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胃修补术和开腹胃修补术对比分析

2017-11-14 21:14罗世璧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对比分析

罗世璧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胃修补术和开腹胃修补术。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发生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患者200例,根据自愿的原则分为实行开腹修补术的对照组和实行腹腔镜下胃修补术的试验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病情复发情况、手术实行时间、患者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与试验组(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手术感染率(12%)高于试验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长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手术时间短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修补术与开腹胃修补术相比,术后并发症无差别,但腹腔镜下胃修补术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率几乎为零,比开腹手术确有明显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开腹修补术; 腹腔镜下胃修补术; 对比分析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9.0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9-0119-02

胃十二指肠穿孔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在中老年中发病较多,属于突然性发病,有上腹剧烈疼痛难忍、恶心、呕吐胃内容物等临床症状[1]。严重者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2]。医治时一般使用开腹修补术和腹腔镜下胃修补术或者非手术的保守医治[3]。为了研究两种手术医治的临床价值,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200例,根据自愿的原则分为实行开腹修补术的对照组和实行腹腔镜下胃修补术的试验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病情复发情况,以及手术实行时间、患者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患者200例,根据自愿的原则分为实行开腹修补术的对照组和实行腹腔镜下胃修补术的试验组。其中,试验组女46例,男54例,年龄26~69岁,平均(52.3±3.5)岁。对照组女48例,男52例,年龄29~68岁,平均(53.6±2.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开腹修补术 修复组使用开腹修补术,患者使用全麻,成功后,将患者的腹腔打开,将腹腔中的积液清除,寻找穿孔的位置,穿孔位置一般在大网膜包裹的位置,使用4号线将穿孔位置缝合,缝合时根据穿孔部分的大小,可以在穿孔位置的上中下先缝一针,根据三针中间的距离,将上下两针处缝合,在穿孔处使用大网膜覆盖并固定好,使用线将其打结绑好。如果穿孔较大可以根据情况增加缝合针数。将腹腔清洗干净并关好缝合。

1.2.2 腹腔镜下胃修补术 在实行手术前对患者实行全身麻醉,保证患者达到全麻后,在患者脐下方切一个约1.5 cm的切口,建立气腹,放置30°的腹腔镜观察并确定无损伤,在腹腔镜监视下,在患者的脐平面稍偏上方锁骨中线或偏外侧位置的双侧置入戳卡,使用腔镜吸引器将胃十二指肠在溃疡中出现的积液和食物残渣等清除干净,将患者胃穿孔的穿孔处显露出来,如肝脏位置较低,可考虑在剑下皮肤穿刺,用丝线悬吊肝圆韧带使穿孔处充分暴露,或加用戳卡用腔镜器械上抬肝脏使穿孔部位暴露,缝合穿孔处。使用大网膜将切口覆盖。变换体位使用生理盐水将患者的腹腔冲洗干净,留置腹腔及盆腔引流管,从右侧辅助孔或另作孔引出并固定。在手术结束后的1~2 d后将引流管拔掉。

1.3 排除标准

(1)患者有其他重大疾病,如严重肾衰竭等;(2)患者年龄过大,超过80岁以上;(3)患者患有精神类的疾病,不能配合试验实行;(4)患者病症严重,无法沟通;(5)患者患有严重的肿瘤。(6)患者不同意进行腔镜手术[4-5]。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病情复发情况,以及手术实行时间、患者住院时间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试验组,手术感染率高于试验组,住院时间长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胃十二指肠穿孔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最根本原因多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未经正规内科治疗而导致;在此基础上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或使用非固醇类抗炎药等对胃肠有伤害的药物,精神劳累,从而导致胃肠穿孔[6-7]。在就医时多以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就诊入院,多需要急诊手术[8]。手术方式多为开腹修补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推广和成熟,腹腔镜下胃修补术成为另外一個选项。通过近几年病例的累计和经验的积累,腹腔镜胃修补术时间较开展初期大为缩短,但仍较开腹手术要长,由于和常规开腹手术充分暴露,冲洗腹腔容易相比,主要花费时间在变换体位冲洗腹腔上,这是其较明显缺点之一[9]。其二,需要建立气腹,对于缺乏术前完善检查的急诊老年病患来说,确实有一定麻醉风险,就优点来说,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率几乎为零,比较开腹手术确有明显优势,其术后并发症如腹腔脓肿等与开腹手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腹腔镜修补术不需要充分将腹腔暴露出来,虽然增加了手术时间,但是手术中创口较小,有利于患者伤口的恢复,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10]。但由于手术时间较长,需要使用麻醉药的量较大,对患者有一定的伤害,存在一定的麻醉风险。需要在手术前实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患者对麻醉的耐受性良好,再实行手术,减少手术后出现意外的可能。在腹腔镜手术中可以将腹部出现的积液和食物残渣等清除干净,将穿孔缝好,变换体位使用生理盐水将患者的腹腔冲洗干净,建立引流管,可以有效减少创口处的感染率[11]。为了比较腹腔镜修补术和开腹修补术对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医治的差别,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200例进行研究。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40.43±10.45)min,短于试验组的(60.45±19.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试验组有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与试验组(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2例患者出现手术感染,试验组无患者出现手术感染,对照组的手术感染率(12%)大于试验组的手术感染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4±3.2)d,长于试验组的(6.1±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实行腹腔镜下胃修补术均对病情的医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既往无严重心肺疾患,并穿孔时间较短(<6 h)的患者选择腹腔镜修补术,可以避免术口并发症的出现,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莫春连,卢永刚.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814.

[2]金秋艳,李建全.开腹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治疗体会[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z1):144-145.

[3]毛宏铭,王光远.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194-3195.

[4]王继文.腹腔镜下修补手术治疗溃疡性胃穿孔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1):72-73.

[5]陈龙.2种不同手术方法用于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效果观察与系统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8):992-994.

[6]严建刚,耿荻,周词平,等.腹腔镜下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溃疡性胃穿孔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8):3-4.

[7]陈昌贵.腹腔镜下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手术12例病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108-109.

[8]宋留龙,王立胜,董晓强,等.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6):455-459.

[9]李小冬,胡昇庠,刘子君,等.老年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3997-3998.

[10]黄树民.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4):2467-2469.

[11]江现强.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5,12(3):80-81.

(收稿日期:2017-03-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比分析
国内外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与缺失现象对比分析
理想液体元流能量方程推导的对比分析式教学模式探索
留学生形容词谓语句的习得研究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