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磊
[摘要]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解决问题,以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在“以问启思”的活动中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教学法起源和发展的简单的梳理,阐明了问题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对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问题教学法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问题教学;问题意识;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4-0058-05
0引言
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问题教学法的优势不断凸显。它不仅能够改变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还能“以问启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具体的课堂观察与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师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为此,笔者针对这些普遍性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试图为“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1问题教学法的起源和发展
问题教学法是60年代中期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托夫、列尔耐、马丘什金等人倡导的一种发展性的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的本质在于学生由教师经常引入寻求有根据地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问题的办法的过程,由此他们会独立的获取知识运用原本学过的东西和掌握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经验”,其宗旨是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1]。
问题教学法源源流长,可追溯到古希腊智者学派以及苏格拉底的教学中。古希腊智者学派在教学中“以问启思”,通过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苏格拉底以著名的“产婆术”而闻名,强调在与学生的谈话过程中并不直接把知识倾注于学生,而是通过讨论回答、辩论的方式使对方陷入自己的矛盾,从而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知识的方法。
我国古代的问题教学法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代的孔子。孔子因为在《论语·述而》中阐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观点,被认为是东方问题教学法的创始人。他在教学中强调要把握逻辑起点,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会的疑难问题时,应该去启发,让学生思考探究,而不是替学生包办一切,把所有的知识简单的给予学生。他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提出“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思结合”“循循善诱”等主张。可见,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教学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发扬了这一优秀的传统,反对传统课堂教学中“满堂灌”,提倡“以问启思”的问题式教学,成为当代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所谓“新课程问题教学法”,指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的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终生学习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这是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的新课程功能目标和新课程实施的目标要求而探索构建的新型教学方法[2]。问题教学法不是简单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它应该是在一种问题情景中师生双方围绕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探索,它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现实意义
问题教学法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使学生能够完整地参与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这种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新思维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也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
2.1贯彻以生为本的核心素养理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研究学生发展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主要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具体包含了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等指标,这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应具备的必要品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问题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形式为“以问启思”,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索,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品质。在问题教学法主导的课堂中,学生不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不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特定的问题情景,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探讨,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4]。这些品格都是核心素养的体现,可见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问题教学法,有助于落实“以生为本”的核心素养理念。
2.2在“以问启思”中锻炼思维能力
在问题教学的课堂中,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動探究的进行学习,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在使用问题教学法提出问题时,通常会给学生提供问题的“给定”,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充分运用现有的有用信息和认知经验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得到他们想要的结论。在得到结论后,学生又将现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拆分、再组合。为将来未知问题的解答提供基础,这时,学生所进行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过程极大促进了认知能力的发展[5],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
2.3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李政道有言,“能正确的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性品质的人才。在传统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大多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没有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随着人们对于问题教学法的研究的逐步深入,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不要简单给予学生问题的结论和答案,而应该善于提出有价值性的问题,给学生留足空间,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判断能力,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不仅要在教师的问题中进行思考、批判质疑,而且也可以和教师一起或自己独立探究思索提出具有意义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意识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endprint
2.4打造和谐课堂氛围
现在,大多数的课堂仍采用讲授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堂显得枯燥无聊,不时有学生开小差,教师也讲得无精打采,让人昏昏欲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结构以及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并提出有效的提问,将学生带到问题的情景中再通过层层设疑,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能够激发其好奇心、拓展思维,使师生、生生之间共同思考探究,形成一种“问学”的课堂氛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是民主” [6],在课堂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问题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又营造了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这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特的创造力,在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3问题教学法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1学生问题意识薄弱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和探究的心理状态。”[7]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比它的结论得出更为重要,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为此,学生首先应该有问题意识,其次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然而,在长期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味的信任教师和教科书,认为其讲授的就是真理,缺乏一种敢于批判和质疑的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知识能力很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很差;教师注重预设性问题的提出,不善待生成性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展。
3.2师生对话流于形式
对话是一种交互主体的、有机的、动态的教学关系,而非教学要素间的机械连接;它是所有参与者对共同面对的问题或课题探究、质疑、解释、评论、重新思考等“话语投入”行为[8]。在教学活动中对话是师生双方思维的碰撞、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激荡。然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采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往往呈现一问一答的形式,学生没有提出问题与思考,并且教师设计的问题及答案较为固定,往往没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较为单一。例如,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不错”“很棒”评价等等,没有启发思考性。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以及批判质疑能力的形成,课堂成为简单的“你问我答”,师生之间的对话流于形式,并不能体现师生对话中启迪智慧和获取新知的教学功能。
3.3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差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采用准确的学习方式,自主的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能力[9]。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过去被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产生与旧知识的联系,从而积极主动的接纳新知识。问题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然而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薄弱也是制约问题实施的重要原因。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下降,长年被动地机械学习,使学生养成了接受学习的习惯,而没有自主地进行独立的探索,往往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能力几乎被完全扼杀;另一方面,学生视教师和教材为权威,认为教师和教材上的知识点就是真理,死记硬背,而没有开动脑筋去思考和探索知识的来源与发展,不会产生批判质疑的能力,这也将阻碍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
