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运用学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7-11-08 14:32张宏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合理学具效率

张宏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教学课堂不能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持久力弱,无意注意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其中为学生创设情境,运用学具进行教学,即能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还能使整个学习过程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本文就如何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教学效率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合理;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031-02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渠道,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基本上是在课堂内完成。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

下面笔者就通过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如何合理运用学具谈以下几点看法。

1.运用学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1.1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情境,运用学具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创设合理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轻松、高效。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1.2 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概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数学课堂中对学具的操作,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数学概念。如在教学"角"这个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角,然后出示剪刀、学具钟、红领巾,把其中的角抽象出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角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讨论,知道数学中的角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然后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并让学生比较自己摆的角和同学摆的角有什么区别,从而引出"锐角"、"直角"、"钝角"这三个概念。两根小棒不仅帮助学生悟出"角"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区别于生活中的角,形成数学概念,而且还在比较中掌握了"锐角"、"直角"、"钝角" 这三个概念。

1.3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运用学具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先出示一个用木棒制成的长方形框架,通过拉动长方形框架使其变成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也用学具跟着做一做,并且说说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通过动手拉几何模型,运用已掌握的长方形特征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通过操作学具,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運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2.合理运用学具应注意的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学生操作学具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则促进操作能力的发展,而操作是为了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问题,是为了在感知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把学具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优化了教学的各个环节,营造了具有创新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和谐发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学具的操作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学具生活化。学习上的操作或是观察,都是有意义、有计划的活动,而不是一般的随意的动手活动。所提供的材料(学具)彼此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它反映不同的事物或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而不是一些特殊的材料。数学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它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2.2 选取适当的学具。教师在备课时要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学具。要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找出该堂课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强化学具的操作作用。一般来说,推导抽象的法则、公式、理解应用题、辨析容易混淆的问题,都可有计划地安排学具的操作。如第一册中"9加几",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其口算方法,就要运用学具,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画一画、拼一拼等操作活动,看到"一凑、二分、三拼"的凑十法的计算过程。

2.3 适时的运用学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时,只有把握好恰当的时机,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思维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把握学具操作的时机就是把握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时机。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时,通过复习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后,提出:能不能把梯形也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那样剪成一个长方形或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一个三角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此时学生欲求解而不能,处于"自我需求"的状态,教师把握火候,引导学生用拼剪、旋转、平移的方法,采取图式对照,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运用直观手段,运用教具学具,丰富学生的感知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操作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

参考文献:

[1] 王振宇.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2(3)

[2] 毛建华.教学月刊[J].教学月刊出版社,2006

[3] 傅国亮.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小学数学卷[M].海南出版社,2003-9(1)

[4] 卡尔·威特.卡尔·威特的教育[M].京华出饭社,2004-8(3)

[5] 王倩.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学具进行操作的几大优势[J].安徽文学,2007(11)

[6] 刘祝兴.浅谈中小学教学中的学具操作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9)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理学具效率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创造性处理和运用初中化学教材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跟踪导练(一)2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