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梦瑶
在交际活动中,若言语行为理论只研究单个句子的言语行为,离开相关的语境,比如社会语境、上下文等,那么交际意图难以判断,因此将其用于研究语篇非常合适。在当今社会,新闻与我们密不可分,引起了许多语言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大部分学者主要将批评语言学和新闻语篇相结合,挖掘新闻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 (辛斌2000,戴炜华&高军2002),然而对新闻语篇的言语行为研究仍然较少,如林纲(2016)从语用、语言和语境三个层面对比新闻语篇中言语行为背后的意识形态。新闻语篇作者是如何通过言语行为序列的组合来建构一个完整的新闻语篇的,本文以美国CNN的“Apple’s Tim Cook hopes China will ease VPN restrictions”的新闻报道为例,剖析不同的言语行为类型在新闻语篇中的体现,以及它们是如何以言表意的,帮助我们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上世纪50年代,言语行为理论创立者奥斯丁认为人们发出的每一个言语都同时完成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是说出具有一定的指称和意义的词、短语或者句子;言外行为是说话者会选择不同言语行为,如告知、拒绝、保证等,传达某种真正意图;言后行为是指说出一句话后产生的效果,比如可能影响甚至改变听话者的态度、思想或者行为。塞尔进一步将言语行为细分为断言类、指示类、承诺类、表达类和宣告类。“在特定的语境条件下,交际者实施的多种言语行为之间相互作用,形成更大的有意义的单位——语篇。”(苗兴伟,1999)。这种由多个言语行为组合成的特定序列称为一个“宏观言语行为”(Van Dijk,1977)。由此看来,句子与句子之间简单地罗列组合并不能形成用于交际的语篇,因此分析语篇中的言语行为能帮助我们阅读语篇。
新闻语篇的特点是除了语篇作者直接对新闻背景描述外,还会使用大量的引语来呈现客观事实,引用他人的话就表示认可他的观点。Kristeva(1986)提出“任何一个语篇都是对引语的吸收和转化后,再排列组合成一个新的语篇”。新闻语篇整体上是陈述发生的事件的阐述类言语行为,但又可以分为若干次言语行为,新闻语篇作者在对消息进行报道的同时,通过这些次言语行为向读者暗示出真正的报道意图,实施言外行为。本质上,判断新闻语篇中所选择的言语行为类型就是判断其交际意图的一种方式。本文选取的语篇中,所涉及的有断言类、表达类和指令类言语行为,具体分析如下:
例 1:Tim Cook addressed the controversy over his company’s recent removal of some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apps from its China App Store, reiterating that the U.S.company was simply complying with Chinese regulations.
例 2:“We would obviously rather not remove the apps, but like we do in other countries we follow the law wherever we do business.”he said.
例 3:“We’re hopeful that over time the restrictions we’re seeing are lessened, because innovation really requires freedom to collaborate and communicate.” Cook said.
从上述例子来看,本文选取的新闻语篇作者对“苹果公司希望中国放宽对VNP使用的限制”一事进行新闻报道中,所有句子都符合英语的句法和语义特征,成功地实施了言内行为。这是因为与其它任何言语一样,新闻语篇作者在报道新闻消息时,其所写出的句子将受到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语义规则的制约,这样信息接收者才能理解字面意义。
从言外行为来讲,例1是新闻语篇作者陈述真实发生的新闻,属于断言类言语行为,目的是让读者也相信其陈述的客观新闻事实;新闻背景是近几个月来,中国大规模地加强被称为“大防火墙”互联网审查制度,作者间接地转述相关新闻人物Cook的话语,赞同Cook就其公司近来从中国应用商店中移除一些虚拟专用网应用程序的这一举动引起的争议而做出官方的解释,强调美国苹果公司只是遵守了中国的政策规定,其实是在诉说,造成这些争议与我公司无关,把责任直接推卸给中国,目的是避免该事件损害到自己的利益。例2是表达类言语行为,新闻语篇作者在陈述客观现实的同时,对发生的新闻事件做出回应的某种态度,如道歉、感谢,希望等;新闻语篇作者通过引用Cook的话语,间接地表达作者对“限制软件使用”一事的心理状态,用程度副词“obviously”表达出苹果公司很明显地不愿意移除一些APP,但是只能遵守使用地区的法律法规,这也传达出新闻语篇作者一种无奈的态度。例3是指令类言语行为,是新闻语篇作者力求影响语篇读者的行为,如建议、请求、激将等;作者间接引用Cook的原话,他认为双方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则需要双方的自由地交流合作,阐述希望中国能放宽限制政策的原因,暗示语篇读者放松对APP的使用政策的一种期望。
综上所述,该新闻语篇中,不同言语行为的组合形成一个整体言语行为框架是:该新闻语篇在断言类的言语行为中穿插很多表达类的言语行为,由于中国对苹果公司VNP的政策限制引起了诸多不满现象,直接导致苹果产品在中国的销量下降,表达出希望中国放宽对VNP限制的交际意图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因此要结合语境,对言语行为的类型进行分类,能理解新闻语篇的意图。
从言后行为来看,不管作者直接表达立场,还是间接地引用他人的言语,都会对语篇读者的心理和感情上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甚至可能使读者采取某些行动,最后获得一些言后效果。然而读者不同,言之效果的衡量标准就不同,比如读者为中国政策的相关部门,他们立即采取措施,逐渐降低对VNP使用的限制;若读者为APP的使用者,减少了对公司的不满,说明新闻语篇作者的言后行为得以实现。
新闻语篇中不同的言语行为形成不同的交际意图,本文探讨了新闻语篇作者运用了不同的言语行为类型建构语篇,达到影响语篇读者的交际意图。因此,要想达到新闻语篇的传播效果,那么言语行为类型的选择对表达交际意图尤为重要。
[1]Van Dijk.T.A.Text and Context:Explorations in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London:Longman,1977.
[2]Kristcva J.The Kristeva Reader[C].Moi.Oxford:Blackwel1,1986.
[3]戴炜华,高军.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J].外国语,2002(6).
[4]何兆熊,等.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林纲.海峡两岸网络新闻语篇言语行为探究——以人民网、中时电子报新闻语篇为例[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6(4).
[6]苗兴伟.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分析[J].外语学刊,1999(1).
[7]王欢,王国凤.语言语境与新闻理解——英语硬新闻语篇评价策略解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5).
[8]辛斌.批评语言学与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教学,2000(4):44~48.
[9]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