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霞
[摘 要]在《声声慢》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培养语感,汲取精神养料,领悟文化精髓。具体可从如下方面着手:音读激趣,触发语感;意读细品,增强语感;美读感悟,提升语感。
[关键词]朗读;语感培养;声声慢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8001901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在国破、家亡、夫死之后写的,抒发了词人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透彻真切地感悟词人的“相思之痛、怀乡之恨和颠沛流离之苦”,我以“情读”为主线,以语感为依托,让学生在读中激趣、读中细品、读中感悟,深入灵魂,获取本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音读激趣,触发语感
音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触发语感的有效方法。音读以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自主朗读为主。教师的范读是学生获得“即时语感”的前提。教师倘若能够披文入情,用优美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用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的内心,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能迅速走进文本,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意蕴。学生自主朗读是读准字音、认准字形、培养自读自悟能力的基础。朱自清先生曾说:“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让学生领略文章丰富的内涵,欣赏到文字特有的魅力,从而增强语感。
《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一句,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极富音乐美感,三组叠词连用,营造了忧愁凄厉的氛围,暗示了词人的凄惨身世和悲苦内心。我从音读入手,强调音韵和节奏,按照音步划分法,将两个字划为一组,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慘惨—戚戚”,让学生逐字揣摩,认真玩味,营造氛围,反复朗读,“咬着牙咽下词中的一字一调”,走进诗词意蕴,感受词人内心,感知语言活力,引发情感共鸣,深刻领略“那种非本人不能领略的,茕独恓惶的景况”。
二、意读细品,增强语感
意读是要求学生把握诗词的意象,进而深入理解词人的感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由意象到意境,由意境到感情,一步步地让学生从意象的角度把握诗词。 在教学《声声慢》一课时,我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强化意读,增强学生语感:1.寻找词眼, 先让学生朗读全词,找出词中最精练传神、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的关键句——“怎一个愁字了得?”然后让学生具体分析词眼“愁”字,把握全词情感的核心,为鉴赏理解全词奠定扎实的基础。2.分析词中的几个意象——淡酒、过雁、黄花、梧桐,并且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两个意象,联系所学诗词,说说意象所寄托的词人的情感。3.分析词中的意境。结合对意象的分析,让学生再次品读精思,感受出词中晚来风急、梧桐秋雨、黄花堆积、雁过伤心的凄惨悲凉的意境。4.结合词的写作背景,具体探讨分析“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内涵,理解词人在丧父之痛、家破之悲、国亡之恨、流亡之苦、孀居之愁中煎熬的内心世界。一切景语皆情语,品读景语,才能入境入情,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才能培养学生纯正的语言美感。
三、美读感悟,提升语感
美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美读的本质在于传达作者的情感,“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就可以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以情动情,沟通心灵。美读是桥梁,美读是纽带,美读是语感培养的基石。美读重在身临其境,以情感人;重在挖掘美,体悟美,展现美,传达美;重在通过品味作品的音律美、形象美、形式美、情感美,去感受文本,体验情境,从而走进作者的内心,实现与作者情感的对接。如讲解《声声慢》时,我在《汉宫秋》的乐曲播放中,展示“满地黄花,雁阵排长空,一女子翘首凝望”的图画,营造氛围,把学生带入意境,再借助声情并茂的美读,传达出词人的千般愁绪、万般无奈和无限的痛苦,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愁绪漫天余味无穷的效果。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阅读教学的真谛: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感受读的乐趣,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这节课,我以朗读为主线,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中心,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李清照的相思之苦、破家之愁、亡国之恨,在朗读中实实在在地去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方法,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探索并实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