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兰
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是现阶段教育教学的关键目标。而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提供解决问题的动力,就需要巧妙运用“以问导学”的策略,让学生在问题中按图索骥、解疑答惑。本文从设计生活化问题、探究性问题、创新性问题、总结性问题这几个方面,探讨了以问导学理念下,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以问导学;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也为了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教师有必要引入“以问导学”教学理念,让学生在问题导向下,进一步提出发散性问题、分解性问题、阶段性问题。由教师的问引出更多的问题和疑惑,并激励学生展开进一步合作探究,答疑解惑,完善知识网络和能力架构,提升数学素养。
一、设计生活化问题,激活学习兴趣
数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数学应该回归生活,生活也应该应用数学,体现出数学的学习价值和应用价值。在数学学习中,以问导学理念下,可以通过设计和实施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生活基础和认知水平,展开创造性的思考与应用过程,如此能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以问导学、以问促用目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生活话题、生活实验、生活实物、生活场景等,设计生活化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回顾反思真实的生活,深刻思考问题并解答问题。
如《轴对称图形》知识学习时,教师设计了生活中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问题:“剪纸艺术中,双喜字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是哪条?如果想剪出‘手拉手小人要对折几次呢?”将传统剪纸艺术中对称的运用,以提问形式引入进来,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发现剪纸艺术的美,也激活学生学习数学和剪纸的兴趣。通过设计生活化问题,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设计探究性问题,鼓励合作探究
新课改强调,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的引导。“教学做合一”也认为,应该在做中学和做中教。由此,教师有必要设计探究性问题,通过巧妙设计和提问,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与合作实践,在探究中巩固旧知识,拓展学习新知识。探究性问题的设计,需要针对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或逻辑思维、应用特征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导向下,逐步发散思维、深入探究、合作分析、总结归纳,以探究解决问题、发展综合能力。
如《球的反弹高度》,教师设计问题如下:球拍在地上后,反弹起来的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呢?不同种类的球其反弹比例一样吗?提出问题后,学生在课下生活中展开合作探究、动手实践。学生发现不同的球反弹比例不同,而每小组用同一个球,其每次游戏的反弹比例是大致相同的。但又发现了新问题:“不同小组、相同种类的球,比如都用篮球做实验,反弹高度也存在差异,这是为什么呢?”在提出问题后,师生展开合作交流,并进一步在课下实验,发现了差异“球充气多少不同”,或在不同的地面进行的实验。通过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合作探究与实验,学生逐步发现了规律,并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设计创新性问题,引导思维发散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课程,通过思维来分析数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鼓励创新和思维发散,有必要设计创新性问题,独辟蹊径,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选取学生感觉意外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提出更多的问题。以创新性问题引导思维发散,总结规律与探寻奥秘。
如《小数加减法》相关知识学习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思维方法与学习能力,设计了创新性的问题。师:“小数与整数在形式上有哪些异同点?预习这部分知识后,小数加减法从已学的整数加减法上,可以沿用哪些方法和运算律?其不同点是什么?小数加减法要注意哪些问题?”通过将小数与整数加减法进行类比,设计创新性问题,引导类比分析,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思维发散与知识网络建构。
四、设计总结性问题,完善知识网络
知识的总结与预习、教学、练习、巩固、反思同属于学习完整体系中的一部分,要重视对学生总结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实施阶段性的总结,包括当节课、当周、当单元的知识总结,促进逐步完善知识网络。设计总结性问题,可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还可以拓展未学的问题,提升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自主探索、生活应用的兴趣。基于总结性问题,让学生收获学习成果。
如《多边形的内角和》综合性活动完成后,组织学生展开活动总结。师:“我们是如何发现四边形、五边形内角和度数的?可以发现,增加一边会增加几个三角形?多边形若为n边可以分割为几个三角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为?”或学习“四则运算”后,教师设计问题:“四则运算的规律用一句话表述為?”引导学生将所有计算囊括进来,总结运算的先后顺序。通过设计阶梯性的总结性问题,不断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思考知识间的联系,并逐步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
以问导学,能有效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通过设计生活化问题、探究性问题、创新性问题、总结性问题等,在问题的设计与实施下,不同的问题能起到不同的导学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展开合作探究、引导思维发散、完善知识网络。endprint
学子·上半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