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玲玲+玉峰
摘 要:现阶段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的蒙古语授课大學生中,以蒙古族学生为主,受其特殊地理位置和民族文化的影响,蒙古语授课大学生班级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有其重要性和特殊性,本文主要从蒙古语授课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进行研究和分析,对蒙古语授课大学生班主任工作在树立人生目标、建立班级管理制度、选拔学生干部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蒙古语授课;蒙古语授课大学生;班主任工作;效率提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11B-0036-03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其进行思想上的引领和指导来自两个主要的方面:一是辅导员队伍,二是班主任队伍。
从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学生管理实践来看,班主任对学生的引领和引导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可以说,班主任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上起到了桥梁性的作用。事实上,对于这一根本性问题早在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已经强调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而对于班主任的工作,中央层面也给出了明确的定位,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蒙古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17.1%。蒙古语授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是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是事关国家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振兴民族地区经济、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大事。而蒙古语授课大学生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位置更为凸出。
本文基于多年的学籍管理工作经验及对蒙古语授课学生的基本现状、行为和认知特点的把握,结合近年来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对蒙古语授课学生班主任工作的优化和提升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几点意见。
一、蒙古语授课学生占比及学生特点分析
内蒙古财经大学自1981年开始招收蒙汉双语授课专业少数民族学生。目前,学校招收的蒙古语授课学生,一部分是按照国家招生政策的八省(区)定向委托培养民族班大学生,另一部分是考生经国家统招方式进入学校的大学生。自2010年至2016年,蒙古语授课在校生人数由2978人增加到3701人,占本科在校生的20%以上(如表1数据所示)。多年来,内蒙古财经大学为社会培养了近万名蒙汉双语兼通的少数民族财经类专业人才,他们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为祖国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民族团结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蒙古语授课学生的观察与分析发现,这些学生与普通的汉族学生相比有着自己的独特性。
(一)汉语水平相对较低
不同地区的民族学生在母语上存在部分差异,大部分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较低。由于民族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的教育主要是以母语为主,进入大学后,有的课程是纯汉语授课,接触的老师中汉族老师占多数。因语言不通,影响到他们与老师及其他同学的沟通与交流,有时误解在所难免,甚至还导致他们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和厌恶感。
(二)文化基础略显薄弱
蒙古语授课的学生有着较强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望,但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对其来说难度相对较高,学习压力大。蒙古语授课学生都是本民族的优秀青年,他们有积极、活跃、进取的品质,多才多艺、能歌善舞,且责任感和使命感较强,但大多数学生来自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或牧区,其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较差且参差不齐。
(三)生活习惯倾向“自由”
蒙古语授课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或牧区,受地区环境、民族风俗习惯以及长期自然经济的影响较为严重,对时间观念、效率意识缺乏概念。
(四)民族感情比较强烈
蒙古语授课学生的民族意识较强,渴望得到其他民族师生的尊重与理解。内蒙古财经大学是少数民族地区以汉族师生为主的高等财经类院校,学生中将近70%是汉族学生,且大部分学生对少数民族风俗缺乏了解,在与少数民族同学交往中易产生误解和冲突,从而使少数民族学生喜欢用本民族的语言与同乡一起交流,常常集聚在本民族学生圈内,基本上只和本民族学生或同地区的民族学生交往。
(五)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蒙古语授课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人口稀少、自然条件差的农村牧区,自幼养成了不畏艰苦、粗犷倔强的性格。在新的环境中,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学生难以快速适应大学校园的教学管理。
(六)行为规范有待加强
大部分蒙古语授课学生能够严格按照学校的管理规定,自觉遵守大学生行为规范,极个别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极行为。
二、蒙古语授课学生的认知偏差及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挑战
(一)蒙古语授课学生的认知偏差和行为表现
如上所述,由于蒙古语授课学生在语言沟通、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以往的学习基础等各方面的原因,最终导致蒙古语授课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一些行为上的偏差,加大了班主任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1.语言沟通不畅导致一些蒙古语授课学生日后我行我素,不愿与他人交流,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愿向他人求助;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从找理由逃课到主动放弃上课,部分学生考试作弊或弃考。
2.由于以往知识积累的差异和知识面窄而使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挫伤。鉴于自身原有的基础就相对薄弱,再加之自学及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弱,蒙古语授课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差别较大,其综合素质和能力与学校对学生的统一要求有一定差距,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甚至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感。endprint
3.缺少时间和纪律观念。部分学生在上课、开会、参加各项活动等有明确时间要求的情况下,迟到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在课余时间会聚会饮酒,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和生活秩序,给学校管理带来困难。
4.交往面窄。蒙古语授课学生以地区范围为单位,自发组织成立“老乡会”“同乡会”,每学期定期组织聚会,聚会的场所大多选择在娱乐场所或餐厅,易使学生养成铺张浪费、贪图享乐、生活奢侈的陋习。
