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丽娟
成长困难儿童就是指生理上或心理上存在问题的儿童,也被称之为特殊儿童。他们的教育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也包括对其的音乐教育。由于这些儿童有别于正常的儿童,所以教师在对其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特殊教育方法,以使他们更好地学习音乐。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研究了如何帮助成长困难儿童养成音乐习惯。
音乐教育不仅是正常儿童必备的课程,也是成长困难儿童应该接受的教育,所以教师要重视对成长困难儿童的音乐教育,并让学生养成音乐习惯,以满足他们对音乐的需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关成长困难儿童音乐教学的资料非常有限,也没有将音乐教学纳入到教育体系之中,这就导致了成长困难儿童的音乐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以找到适合成才困难儿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
一、爱心铺路,微笑课堂
对于成长困难儿童来说,由于他们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差别,很容易让这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或者对外在事物存在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满爱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容易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使课堂能更有效地进行。
另外,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真诚地去关心他们、尊重他们,不能因为学生的特殊性而轻视他们。教师的轻视很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本来就薄弱的自信心消失殆尽,使得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更不要说去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了。
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多多表扬学生,对他们取得的任何进步都要予以肯定,这样有利于学生信心的树立。教师在课上还可以让具有良好音乐习惯的学生作为领唱,带领其他的学生一起学习歌曲。为学生树立榜样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向什么方向努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
二、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
对于成长困难儿童的音乐教学来说,教师要选取适合这些儿童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认真地聆听,感受音乐世界的奥妙。成长困难儿童由于其本身的一些缺陷,导致他们不能向正常的学生一样学习,有些儿童很难去理解教学的内容,而有些儿童,比如多动症患者,很难长时间坐下来去聆听音乐、欣赏音乐。因此,教师在对成长困难儿童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因材施教,以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养成欣赏音乐、聆听音乐的习惯。
例如,在让学生聆听《快乐的一天》和《其多列》这两首歌时,教师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学生的特点来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如果面对的学生具有理解障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多听几遍歌曲,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感受音乐的魅力。如果教师教授的是多动症的学生,就要听一遍歌给学生一点休息的時间,否则会造成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厌烦,而随着学生对音乐兴趣的增加,教师可以延长学生音乐欣赏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心理问题,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
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在对成长困难儿童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征来教学,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
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要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唱歌,并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这对学生去感受音乐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音乐时,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发声练习,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把握音准,为接下来演唱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练习发声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歌唱器官的协调性,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呼吸、共鸣、吐字相互辅助才能完成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生演唱歌曲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音阶歌》,让学生对基本的音阶有所掌握,这样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另外,在学生练习的时候,教师要进行及时指正,以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最后,在指导学生演唱歌曲的时候,教师对学生唱歌的姿势也要进行纠正,因为正确的歌唱姿势不仅能体现唱歌者良好的心态,而且会影响到唱歌时的气息的运用。
有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歌唱习惯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歌唱习惯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也影响着歌曲的歌唱效果。另外,对歌唱姿势的纠正,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可以消除学生由于生理或心理问题而产生的颓废心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去面对生活。
对于成长困难儿童的音乐教学,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与爱心,来让学生更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此外,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具体的状况,进行相应的教育,以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并能具备欣赏音乐的能力和习惯。最后,教师还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最终达到使学生全年发展、积极乐观的生活的目的。endprint
学子·上半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