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县级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

2017-12-06 14:55梁胜雄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学徒制双师型校企合作

梁胜雄

【摘 要】本文以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分析校企合作背景下县级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县级职校应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引进各领域的能工巧匠,通过“校中厂”模式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跟岗、顶岗实践,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县级职校 校企合作 “学徒制” “双师型”教师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B-0056-02

当前,国家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深度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中国制造2025”的实践之中,促进新动能发展和产业升级,带动扩大就业和脱贫攻坚,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在这一背景下,建设一支能够紧跟产业变革创新、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县级职校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县级职校专业教师缺乏,专业能力差异大,很多工科类专业教师都是通过学习、进修转型过来的,专业基础、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实训指导教师所占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偏低,因此有必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本文以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探索校企合作背景下县级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县级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双师型”教师应是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的基础上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具备应对现代生产技术的实践教学能力。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双师型”教师一是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产业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等,熟悉生产业务;二是要通过“校企合作制”由学校安排带领学生进入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与企业工程师一起研究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生产与管理。

现代行业发展分类广泛,行业间的联系紧密,行业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升级。在家电领域,集成技术取代了大电路板,液晶技术取代了显像管,芯片技术又取代了集成块;在生产领域,工业机械手取代了传统的工人生产;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型,东莞已经出现多个无人车间。科技的发展进步对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还要求学生到达岗位后能够较快掌握岗位技术要领,具备一定对前沿科技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通过平时教学实训,熟练掌握本专业和行业的实践技能。要求学生有一杯水,教师自身必须有一桶水。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特别是教学设备较落后的县级职校的教师,更应该紧跟行业的发展步伐,深入现代的行业企业中去,在掌握行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学习和实践行业里的新工艺、新材料等新知识,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当前,县级中职学校的教师面临着比较尴尬的局面。以前学校开设的专业如果树栽培、畜牧兽医、多种经营等农类专业由于社会的发展在很多县级职校已经不再开设,而开设更多的是工业方面和商业方面的专业。由于县级职校没有吸引人才的优势,相当部分的本校教师需要内部进行消化,进行转岗转行,这就导致专业教师不专业,只能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却无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长此以往,对职校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县级职校要想生存与发展,必须建设一支“双师型”队伍。首先,要营造崇尚科技的氛围,鼓励教师积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开展相关师生技能大赛,从形态意识上引导老师积极上进,努力学习。其次,联系培训单位,为教师提供一条升级基本技术的路子,同时联系行业企业,让他们到企业中进行跟岗、顶岗锻炼,与企业的工程师、技术员零距离接触、交流。通过这样的措施,教师在任课期间知识不会落伍,技能得到实践提高,转岗转型的教师基础知识得到补充,专业技能也能得到实践。坚持数年,在学校里就会涌现一批“双师型”教师。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县级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策略

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虽然在“双师型”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培养较难的状况。学校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在努力引进人才的基础上加强校企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引进来”:引进各领域的能工巧匠,通过“校中厂”模式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具体采取以下方面的措施:

1.从合作企业中聘请工程师、技术人员作为学校部分专业的外聘教师,鼓励他们参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承担专业主干课程的教材编写与实践指导。例如,汽修专业聘请柳州益菱公司在汽车底盘、发动机、电气设备方面有特长的 3 名技师担任外聘兼职教师,设立专门的大师工作室,方便师生共同研究、实践、探讨。数控、模具专业聘请广东祥新鑫公司模具生产车间任职数车、加工中心操作多年的 2 位技师担任外聘兼職教师;引进容县大把金机械厂的生产订单,利用校内专业设备,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让本校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生产,在校内实行生产性教学实习。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聘请容州国际大酒店的资深管理人员担任外聘兼职教师,不定期安排部分学生到酒店体验,由外聘教师在岗位上手把手进行现场教学。烹饪专业聘请企业一名从事面点加工与销售 10 多年的老师傅担任外聘兼职教师,专业教授面点加工技术,专业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通过这些外聘的能工巧匠的言传身教,专业教师、转型教师能够更好地学习专业技能,熟知行业要求,更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2.邀请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校内实训场所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近年来,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到校结合学校的实训设备、实训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分析,按照现代门店、车间的要求建成了汽车实训、机械加工、中餐烹饪 3 个现代实训基地。在汽车实训基地中,按照五菱汽车的生产车间现场组建了发动机实训中心,按照 4S 店的标准和接单流程建设了汽车维修中心并对外进行营业;在机械加工实训基地中按照企业的标准设立了普通机械加工区、仿真运行中心、数控加工实训区,对内进行教学,对外承接了玉柴的生产订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生产性的实训;在中餐烹饪实训基地学校按照酒店的标准严格分区管理,设立中餐、西餐、面点的营业性经营模式,专业教师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实训教学,指导学生生产与营销。通过参与校内实训场所建设,教师的实践技能得到快速地提升。

3.定期、不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举办研讨会、专业讲座,互融互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对行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工艺的情况等密切关注,实现教育与产业、专业设置与企业的职业岗位设置、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与融合。对此,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定期邀请校企合作单位、行业协会专业技术人员举办研讨会、专业讲座,选派专职教师参加职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研讨会、专业讲座中,做到了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与会人员能够就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生产加工中出现的问题、难题展开交流讨论,互相吸取经验教训,采纳可行性建议。专职教师理论基础较扎实,兼职教师实践技能有特长,二者互补,通过研讨的方式确定具体教学任务,拟订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案,相互听课,相互学习,遵循着“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模式,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教研活动。专职教师通过这样的研讨活动成长很快,专业技能突飞猛进。

(二)“走出去”: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跟岗、顶岗实践,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实践锻炼,让他们零距离接触、交流,在生产岗位上跟岗、顶岗,充当企业员工角色,参与企业生产过程,了解企业生产中的最新信息和技术,从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改变过去学生“放羊式”实习和“打工式”的实习方式,学生到企业实习,学校派驻老师到企业对实习学生进行全程跟踪,与学生同吃同住,和企业师傅一起共同一对一地对学生进行岗位现场教学,企业师傅充当教练员的角色,派驻老师从中学习提高实践技能。

实践证明,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充分利用企业力量,“接地气”地培养“双师型”教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是切实可行的。当然,因为“双师型”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普通教育那样的教师身份,对他们的评价考核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才能鼓励和培养更多教师向“雙师型”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实行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双认定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徐 东.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2(11)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学徒制双师型校企合作
我国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中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路径分析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徒制”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