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艳茹+乌日罕
摘 要: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代教育中,专业英语教学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服务于我国行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职业院校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从以人为本出发,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
关键词:模块教学;食品专业英语;就业导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11B-0063-02
模块化教学模式在德国推行较多,效果显著。我国职业教育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所谓“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获得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形成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我院食品专业英语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而言比较枯燥、学习兴趣不高,加之职业教育以实践教育为主,因此,课程教学必须从引入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考核形式等方面入手,达到工作任务系统化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本研究结合本专业教学实际,对食品专业英语的课程教学改革做了系统化的研究与探索,提出课程改革方案并进行实践。
一、课程定位及其应用
本课程是我院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根据我院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食品专业英语词汇和术语,学会专业英语的一些翻译技巧,以提高对专业英文文献的阅读和翻译水平,并能够翻译和撰写英文摘要。
图1是食品专业英语的课程定位,其先导课程为:大学英语、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学;后续课程为:仪器分析、食品发酵技术、乳品生产技术、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食品安全与生产。
二、课程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课程改革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借助模块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本课程的模块教学以工作项目和生产实践中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一系列教学情境和任务,把教学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内容渗透进项目和情境中,学生参与完成这些项目后自然就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分析,对食品专业英语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如表1),以满足就业导向要求。
(三)课程进度
(四)考核方案设计
由于本课程为理论课,考虑到我们是职业类院校,能力培养是关键,所以将本课程进行了改革。食品专业英语考试方式由传统的笔试改为笔试和课堂考试相结合的形式。期中课后作业随堂翻译(英译汉、汉译英)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老师给每人一篇英文文献进行翻译,得分占总成绩的30%;四个模块中,各模块代课老师所给成绩各占10%。改革后的食品专业英语总成绩=期中30%+期末30%+模块一10%+模块二10%+模块三10%+模块四10%。
三、课程改革实施效果
(一)改革教学内容
删减部分与我专业现开设课程相关性不大的专业英语内容,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并为学生准备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外文文献,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翻译,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可拓宽学生在食品科学方面的视野。
(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本课程原计划是在学生入学第二学期下半程开设,利用模块教学法將课程穿插于每一学期,不再拘泥于一个时间段。能够打破学生学完考完就扔掉的魔咒,让学生从入学到走上工作岗位一直学习专业英语知识,使学生在就业后能够更好地应用专业英语知识。
(三)合理分配教学任务
将食品专业英语课程内容通过合理的任务分配,分配给各讲授专业课程的教师,在学生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食品生物技术教研室教师团队合作能力。
(四)改革考试制度
传统的考核方式的共同特点在于期末成绩占的比重比较高,从而使学生不注重过程学习,打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助长了考前突击、考后全忘学习的不良风气。如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并建立详细的平时成绩考核标准,把学生的出勤、学习态度、听说读写能力和专业文献阅读翻译能力等列入考核中,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更能适应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综上所述,食品专业英语的课程改革和设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食品生物技术学生职业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项目来源: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校本课题。
参考文献:
薛莲.基于模块化教学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J].合肥学院学报,2012,(4).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