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乐于表达,培养语言实践能力

2017-11-07 23:04卓新云
新课程·教师 2017年9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实践能力

卓新云

摘 要:新课标把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精彩导语,调动学生语言表达的热情;设置生活情境,利用文本引导学生规范表达;巧用一课一启,引领学生将口头表达转为书面表达等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关键词:实践能力;精彩导语;生活情境;一课一启

“语文教学不是要教学生当诗人、当作家,是教学生准确、干净、巧妙地使用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字学习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就应开启学生语言表达的源泉,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欲望。

一、设计精彩导语,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热情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探求知识的心理氛围。”好的导语,能调动学生把自己作为和作者“平等”的主体进行对话的热情,激发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如《致女儿的信》一文设计的导语:

师: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致女儿的信》这篇课文,这是一篇关于什么话题的文章?

生:爱情。

师:在你们眼里,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生:爱情就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电影里台词这么说。

师:这两句词因被金庸武侠名著《神雕侠侣》中为情所困的李莫愁引用而广为流传,最初出自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一词中。

生:爱情就是“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师:很好,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几句爱情诗,它出自《关雎》这首诗的第一章,我们下学期会学到。

生:爱情就是“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师:作家张爱玲,大家喜欢吗?这是她的小说《倾城之恋》改编成电视剧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出自《诗经·邶风·击鼓》。

歌德曾说:“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正值花季的你们对爱情一定充满了好奇和遐想吧,只是你们有没有和父母讨论过这个话题呢?

生:没有,不敢,他们一定会说我早恋,会揍我的。

生:他们会说这不是你这个年龄胡思乱想的事情,等长大自然就知道了。

……

师:不是所有父母都会回避这个话题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当十四岁的女儿提出“什么是爱情?”这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时,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阐释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致女儿的信》这篇文章。

“快乐可以点燃孩子的热情”,课堂教学要把学生放在和老师、作者同等的地位,拉近学生和老师、作者(文本)的距离,并适时加以点拨,拓展,让学生作为一个主体在参与对话中不仅感到快乐,还激发了表达的热情,培养语言实践能力。

二、设置生活情境,利用文本引导学生规范表达

吕叔湘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课堂上教师以文本为范例,贴近学生生活,设置情境有意识引导学生语言的规范表达。如,在上完《春》和《济南的冬天》后,引导学生模仿文本,着重进行比喻这个修辞手法的片段语言训练:

师:《春》一文中作者写春雨的特点: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这些比喻真是写得太生动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妨也来学学。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幅画让你联想起什么?

生:让我想起了家里山上的桔子,现已红了,缀满枝头。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家乡的桔子红了……”开头,用上比喻这种修辞,把自己的感受生动描述出来。

生:家乡的桔子红了,远远地望去,像一个个红色的小圆点,点缀着绿树;走近一看,它们就像一个个红色的小灯笼。一阵风吹来,它们摇晃着身子,似与人们打着招呼。看着这又亮又红的桔子,嘴里仿佛品尝着酸酸甜甜的美味。

师: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桔子丰收时的远景与近景,画面优美,动静结合,十分形象生动。

……

师:同学们的描述也让我联想起我家乡的桔子:家乡的桔子红了,远远望去,漫山遍野仿佛点燃了星星之火,又像是墨绿的屏障上镶嵌了一颗颗红宝石。微风吹过,一朵朵红色的小水花飞奔而下,看花了你的眼……

教师生动活泼地描摹引来了学生雷鸣般的掌声。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闽北是一个盛产桔子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缀满枝头的桔子画面,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利用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再因势利导进行语言实践训练,就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巧用一课一启,引领学生将口头表达转为书面表达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师生的口头交际中,同学们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一到动手写作时就不知所云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课一启,让学生感受到“写作不是什么‘高难动作,而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写作是用笔来说话。”如一师在上《散步》一文时,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段文字:“这南方初春的田野!……我们都笑了。”

师:听完这段文字,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一家人在散步,很幸福。

生:特别可爱的是那个儿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逗得大家都笑了。

师:是啊,这两段文字描绘的是一家子在散步的情景,虽平常,但给人感觉很温馨。这种场景是否也让你联想起你与父母在一起的温馨画面呢?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回放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想起了与爸妈在校园小径一起散步的画面,很有趣,也很快乐。

生:我想起小时候在饭桌上父母夹虾给我吃的画面,很温暖。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自己情感的词语来谈自己与家人在一起时的温馨画面,如:有趣、快乐、温暖等,看来,大家都是生活的有心人。

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很有兴致地写下了刚才谈论的画面。如:

生:记得小时候,我家经济条件不好。我喜欢吃虾,有一天母亲为我买了几只,用一个小浅盘清蒸好放在我面前,那新鲜的色泽,诱人的清香,馋得我直流口水,不等父母上桌,我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等到父母坐下,盘子里的虾已所剩无几,我有点不好意思,连忙夹了一只给母亲,母亲笑笑说:“我不喜欢吃海鲜。”她顺手夹到父亲的碗里。“你喜欢就多吃点。”父亲话音未落,虾已落到了我的碗里,我看著这只周游了一圈,又回到我碗里的虾。心里特别感动,这只普通的虾,藏着父母对我深深的爱啊!

……

抓住课堂教学的契机,老师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事,用心体会,并学会将口头交流出来的外在生活转化为用书面表达的内心生活,让学生将体验了的生活转化为经验了的生活。教师若经常这样一课一启,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结合起来训练,就能使学生乐说乐写,提高语言实践运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正忠.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解读的“二度转化”[J].初中语文教与学,2015(7).

[2]陈勇.第56号教室的故事:雷夫老师中国讲演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08:132.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实践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方面教学策略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基于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研究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