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洪
摘 要: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新的课程理念正在逐渐更新着教师的教学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数学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介绍了数学教学中启迪思维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思维;数学素养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形成技能。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启迪学生的思维,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启迪思维是每个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下面谈谈本人的做法。
一、层层深入,引人入胜
案例1:一类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法:
例:已知数列an满足a1=b,an+1=can+d(c≠1),求an=?
这个问题,学生开始无从下手,于是我采取由浅入深的办法,启发学生先考虑特殊情况,我先将此题简化为:已知a1=1,an+1=2an+1,求an=?
这下学生有思路了,他们先求a2、a3、a4...,由此猜想出通项公式:an=2n-1,但学生无法证明。为此,我进行启发性设问:“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有关性质我们很熟悉,可否设法通过转化成与等差或等比有关的数列来求解?”经过这一提示,学生注意到an+1=2n,即an+1是等比数列,他们的思维火花就此点燃了,通过讨论,他们把等式an+1+1=2n+1变形,得到an+1+1=2(an+1),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紧接着,我又将此题改为:a1=20,an+1=■an+30,求an=?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仿照刚才的做法,有的在等式两边加15,有的加20……但均以失败告终,就在他们气馁时,我提示:“在两边同时加上-40再试试”,他们才顺利解答,但同学们并没轻松的感觉,反而满脸疑问:“老师,如果系数再变,如何去找这个数?”
“很好!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我又一次启发设问:“在递推公式两边加上一个怎样的数t,使数列an+t成为等比数列?”在学生的思考、推理和运算下,問题终于得到圆满解决:由an+1=can+d,与an+1+t=c(an+t)知:d=ct-t
即t=■,即an=■
把抽象问题具体化,通过分步设置障碍,逐步启发、层层深入,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很好地实现了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学目的。
二、由误反思,激活思维,享受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悟”的需要,创设“悟”的思维情境。“变式联想”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在原题目上进行变式、延伸和拓展,创设陌生题目环境,引导学生联想,激活思维,从而提升数学素养。
案例2:求过点A(0,1)且与抛物线y2=x相切的切线方程。
错解:设所求切线方程:y-1=k(x-0),代入y2=x,消y得:
k2x+(2k-1)x+1=0。∴?荪=(2k-1)2-4k2=0
解得k=■,∴所求切线方程是:y=■x+1.
错法展示后,我让同学们思考讨论得出:另一条斜率不存在的切线方程是:x=0。
教师提问:“是什么原因让你少求了一条切线?以后该如何避免错误?”
谢凯同学举手回答:“发生错误的原因是缺少画图,以后应多画图,图形能带给我们直观的提示。”
教师提问:“除了多画图外,还要注意什么地方?”在同学们讨论后,陈俊宇同学回答:“该题目少求一条切线的关键原因是设直线方程时采用了点斜式:y-y0=k(x-x0),点斜式要求斜率存在,否则不能用此式,因此设直线时要注意两种情况:①k存在;②k不存在。”
教师:“很好,陈俊宇同学归纳得很好,‘点斜式直线方程要求斜率k存在,我们要留神斜率k不存在的情况!”为了同学们更深入理解,我改编出如下题目:
例:若直线y=kx+1与抛物线y2=x相切,求切线方程。
鉴于上面的教训,一部分同学马上求出y=■x+1或x=0。我立即提问:“对吗?”同学们齐声地说:“对。”我说:“这次同学们不会掉到陷阱里面去了呀。”同学们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由一题出发,“由此及彼”思考联想的启迪模式,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最终提升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在启迪学生思维中要做到“导而弗牵,开而弗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走,不是“牵”着走,学生自己达到“目标”,不是“抱”到目的。如果教师给学生一切的代替包办,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难以提高。
因此,教育者应把启发学生追求新知、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大胆创新作为自身的任务和职责,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汤成军.变化教学是培养数学思维的有效方法[J].经济研究导刊,2009(18).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