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阳光,从接纳阴影开始

2017-12-06 04:33蒋淼
学子·上半月 2017年18期
关键词:接纳积极心理负面情绪

蒋淼

摘要:如果我们一味要求孩子要快乐,要积极,要正面,而忽视了他的悲伤、消极、负面,那样的“积极”便是虚假的;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负性体验中收获心灵的成长,而是一味保护他们免受伤害,如此的“积极”是脆弱的。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迎接阳光,得先与黑暗和平相处。

关键词:积极心理;负面情绪;接纳

小涵是一位非常清秀的男孩子。在学校他很懂事,遵守纪律。11月中旬的某个深夜,我接到他妈妈的电话。妈妈在那头倾诉,在家中,孩子一遇到困难就会大哭,哭劲大,可以持续哭一个小时,严重打扰了大家的休息。这种哭泣常常发生在孩子写做作业时:妈妈要求小涵写作业,小涵想玩耍却反抗无效,只能止不住地哭。妈妈对待小涵的哭泣不予理会,她认为关注了就意味着妥协。小涵哭完后也会很自责,觉得男孩子不应该这么哭,但自己也控制不住。这样的问题让妈妈非常无奈,寻求我的支援。

接到这个电话,让我最揪心的一句是,“在家中,孩子一遇到困难就会大哭,哭劲大,可以持续哭一个小时”。“家中”,是空间的特别——在学校我很少发现小涵有这样的行为;“持续哭一个小时”,是时间的特别,一般孩子遇到困难,用哭来发泄一下情绪是很正常的,但持续一个小时,强度非常大,不管对孩子的身体还是心理来说,都是严重的损害。

妈妈烦恼的是,孩子不听话,不能按她要求做事。在妈妈的眼中,成绩很重要,一旦孩子做得不如她所愿,劈头盖脸一顿骂,而不是接纳孩子的失败。她觉得自己的孩子为一点小事哭泣,太女孩子气,而没有在第一时间认可孩子的负面情绪,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其所想,听其心声。由此,我在电话里做了一些反馈。

一、以身示范,接纳妈妈的焦虑

妈妈选择在深夜里打给老师,说明此时她真的别无他法。因此,我站在妈妈的角度,表达了对孩子的担心,也表达了对妈妈无奈的理解。(在后来的交谈中,我请妈妈回忆,这份焦虑被理解后有什么感觉?妈妈说,感受到我的支持,心里舒服多了。“那和孩子沟通他有了负面情绪怎么办呢?”而这份接纳正是妈妈需要运用在和孩子沟通中的)

二、由点到面,询问具体事件

在充分共情,建立良好地信任关系后,我们需要聚焦这个事件,看看事件中的孩子和妈妈的处境,了解他们的想法。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孩子是怎么想的?他的感受是什么?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这样的想法?聚焦完这个事件,我请妈妈回忆,以前有没有类似的情绪反应?那时孩子发生了什么?妈妈是怎么应对的?

慢慢地,妈妈理解了孩子的哭是有意义的——玩耍的需求一直没有被满足,内心地委屈和无奈也一直没有被接纳。

三、设身处地,理解孩子的处境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把孩子当成一个听话的机器,但忽视了每个孩子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空间和养分。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想象他是一粒即将破土的种子,妈妈的命令就是压在他身上的石头,还要不时面对妈妈的“狂风暴雨”,这样的小苗还会迎着阳光生长吗?于是孩子就躲在阴影下,以哭来宣泄。由于妈妈缺乏对负面情绪的接纳,孩子又进一步否定自己,形成一个恶性的自我认知:我不好,所以我哭;我哭,所以我不好。

四、调整角色,学会接纳关怀

龙应台在《目送》中提到父母与子女间的情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养育子女,不是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唯命是从的机器,而是会负责任、有担当的独立的个体,这一点没有一位家长会否认,但常常在育儿方法上背离初心,渐行渐远。

首先,我请妈妈冷静地看待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请她回忆一下,以往她都扮演了什么角色?妈妈说:好像拿着鞭子抽着孩子,抽一下,动一下。所以孩子才会反抗,才会叛逆的。是的,不平等的亲子关系只会让父母“赢了”孩子,而不是“赢得”孩子。孩子是屈从,而不是内心由衷的认可。因此父母要变鞭策者为引导者、陪伴者,将孩子作为“人”而不是“物品”来对待,使亲子关系更平等。

其次,关注孩子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情绪的发生,是有意义的。哭是一种提醒,告诉我们这件事真的对孩子很重要。如果我们没有接纳孩子的情绪,没有去认可他内心地需求,而是对孩子的情绪不予理会,甚至否定,那么孩子会越来越痛苦,越来越无助。

其实,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存在。在亲子相处中,总免不了亲子冲突,用“积极的暂停”来代替恐吓、职责,给双方一些冷静的空间。在心平气和的时候要多给予孩子爱的鼓励,让他感受到对他本身的关怀,不是只对成绩的关心,那么孩子的爱的能量也会满满,不会轻易被情绪所裹挟。

一通电话打完,夜色已沉沉。不需多久,黎明也将到来。

想起在张翔老师的讲座中,曾郑重地记下这些话:“如果我们并没有让儿童生活在一个无可抱怨的时空,同时又没有给予以及教会儿童如何通过抱怨等宣泄、消解他们的负性体验,冲动极端的行为就是最大最多的安全隐患。”

如果我们一味要求孩子要快乐、要积极、要正面,而忽视了他的悲伤、消极、负面,那样的“积极”便是虚假的;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负性体验中收获心灵的成长,而是一味保护他们免受伤害,如此的“积极”是脆弱的。有陽光的地方,就有阴影;迎接阳光,得先与黑暗和平相处。endprint

猜你喜欢
接纳积极心理负面情绪
细节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积极心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惠州市精神病患者家属负面情绪的效果观察
运用叙事疗法使问题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弱化权势,和谐共生
“负面情绪”并非一无是处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的爱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法律案件中的法理和情理分析
和学生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