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臣
[摘 要]历史课堂教学资源的多样化,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会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教材与地方史相结合,既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深入学习,也有利于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状况,一举两得。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为学生铺设主动学习的平台,使历史课堂教学与地方史有效结合,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关键词]活力;历史课堂;地方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8007702
当前使用的新课标教材降低了学习难度,淡化了知识架构,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贴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学生喜欢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风土人情、历史文物古迹等,删除了许多学生不太喜欢的东西,如枯燥乏味、不易理解的理论性内容,给学生活动、探究、实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笔者结合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力求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为此做了如下尝试。
一、教学中为学生铺设主动学习的平台
1.重视情境创设
历史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丰富的资料,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从导入新课到课堂活动探究,笔者都非常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不同渠道去刺激感染学生,让学生对历史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设备,播放和展示视频、背景音乐、历史图片、实物、历史故事、名人名言以及历史短剧等教学素材。如讲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朗诵《满江红》,把学生一下子带到了那个时代,接着展示铁铸秦桧跪像的图片,问:历史上的秦桧是怎样的一个阴险奸诈的小人?由此把学生的兴趣马上调动起来,讲课中间也穿插不少视频、地图、活动与探究等,还让学生上台表演,从而使整节课学生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也让学生记住了忠臣岳飞和奸臣秦桧。
再比如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时,通过多媒体把林则徐的名言警句展示出来,并让学生加以分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显示了林则徐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先的献身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告诫人们:只有拥有大海一样宽广的胸襟,善于听取各处意见,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只有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才能达到“壁立千仞”的境界。
这些教法从一个新颖的角度,把岳飞、林则徐等胸怀国家民族命运的形象,通过多媒体充分展示出来,使学生进入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并产生了深刻的感悟。他们在诗歌中,学到了历史知识;从名人警句中,更学会了做人。
2.重视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一个人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学习过程中,自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对于暂时无法理解的地方用红笔标注,等待教师上课解答分析。为此笔者在导入新课后,首先出示明确的自学目标,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自学时间,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自学提纲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如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时,①以主要内容作为提示: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②基本线索:孙中山——中国同盟会创立,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武昌起义——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③具体要求:阅读教材、画出重点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取胜的主要原因。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阅读过程中不懂的地方用红笔标注出来,在听课过程中注意教师的讲解。通过精心设计自学提纲,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重视运用电子地图
对于学生而言,过去的历史无法亲身经历和感受,地图恰恰能够鲜明地再现历史画面和历史情境,所以笔者在授课中经常用电子地图直截了当地切入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带进过去曾经发生的历史情景中,使学生仿佛亲身经历,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笔者在介绍隋朝大运河时,就引用了《隋朝的运河》的电子地图,并指导学生观察地图:洛阳是大运河的中心,运河的最北端是涿郡(今北京),最南端是余杭(今杭州);大运河由四段组成,从北到南分别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大运河连接五条河,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对隋朝运河的空间概念和直观印象跃然而出,从而加深了对大运河是隋朝南北交通大动脉的理解。
4.重视上好历史活动课
历史活动课就是通过教师的生动设计,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体验,把蕴含在历史中的人物、故事、现象等丰富的内容,通过活动课挖掘出来,让“死”的历史变“活”。比如笔者在上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时,通过预设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步骤、活动建议、活动延伸,让学生去收集、交流、展示反映不同时期社会风貌的家庭照片,以组为单位布置家庭照片展板。各组选出讲解员,介绍各组照片的主题思想、照片的时代背景、照片画面的内容、选取照片的寓意等,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眼光看待家庭生活的变迁,由家庭生活的变迁,看到社会主义祖国的强盛与发展、文明与进步。类似的活动课的开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历史课堂教学与地方史的有效结合
1.校本教材的开发、利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增强学生对地区文化、历史的认同感,同时与国家课程相互补充,满足学生对知识多样化的需求,使学生扩大视野和增长知识。比如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本地的历史发展状况,开发了校本教材《奋进的罗源湾》,其主要介绍本县的历史沿革、民族、著名历史人物、历史文物、风俗等,让学生通过学习,对本地区的历史文化有初步的了解。比如在介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中关于李大釗创办的《每周评论》时,笔者就结合校本教材介绍了本县的革命人士林可彝,他留学日本、苏联时和李大钊是同学,让学生知道罗源的革命先辈也曾为宣扬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做出过贡献,从而对新文化运动有了更深的认识。
2.借助现有的地方史教材教学
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地方史教材《福州历史》,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讲到林则徐禁烟就结合《福州历史》中关于林则徐的生平,将教材与地方史有效整合。通过地方史的学习,学生对鸦片战争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印象,更容易记住民族英雄林则徐及他的历史事迹。又比如在介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课时,讲到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就结合《福州历史》中关于严复的生平活动,并以此复习《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两课的内容。通过地方史与教材的结合学习、复习,让学生认识理解启蒙思想家严复的思想发展历程:甲午战争的失败,他认识到要救国,就要效仿西方,推行维新改革;戊戌变法的夭折,他认识到当时的中国要进步,既要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要打击封建顽固势力,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喜欢去了解历史,分析历史问题,在主动学习中获得知识与快乐,使我们的历史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 参 考 文 献 ]
[1]蔡先勇.水利建设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J].治淮,2004(12).
[2]李静兰.隋唐大运河郑州段历史价值及遗产廊道构建研究[D].郑州大学,2012.
[3]赵居阳.清风三章[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2(9).
[4]范连生.地方史资料在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以黔东南州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4(3).
[5]徐礼金.初中历史教学与多媒体[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