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全
摘 要: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对于当前的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来说有着极大的作用。对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应用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高中教育;数学课程
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这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应采取问题导学的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分析,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一、问题导学法的内涵
问题导学法迎合了当前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真正体现了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并且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实现知识的巩固与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问题导学法体现了教学发展性与课堂开放性的原则,真正实现了教师教学活动与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有机结合。在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中,学生往往具有极高的兴趣,在兴趣的激发下,学生的智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知识较复杂,其中的知识概念也比较抽象,学生经常表现出理解困难的问题,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概念不能理解,后续的知识拓展以及求解技巧也自然无法开展。而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采取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模式,则能够有效解决学生掌握课本知识难的问题,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对比较难理解的数学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此外,在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问题的答案,往往会激发学生强烈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喜悦感与成功感,使学生逐渐构建更加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使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个人知识。
三、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来导入新课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与教师正确的引导方式有很大的联系,课前引导工作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课前充分研究课程的具体内容,观察内容是否与学生生活相关联,因为生活化的知识情境往往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新课学习的好奇心,所以在问题的设计上,应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贴近的内容;在课前导入问题的设计上,教师还应充分结合高中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从而使问题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此外,在问题的设计上也要注重探究深度,虽然课前导入的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新课有基础的了解,但是如果问题体现发散性,往往能够让学生从多角度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在高中数课程的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应用问题导学法来改善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质量,那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通过教学情境的創设能够帮助教师将实际的生活与教学内容更好地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来理解数学课程知识,在加深学生对数学课程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质量。除此之外,情境的创设也能够为数学课程的教学营造更加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放松心态来进行学习,并且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情境的创设也能帮助教师创设一个更加良好的提问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与教师进行更加轻松的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和回答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数学课程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想将问题导学法更好地应用于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那么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之所以要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很多时候都需要学生先进行课外自学,然后在课堂上不仅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数学知识内容,为学生数学课程学习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解答,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就是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学习。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可以起到优带差以及相互激励的作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更好地通过问题的合作解答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更好地与团队进行合作。
(四)注重使用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问题导学法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加注重學生自主探究以及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因此教师应适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关注设置的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作用,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理解或者深入探究知识内容。
比如,在学习高中数学“长方形体积公式”内容中,在讲解长方体体积的具体求解后,教师可以使用问题“若将一个标准的正方体纸块折叠成一个缺少顶面的长方体,在那种情况下得出的长方体的体积最大”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对学生進行任何指导,而是再给出两个探究目标:如何将正方体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原有的正方体与折成后的长方体在边长上有哪些内在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或进行实验探究、或小组谈论自主完成探究实验,在学生完成探究后,教师让学生积极分享探究的结果,这样就让学生能够通过探究逐渐摸索出正方体与长方体之间的关系。通过课堂问题导学的方法,学生能够逐渐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知识,消除学生对难题的恐惧,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要想改善当前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就必须要注重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并且要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加优异的学习成果,以此培养出符合当前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丁进凯.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1):176.
[2]布合丽其·吐尔逊.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1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