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分析

2017-11-14 05:12杨梅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9期

杨梅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肝脏穿刺组织的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HE染色。对比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切片优良率、确诊率。结果:行免疫组化染色的观察组患者切片优良率为97.50%,确诊率为95.00%;行常规HE染色的对照组患者切片优良率为80.00%,确诊率为7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需要进行肝脏穿刺组织的患者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能显著提高切片质量與确诊率,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免疫组化染色; 肝脏穿刺组织;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9.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9-0072-02

病理技术作为病理学诊断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应做到无任何差错,切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医生诊断的正确性,所以切片的质量对于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1]。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在免疫组技术的全面实行下,切片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2]。肝脏肿瘤是常见的肿瘤疾病,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若能及时确诊进行治疗则治愈的几率也会相对较大。在本文研究中,给予40例需进行肝脏穿刺的患者使用免疫组染色切片,在切片优良率及确诊率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肝脏穿刺组织的80例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以上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35~80岁,平均(55.23±5.33)岁;其中,滤泡树突细胞肉瘤2例,肝细胞肝癌1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10例,转移性恶性肿瘤5例,血管瘤1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5~80岁,平均(55.33±5.23)岁;其中,滤泡树突细胞肉瘤3例,肝细胞肝癌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11例,转移性恶性肿瘤5例,血管瘤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免疫组化染色。首先将切片进行脱蜡,在常温下放入3%的双氧水中浸泡20 min;浸泡完毕用PBS进行冲洗,需清洗三次以上,清洗时间要大于15 min;将700 ml pH 6.0的柠檬酸缓冲液倒入1000 ml的烧杯中,加热至沸腾;将记HBsAg、HBcAg、ki-67、CK19抗体的切片均放入烧杯中并做好标记,加热15 min后取出;在常温下冷却后用pH 7.4的PBS对切片进行清洗,次数与时间同上;所有切片均给予一抗处理,放置于4 ℃的冰箱内过夜孵育;用pH 7.4的PBS进行冲洗,次数时间同上,再给予切片滴加二抗,放置于常温下孵育,时间为10 min;最后一次用pH 7.4的PBS进行冲洗,次数时间同上,5~10 min的DAB显色;水洗后用苏木精进行衬染,用脱水透明中型树胶进行封固;将阴性阳性设置好以便针对不同的抗体。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HE染色。将刚离体的肝脏穿刺组织放入4%的中性甲醛中,固定4 h;AF液浸泡1 h,75%乙醇浸泡1 h,80%乙醇浸泡1 h,90%乙醇浸泡1 h,95%乙醇浸泡1 h,100%乙醇I浸泡1 h,100%乙醇Ⅱ浸泡1 h,二甲苯I 浸泡20 min, 二甲苯Ⅱ浸泡30 min;蜡缸I浸泡1 h,蜡缸Ⅱ浸泡1 h,蜡缸温度维持在60℃;将烤箱设置成60℃,进行2 h的烤片;需要注意的是,在取材时若有I例标本出现了多条穿刺组织则应该将每一条组织都用滤纸包好放入脱水盒中,以确保每条组织的最大面为切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切片优良率及确诊率。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的优良标准为:结构完好无损坏,能精确定位阳性物质,背景无干扰,未出现非特异性着色等情况,未出现脱片等现象。常规HE染色切片的优良标准为:肝脏穿刺组织的厚薄程度一致,结构完全,无裂痕损坏等情况,细胞形态清晰不收缩,染色明显,能较好的进行核物质的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切片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优良切片39例,切片优良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中优良切片32例,切片优良率为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确诊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确诊率为95.00%(38例);对照组患者确诊率为75.00%(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是医护人员知晓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就连较多的患者也认识到了疾病的确诊是有效治疗的第一步[3]。而高质量的切片不仅影响着医生的诊断,还是决定患者生命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3.1 本文研究结果

