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化理念下的高职教育管理机制

2017-12-05 11:45:33吴慧贞
长江丛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人本化教学管理管理工作

吴慧贞

人本化理念下的高职教育管理机制

吴慧贞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基地,人本化管理是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来探讨下高职人本化教育管理途径。

人本化理念 高职 教育管理机制

一、当前高职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人本化的管理理念

人本化的管理理念是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教育管理工作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学生是教育管理的对象也是学校服务的对象,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着在管理学生的问题上不明确定位,管理方式行政化,以对学生训导为主,以管事居多,并没有形成该有的人本化管理氛围。再加上,有一些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来教学的,更多的是给学生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指导,在育人方面并不关心,认为这不是自己的职责范围,所以只顾教学,不顾教育,没有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

(二)教育管理工作队伍薄弱

国家教育管理部门规定高职院校每200名学生应该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无法满足对学生个性化管理的需求。而且一些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素质等参差不齐,而且很多工作人员是临时工活着兼职,他们的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等都偏低,无法承担专职辅导工作。另外一些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薪资待遇较低,而工作强度却非常大,这就很难吸引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教师参与,造成管理工作队伍不稳定。此外,对于辅导员很少有机会参与到进修、学习中,时间久了,就会导致他们的知识能力和管理手段落后,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果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队伍薄弱,管理意识没有跟上,知识更新太慢,势必会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漏洞。

(三)后勤管理社会化给教育管理工作增加压力

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加速发展,会扩大招生,然后出现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勤服务社会化对高校来说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就是解决了经费紧张问题,但是带来的缺点是教学管理工作上的压力。比如,住宿变成商业行为,这样的行为导致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权益,然后对高校其他方面的服务也有了新的需求,最终导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管理矛盾产生。而且学生寝室是他们交流情感、文化、政治、价值观等活动场所,一旦商业化后,管理力度减弱,对学生的关心和了解也会削减,那么利用寝室来开展人本化管理又是一个新问题。

(四)教育管理体系尚未形成

高职教育管理的重心应该在系部,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很多高职院校的管理基本是小学——班主任——辅导员——系部,或者学生处——系部——学生,这样两条管理线即平衡又交叉,导致管理全责不明确、权限混乱,开展工作会造成不方便。此外,还有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目标不明确,都会造成教育管理中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

二、高职人本化教育管理途径

(一)树立人本化的管理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越来越重视对人的个性化发展的追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院校,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独立、自由发展,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管是高职院校的高层领导,还是普通的教育管理工作人员,都应该抛出等级的限定,摒除“严格管理”方式,要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种现代化的新型师生关系是高职院校的发展基础,所以高职院校要改变以往传统的管理方式,改变固有的思维想法,树立人本化的管理思路,让教育管理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更趋于合理化。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管理目标实现的最大动力就是被管理者发自内心地接受管理,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学生的自我控制与约束力,需要通过教育和引导来发挥作用。因此,高职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从人本化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和掌握自身的个性特点和素质,根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对照群体范围的尺度进行整合和扬抑,以便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又在社会发展中展现自身的个性特点。所以人本化的教育管理,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学生,只有切实以学生的利益和需求出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管理工作。

(二)构建人本化的高职教育管理体系

建立人本化高职教育管理机制,最主要的是突出“人”的作用,人是教育管理的客体,是活动的中心,当人与人之间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理论,才能更好地发展。就高职教育管理来说,要建立人本化的管理体系,先要将高职院校的主体,也就是学生放在第一位置,先要考虑学生的利益与需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通过人本化的教育管理,来有效的培养和锻炼他们。教育管理体系是庞大的教学管理结构,对高职院校各个教学起到同一领导作用,通过教学管理体系进行领导、协同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管理。教学管理进行人本化管理,教学管理工作人员非常关键,首先要明确各个管理岗位的管理模块与职责,充分调动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好本职工作。此外,要明确高职人本化管理制度,建立有效机制,以提高人本化教学管理效率。建立相关体制和制度的时候,可以参考国家法规和教育部相关规定,再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起具有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确保高职教育管理体系能够顺利开展,同时又保证了学生的权益,也明确学生的义务。

(三)营造人本化的管理环境教育管理环境无论对管理者来说还是对被管理者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营造人本化的管理环境,除了物质环境的营造之外,还包括了高职院校的领导、教师、辅导员。高职院校的领导水平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师和辅导员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而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方式也直接影响了人本化教育管理的好坏。高职院校的人本化管理环境建设应该关注的是人的发展需求,尊重人的发展和事迹需求,突显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第一,要建立亲善的生存环境,互相理解、相互尊重。人本化的管理就是突出以人为本,不管对教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是人本化管理基础,也是开展人本化教育管理的发展根本。

第二,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在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时候,要以身作则、细致入微,充分调动起全体工作人员的主动性,让任教职工打心底喜欢上教育管理工作。高职院校的教育要得到长远发展,就要将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成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对于高职管理要抛除等级森严的官僚形式作风,要用网络形式、平面形式来的人本化管理方式进行教育管理。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方式更能够让广大师生接受,并且有利于高职院校长远发展。

第三,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高职院校除了给予学生应有的和谐生活环境之外,还应该给予学生更多发展创造的机会。进行教育的时候,要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未来发展需求为目标来创设良好的发展教育环境。

第四,构建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人本化的管理应该是张弛有度、严宽有致、恩威并重的,高职教育管理实施人本化理念,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多加关心和爱护,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抛出传统的传统的教师至上的管理理念,多爱护、关心、提提,少命令、责骂,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代购,营造出和谐、融洽的管理氛围。

三、结语

高职院校建立人本化的教育管理体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从学生的利益和需求出发,明确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制度,构建人本化的管理体系,营造人本化的教育管理环境,形成教育管理、教师、学生三者间形成良性循环的系统,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

[1]丁廷发.论文本化理念下的高职教育管理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3(06).

[2]汪黎.基于人本化理念的高等职业教育[J].求实,2009(06).

[3]蒋洁.高职学生人本化管理模式探讨[J].职业,2010(12).

[4]高小慧,胡永进.高职院校人本化教学管理探析[J].科技信息,2011(08).

[5]王磊.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实践探析[J].科教导刊,2010(06).

(作者单位:广东阳春广播电视大学)

猜你喜欢
人本化教学管理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24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24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4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面向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市场(2016年31期)2016-12-19 08:42:47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教育人本化研究
人间(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18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人本化”模式
大学中的人本化教育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