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香
《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在数学学习中,要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学习相应的空间与图形的有关知识和数学方法,增强学生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逐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又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一、 重视实物或模型的“奠基”作用
对任何立体的、平面的“图形”形成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其中形成表象的阶段(即表象阶段)非常重要。而要建立清晰的表象,鲜明的、丰富的感性材料是最有效的,实物或模型就是最好的材料。《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要加强通过对实物、几何模型、几何图形等材料的观察,通过搭一搭、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做一做、画一画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的听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形成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及性质之间关系的充分感知,为完成对具体对象特征及其各种关系的提取奠定基础。如在长方体的教学中,我按照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引导学生用各种感官,参与观察、动手操作等感知活动,帮助学生形成长方体的表象,得到正确、清晰的概念。先引导学生观察粉笔盒、讲台、篮球等,说明这些物体的形状是立体图形,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平面图形,使学生从直观上初步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初步建立空间概念。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已准备的长方体,让学生先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有规律地边摸边数(按照上、下、左、右、前、后)看看长方体有几个面,同时观察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有几组相对的面,相对的面大小有什么关系?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再进行演示,出示涂有三种不同颜色的长方体,将三组相对的面一一揭示下来,贴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长方体面的特征。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使学生不断认识、了解、把握了实物与相应图形的相互转换关系,帮助学生积累了几何形体丰富的感性经验,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
二、注重图形变化和运动过程的体验
在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四个方面,每一方面都涉及图形的变化,可以说,丰富多彩的“图形与几何”世界就是一个“运动”和“变化”的世界。教学中,将这种“动感”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运动和变化中增强对图形的体验,可以更好地促进理解。如我在教学“角”的概念时,由于学生以前对角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材是用射线的概念给角下定义,并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如果不注意用活教材,只是照本宣科地生搬硬套,从一个顶点引出两条射线就形成一个角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进入中学阶级学习任意角造成了障碍。为了避免这种弊端,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学具,找两个硬纸条把它们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个硬纸条,让学生观察它们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角。由此,还可以得出,角还可以看作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一个端点旋转而成的,同时配以“教具钟”进行演示,把钟的时针作为角的一条边,拨动分针反复进行演示,使学生意识到两条射线沿着共同的端点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在此基础上很快认识锐角,直角,平角和周角。学生在变化和运动、动手和思考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更好地理解了相关知识,发展了空间想象力。
三、 重视形象与抽象、直观与理性的有机融合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引导学生借助图形直观理解有关数学知识,又要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用图形直观地描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借助图形直观展开数学思考的意识。如教学《物体分类》一课,上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带来了什么物体,再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各种实物,感知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组内把带来的物体分类,再让学生说一说分类的依据,为什么这样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每一类物体都有类似的特征。这个活动是在学生的观察、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是學生主动去寻找和比较得出来的一种感性的积累。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完成了从感性到表象的转化,实际上也是一个物体形状的抽象过程。又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当所有同学通过一系列操作,“成功”地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后,我提出了质疑:测量会有误差,难道剪、撕、折等活动就没有误差吗?既然任何操作都有误差,那么这个180°是怎么认定的呢?在学生思维再次卡壳后,我介绍了数学家帕斯卡将一支铅笔绕着三角形三个内角旋转后笔尖、笔尾位置颠倒(正好旋转180°)的实验(配以课件演示)。这样的质疑、补充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获得理性思考的启迪。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排除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干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协调活动,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以促使学生对几何形体有深刻地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endprint
学子·上半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