3.4教师至上,教材唯上
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同学生互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新课改的教学观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问题教学法的课堂实施通常是教师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提问的主体是教师,以教师和教材为主宰,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具有生活经验的个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例如,现在的小学品德课教材在编写时,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生活学习中常见的事件为素材,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之前的知识概念,以便教学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以及独特的生活情感体验。然而,在问题教学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唯教材至上,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和自主性;教师采用单向的问答形式,以及问题答案的标准化,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知识基础;教师掌控问题的设计与评价,从而导致提问思路狭窄,学生发散思维受阻,这些都是问题教学中教师至上和教材唯上的重要體现。
4课堂问题教学法实践中的问题应对策略
4.1创新问题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兴趣仅仅是我们对于世界与人的全部兴趣的一种表现;而教学这种兴趣的一切对象都是集中于青年的心胸中,即未来成人的心胸中—在这种兴趣中,我们不敢想到的希望终于得救了,没有这种兴趣,教学无疑是单调乏味的。任何人都不要说:他是全新全意地在执教,因为这是一种空谈” [10]。赫尔巴特也认为兴趣是影响教学过程和效果必不可少的本质部分。
当人们对某个事物感兴趣的时候,会对某个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情不自禁地去追寻这个事物。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便会对学习抱有极大的热情。反之,则空然无味,严重时还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问题教学中应该一反过去的简问简答,了解学生特点,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创新问题情景,营造一个问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问学的过程中善于思考和发散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形成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应该是基于学生成长经验的,有经验的支撑,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有助于学生乐学、爱学。除此之外,教学的内容应该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endprint
4.2善于提问,合作探究
在问题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难于提问、羞于提问、怯于提问。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是单纯的回答和盲目的接受。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的情景,在该情景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学生还应该消除不自信与畏惧教师的心理障碍,对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地思考。只有思考才能有所收获,为未来的知识消除障碍。例如,对于难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创设问题的情景,给予发现问题的思路和及时的点拨;对于羞于提问的学生,教师可鼓励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教师在他们交流之中进行提问;对于怯于提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在课后进行书面补充提问。
2) 教师要精心预设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自我以及学生生成性的问题,多让学生在问题中进行思考,并创造性的提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畅所欲言,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有多种,最主要的是问题式合作学习和讨论式合作学习。前者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提問、互相解答、互做老师,这种合作学习学习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的进行问题的探究和学习。后者是学生围绕某一个深层的问题进行探讨,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找一个代表发表陈述本组讨论的结果,有助于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吸收别人的建议。这两种合作形式,不仅可以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还能加强学生的主体性。
4.3问学课堂,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师生间发生的交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它不仅在学生人际互动系统中具有独特地位,影响学生各方面发展,而且对教师发展和教师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11] 巴尔扎克认为,“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人在成长过程中对事情保持有一种问题意识,将有助于其批判质疑的能力的形成。在学校中,这种问题意识更是必不可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问题的解答与启发,使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该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在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问学课堂不单指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也不是教师控制问题设计,学生简单的进行回答,它应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问题情景中进行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毕竟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的活动过程,不是单一的过程。
因此,一方面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方式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不断质疑,在批判质疑中提出新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学生的批判质疑,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加强问题意识,教师能够把握住学生疑惑的地方,以便为在后面的教学奠定一个重要的基础,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积极性。
“以问启思”的“问学课堂”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股热流。在这股热流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儿童本位、学生主体的呼声越来越响。为此,在问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尤为重要。
4.4提高教师素养和能力
韩愈的《师说》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在问题教学中是如此的重要,问题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取得多大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决定。因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是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教师应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尤其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论与教学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开阔视野。同时,深入到教学实践中,加强实践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质疑的能力。
2) 教师设置的问题情景应要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贴近生活实践的问题情景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3) 教师应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问题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教师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 教师应该博学所长,融会贯通。教师不仅应学习本学科的知识,还应该学习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问题教学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跨学科思考的问题意识以及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5结束语
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既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外部要求,也是课程改革的内在趋势。问题教学法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新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善于向学生提问,形成“以问启思”的问学课堂氛围。从而为我国开展创新教育和培养核心素养人才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勇.问题教学法的价值与操作[J].外国语中小学教育,2005(10):40-44.
[2]崔允漷.新课程“新”在何处?——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教育发展研究,2001(9):5-10.
[3]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4] 陈立慧.问题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5]刘颖.问题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教学应用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6.
[6]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 (第3卷)论著(1936-1946)[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528-529.
[7]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10):40-43.
[8] 张华.对话教学:涵义与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08(6):7-16.
[9] 刘康斌.浅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J].才智,2014(9):175.
[10]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67.
[11] 叶子,庞丽娟.试论师生互动模式形成的基本过程[J].教育研究,2009(2):78-82.
AbstractThe term,problem-teaching method,is to show the knowledge of textbooks to the students in the form of problems,so that students are able to think of some solu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master the knowledge,develop intelligence,train skills as well as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discover and solve problems in a way called "asking to enlightenment".Through the simple review of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teaching method,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oblem-teaching method,analyzes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blem-teaching method,and finds out some common issues and strategie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problem teaching;problem consciousness;innovative spirit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