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016-12-19 08:42赵丽娟
中国市场 2016年31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人本主义

赵丽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教育体制变革的深入,高校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本化。面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存在人本化缺失的现状,文章通过分析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试图找出教育管理中人本化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实现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的实践构想,以期有助于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的尽快实现。

[关键词]人本化;人本主义;高校教育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212

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即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需求,尊重人的个性,满足人的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校与师生的共同发展,最终达到自我管理。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本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教育管理实践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解决传统高等教育的弊端,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高校教育目标的达成。

1高校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人本主义已经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中有了一定的尝试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然而,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中仍存在很多非人本化的问题。文章主要从教育管理人员、教师管理、学生管理三个方面来阐述现阶段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自身缺乏人本化意识高校教育管理是否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教育管理人员本身的能力素质。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中很多教育管理人员的教育理念较为陈旧,采用传统的行政化的管理方式来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和感受。在管理方式上,往往采用职权分明的官僚体制管理方式,过于注重管理的效率,而忽视了管理的目的,缺乏人本化的意识,不利于高校教育目标的达成。

1.2高校教师管理中缺乏人本化

教师是高校教育中的引导者,对于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目前高校对于教师的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非人本化的状况。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教学决策中教师缺乏自主权和参与权。很多高校在进行一些教学决策时,往往不会注重教师的意见。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僵化和教学内容上的单一,妨碍教师进行教学创新,也不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评估缺乏人本化。大多数高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能力水平,甚至岗位晋升的评估都采用定量的评估方式,强调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例如教师的能力水平评估标准是采取教师发表论文的篇数决定的,要成为教授必须有规定的核心课题的研究等。这种评估方式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付出和努力,约束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妨碍了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1.3高校学生管理中缺乏人本化

高校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体和主要对象,然而,很多高校对学生的管理缺乏人本化,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想法。具体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缺乏自主权。很多高校目前还是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学生学习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按规定的标准课程进行,学生很难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和学习,从而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专业设置过于狭窄。受市场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影响,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越来越狭窄,虽然可以提高学生在某方面学习的深度,但会造成学生的视野狭窄,不利于培养全面性和综合性的人才;三是对学生的评估方式缺乏人本化。绝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评估还是采用传统应试教育的方式,以学生考试的分数作为学生能力、水平评价的标准,不能对学生的能力素质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评估反馈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评估方式使学生注重于理论的学习,忽视学生实操能力的提高,容易造成学生的眼高手低,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2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缺失的原因分析

针对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缺失的问题,文章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2.1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要以教师为中心,采取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去学习和接受知识。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高校的决策层和教育管理人员把学生看作需要被改造的人,对他们的言行有着严格的可量化的要求,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需求和想法。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教师变成了教育的工具,缺少自身的自主权和参与性,而学生成为了学习的机器,在学习中不能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试教育是传统教育理念的典型表现,在应试教育中,通常以考试成绩决定学生的能力素质,而这决定了学生在升学、就业中是否取得竞争优势。为了取得较高的分数,学生会注重统一编制的教材的学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学习,甚至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应付考试,会连自身原本的兴趣都放弃掉。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并且,应试教育以成绩为导向,忽略了学生品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健全,对于学生自己和社会都有着不利的影响,而对于教师而言,对教师的评价也是来源于学生的成绩,因此教师也只能严格按照教材来教学,抹杀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2.2行政管理机制影响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

长期以来,为了实现高校管理的高效率,教育管理一直采用组织结构清晰、权责分明的行政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一方面是权利集中于高校决策层,而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沟通,管理上以控制为主,缺乏人本化,而另一方面,采用这种古典科学主义的行政管理机制,学校为实现效率和秩序,教育制度会比较全面和可量化,并要求全体师生严格遵守,否则将面临严厉的惩罚。这种过细过严的规章制度限制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创新,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给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负面影响。

2.3市场经济体制的负面因素影响高校教育人本化,主要表现为功利主义严重

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给我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然而由于市场机制有着固有的缺陷,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的构建带来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功利主义倾向严重,对我国的教育也产生了较大影响。首先在对学生的培养上,教育的目标转向就业等现实的利益层面,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重现实追求而忽视对理想的追求。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总是和学生的职业前景联系在一起,而不注重高校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等精神层面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高校显得急功近利,将重心放在学生的就业上,而忽视学生真正的需求和想法,也不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和培养,缺乏人本化。其次在对教师的评价上,功利主义倾向严重。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教导学生的能力和教育质量应该是评价教师优秀与否的标准。然而,在功利主义影响下,学校和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是教师是否有科研成果,是否出过核心期刊等因素,甚至这是部分教师晋升的必要条件。这就造成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逐渐浮躁,追名逐利,忽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对学生需求的了解,同时也制约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精神层面的提升。

3实现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的实践构想

3.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的更新是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成功构建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高校教育决策层和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加强对人本化教育管理的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首先要强化教师的自主权和参与权。在学校进行重大事件和相关制度的决策时,多参考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在教学方案的制订上,多与教师沟通,并且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出适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在提升教师教学的动力的同时也能提升教育的质量。其次要重视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需要和想法,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去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建立完善的人本化的教育管理体系

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是教育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要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本化,必须建立并完善人本化的教育管理体系。文章主要从高校教学的程序及计划、实施、评估三个环节进行阐述。一是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为导向,而不是进行专才教育。同时,在计划制订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真实需求,多开设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程和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相关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给予教师充分的课堂自主权,鼓励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互动,在课堂中创设出自由、平等的交流氛围,提高师生双方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三是在教育评估中要对评估体系进行变革。对学生而言,现阶段学习成果的主要评估方式是应试考试。而要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本化,必须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发展出能充分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和真实学习情况的考试模式和考试内容,并运用多样性的考试手段提高学生对学习和考试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讲,在教学评估和反馈中,要对评价体系进行革新,将量化评价和非量化评价结合起来,合理地设立各评价指标,使评价指标能充分反映出教师真实的教学情况和教学能力水平,尽量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3建立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

合理全面的教育管理制度是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的制度保证。要建立人本化的教育管理制度,首先在制定和修改教育管理制度时要充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并让师生充分参与到制度的执行中来,让高校师生重视制度、理解制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其次要对学习制度进行革新,一方面是制定出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模式以及授课教师的学习制度,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另一方面也要增加教师的自主权,让教师在一定范围内能决定自身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在提升教师创造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本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要积极对人本化的高校管理进行积极 的探索与实践,树立人本化的思想观念,建立人本化的教育体系和教学制度,加快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构建,尽快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本化。

参考文献:

[1]曾乔.论创建人本特色的学校模式[J].教育研究,2002(4).

[2]丁廷发.论人本化理念下的高职教育管理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3(17):25-27.

[3]杜静.论成人教育管理的人本化[J].中国成人教育,2004(5):39-40.

[4]莫莎,张建新.论大学中的人本化教育管理[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48-50.

[5]徐敏.构建人本化教师评价体系[J].江苏高教,2008(1):151-152.

[6]夏铭,高阳.论实现中学教育管理人本化的途径与方法[J].辽宁教育研究,2007(12):65-68.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管理人本化人本主义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以“人本化”管理模式促学校高效运行
新媒体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试析高校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问题与策略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教育人本化研究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人本化”模式
大学中的人本化教育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