5.适应能力和自控能力差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和行为。有的学生学习期间性情烦躁,自控能力差,与其他同学产生摩擦;有的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厌学;在修读二学位、专业分流、毕业、学位授予上,学校采取了蒙古语授课学生与汉族学生不同标准,降低其学业要求,助长了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混学历”的想法;有的学生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不思进取、只求考试及格。个别蒙古语授课学生情绪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有时看问题比较片面,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缺乏冷静的态度,不能够以理性引导行为,受到批评指责或不被他人理解时容易烦躁,甚至还出现酗酒和打架斗殴的情况,引起学生之间的矛盾,造成一些误解。
(二)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挑战
1.在时间上掌握优势。蒙古语授课学生的班主任要在学生入学的第一时间和学生建立联系,深入班级,提前掌握班级的状况、了解学生的状态(包括家庭状况、经济状况、学习基础等),为后续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在交流和沟通频率方面要增加频次,这就需要班主任抽出一定的时间来了解学生,在思想上和学习上引导学生,增加师生双方的信任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班主任要适当学习蒙古族的历史和人文知识,熟悉蒙古语授课学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为后续引导和有效沟通奠定基础。班主任要主动了解蒙古语授课学生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充分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崇尚民族平等,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尽量帮助他们战胜实实在在的困难,比如,思想困惑、经济压力、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让他们能够敞开心扉,争取在平等、友善的环境中做到“无话不谈”,使自己既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益友。
4.在学习方面,充分掌握本班学生的文化课状况,及时向学院和学校其他部门反馈本班级的状况和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合理诉求。
5.班主任要更加尊重本班级学生的民族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应有歧视行为或想法,对于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可以正确引导,但不能粗暴制止或恶语伤人。
总之,蒙古语授课学生的管理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做好蒙古语授课班级班主任工作也需要从全局考虑,从细节入手。
三、提升蒙古语授课学生班主任工作效率的建议
(一)在班主任配备方面,尽可能提高蒙汉兼通型班主任的比例
蒙汉兼通型班主任同蒙古语授课的大学生沟通相对容易,能够转为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诉求和真实想法,对于负面的或消极的思想能够提早引导和制止。
(二)帮助学生规划学业,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通过充分引入优秀蒙古语授课学生的案例,分析蒙古语授课学生面临的困难,指明蒙古语授课学生的努力方向和前进动力,制定合理的学业规划:
(1)在确保母语不被荒废的前提下,通过加强蒙古语授课学生与汉族学生的交流沟通、练习汉语写作、参加汉语水平测试等方式,鼓励学生学好汉语,做蒙汉兼通的财经人才;(2)用1~2年的时间,以晚自习集体自习或课后集体辅导的方式,鼓励蒙古语授课学生学好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打牢根基;(3)了解专业要求、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提前做好专业辅导与专业教育,鼓励学生多渠道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4)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文体、实践活动,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制定班集体管理制度和活动规范
对学生而言,良好的班风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还能够使学生自觉学习、团结互助。而建立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专题讲座、小组座谈等方式,让全体学生了解学校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班级管理制度。比如,班级“一对一”帮扶制度,单科成绩第一名班费奖励制度,文体贡献奖励制度,班级财务公开制度,逃课、夜不归寝处罚制度等,做到班级事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调动民族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建立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
班主任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实现班集体的和谐、稳定发展,就必须建立一支素质良好、团结协作、富有活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在班委会组建之前,应明确竞聘规则与程序,根据班级人数与岗位职责初步确定班委人数,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全班同学见证下竞聘上岗。班委会成立后,要注重对他们的培养,充分利用班会和全班集体活动的机会,让他們主持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工作。班主任老师此时既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他们权威的维护。建立健全对班集体的层级管理体制,即班干部负责整体班级工作,班级小组向班干部负责,班干部向班长负责,班长向班主任负总责。
(五)在民主自愿的基础上,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或文体活动
通过班费补费用、学生自愿交部分费用的方式,多举办一些积极向上、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班级成员可以邀请同乡、好友参加,以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的方式举行同乡聚会,既可以增进同学间的了解,丰富课余生活;又可以有效避免“同乡会”不必要的浪费。通过开展以“时间”“民族文化”“效率”“诚信”等为主题的集体活动,积极培养蒙古语授课学生的守时意识、民族责任感、讲究效率、信守承诺等优秀品质,让优秀品质“根深蒂固”。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班主任,要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蒙古语授课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深入到大学生“一线”中,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用爱心、耐心、真心感动和鼓舞蒙古语授课学生以积极的状态和百倍的信心走向美好的人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BMA170032)
参考文献:
[1]马晓君,张则,刘德胜,潘宏伟,阎瑞华,李春江等.构建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经济师,2017,(7).
[2]刘晓东,曹玉霞.蒙古语授课大学生融入高校学生群体的途径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3]袁淑清.论高校蒙古语授课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新途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8).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