从本文研究中可知,使用免疫组化染色的观察组患者,切片优良率高达97.50%,确诊率为95.00%;而使用常规HE染色的对照组患者,切片优良率仅为80.00%,确诊率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使患者能少走弯路,并且可以得到更好更快更全面的治疗[4]。endprint

3.2 免疫组化的原理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理为酶聚合物与二抗结合形成多聚螯合物后可以再与一抗结合,从而使抗原抗体的信号得到放大,并且在多聚物中不会形成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进而组织细胞内源性生物素所造成的背景染色也不会出现,所以增加了优良切片的成功率[5]。

3.3 免疫组化的取材环节

在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过程中,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为取材环节,在这个环节上容易出现以下常见的问题,若无法规避此类问题,则会极大地影响切片效果。(1)选取病变组织的体积厚薄程度不一或者病变组织已发生变性、坏死等情况,均会影响制片的质量,也就是选取的组织机体不适宜;(2)操作人员对标本的描述过于粗略或者对标本的组织部位记载、描述均存在差异也会严重影响切片的质量;(3)操作人员在取材后没有对标本进行及时的处理或保存,导致标本被污染或质变,以致于影响切片的效果。因此,操作人员应在第一步骤时就严格把控切片的质量标准。

3.4 组织切片的问题分析

经过后期固定后,新鲜的组织才会将原来的细胞形态保存下来,若没有得到固定,组织则会发生自溶等情况(细胞内含有多种大量的水解酶,在细胞缺氧的状态下,水解酶就会将蛋白质分解破坏)。所以,在手术后获取到的组织标本,需要尽快将其放置于固定液中,使其得到充分的固定,固定时间分为两种:(1)4~6 h为一般的小样本固定时间;(2)18~24 h或以上为大样本的固定时间。

3.5 免疫组化试剂的问题分析

在免疫组化染色中需要有一组良好的染色试剂,其决定着染色的效果,因此,浸水、脱蜡、脱水、透明用到的二甲苯、酒精等试剂一定要及时地补充和更新[6]。每一种试剂的质量是否稳定,对临床病理的诊断都能直接产生较大的影响。常出现的问题有:(1)试剂使用的过程中保存不当,容易发生挥发等情况,使其纯度降低;(2)对长时间不使用的制剂没有做到更新,也没有及时将缺漏的制剂进行添加,使切片工作被延滞,从而导致组织切片质量的降低,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免疫组化试剂一定要定期更换,在采购、使用以及配置的过程中严格把关,使所有的切片质量都能得到保障[7]。

3.6 免疫组化染色的问题与对策

免疫组化质量控制工作的关键步骤为:(1)抗原的高压修复,在以往的研究中得知,影响染色结果的最大因素就为抗原修复,其中,修复不够(温度低和时间短)和修复不当是其最顽固和最突出的问题,最终会导致假阴性片或无色片等严重情况的出现;(2)成立免疫组化抗原阴性和阳性对照的化学实验室,设置对照片是检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信性的重要手段,在免疫组化标准化中是极其必要的,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制定一系列质量技术指标也是医务工作者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3)在免疫组化学染色的过程中,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严格执行操作步骤,这是保证染色可重复性和质量稳定性的前提[8]。

综上所述,对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显著,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促使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能上升到更高一层,应进行大力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郑样贞.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6):258-259.

[2]宋新兰,付娟娟.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在胸腹水脱落细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诊断病理學杂志,2013,20(5):313-314.

[3]颜亚晖,郑晖.免疫组织化学切片质量的探讨[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2,12(3):3-4.

[4]余英豪,郑智勇.肾穿刺标本的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1(5):619.

[5]陈立群,王敏,邹俊芝,等.免疫组化在胸腹水脱落细胞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肺癌杂志,2009,12(6):697-698.

[6]栗娜,黄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质控及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9,18(1):115-16.

[7]刘桦,赵静.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质量控制应注意的基本问题[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9(12):1246-1247.

[8]李丽华.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质量控制应注意的问题[J].局部手术学杂志,2008,17(6):434-435.

(收稿日期:2017-03-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