分发挥体育组团队合作的精神,立足于学生实际,组织有效的活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让40分钟的课堂更加有效、精彩。
参考文献:
[1] 母奉杰;提高高中體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5.02
[2] 陆正江;浅谈如何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3.36
[3]赵妍;构建高中体育教育有效性的路径[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4endprint
学子·上半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