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娟
摘要:奥尔夫是著名的德国教育家,其提出的奥尔夫节奏教学法风靡一时,这种方法将音乐、舞蹈、语言等要素融为一体,节奏是其最基本的核心,节奏是其音乐活动的关键性要素。在这三者要素中,节奏独立于旋律之外,而旋律必须依托于节奏,因此节奏是音乐活动的灵魂。通过对节奏的训练,能够使幼儿深入感知音乐艺术的内涵,从而增强其艺术涵养,通过对学前音乐活动与节奏教学的结合,可以有效培养幼儿音乐艺术情操。
关键词:奥尔夫节奏教学;幼儿音乐教学;运用方法
前言
奥尔夫认为节奏要素是音乐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了增强幼儿音乐教学水平,需要遵循奥尔夫教育理论要求,进行幼儿教育活动与节奏式教学的结合,实现兴趣教学、感受教学、表现力教学、创造力教学等的结合。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
为了提升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其从认识自己的名字、朗诵节奏等入手,引导其深入学习相关的音乐语言知识,从而完善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当幼儿意识到自己的名字被朗诵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这表示其自己受到大家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与教师可以练习如下活动。①全员围坐,成为一个圆圈,教师拿着玩具,活动开始时教师首先念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将玩具往右传给小朋友,小朋友拿到玩具后需要念出自己的名字,然后继续往右传玩具。②在这个过程中,用一种声音代表自己的名字,这种声音要与众不同,先说名字,再比拟声音,比如怡宁——叮铃。③然后进入节奏拍手自我介绍活动,比如我叫欧阳老师。做拍腿、拍手、变换手指动作的声势,在变化手指动作的过程中,念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在手指动作变化过程中,集体念出自己的名字,然后播放音乐,让幼儿面对面进行自我介绍,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相关的音乐节奏知识。
二、 古诗 、童谣与节奏的融合
为了增强幼儿的节奏感,可以将童谣、古诗与音乐节奏技巧相融合,这需要选择一首节奏比较鲜明的古诗,比如静夜思。以静夜思为例,可以展开如下形式的节奏教学。
①首先要选择一种节奏类型,按照这种节奏技巧进行诗句的朗诵。②在诗句朗诵的过程中,两人面对面一组,念到每句诗的前两个字时需要拍手两下。③一人念一句诗的前两个字,另一人念这句诗的后三个字,然后交换彼此的顺序。④选择一种乐器,每句前两个字默读,用乐器敲两下,后面三个字念得时候,身体边摇摆边朗诵。⑤按照音乐节奏边念边走路,每念一个字走一下,边念边走同时敲击乐器。⑥引导幼儿思考,还有什么其他的表现形式?比如改变节奏型练习。通过对这种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体验到音乐节奏变化的美,在游戏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实现其创造潜能的激发。
三、多声部节奏练习
通过对多声部节奏练习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幼儿各个感官的音乐感知能力。在需要具备一定的声势训练基础,在此前提下展开多声部的节奏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行固定节奏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每个声部都是一个小节,从而形成不同节奏的声部,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需要保持与其他小朋友的拍率的一致性。卡農是一种唱同一儿歌的多声部练习。随着儿歌节奏的不断变化,其音乐冲击力更加强烈,学生的音乐知识体验感更强。
比如在歌曲三轮车节奏教学中,需要遵循如下的教学步骤。①引导幼儿学唱歌曲,按照音乐节奏读歌词。②将幼儿进行分组,第一组小朋友需要按照音乐节奏拍手说歌词,第二组小朋友需要从记号处按节奏拍手说歌词。③进行声势训练,将小朋友分为三个小组,每组以一种声势及节奏型展开联系,将三个小组合起来为歌曲伴奏,以此形成三个声部的节奏音乐。④进行乐器练习,融入拍手、拍腿声势,代入相关乐器作为歌曲伴奏。通过对这种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幼儿对音乐节奏的理解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实现幼儿艺术创造力及想象力素质的全面性增强。
四、节奏游戏
实践证明,通过对节奏游戏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幼儿的整体创造能力。节奏游戏具备直观性的特点,其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比如开展走跑跳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相关知识。在这个环节中,大步走代表着二分音符,走代表着四分音符,跑代表着八分音符。通过对乐曲走跑跳等节奏技巧的传授,有利于幼儿掌握音符的时值。教师需要先拍节奏,从二小节逐渐过渡到四小节,需要熟练控制速度的变化状况,由慢到快,由简单到逐渐复杂化,以有效训练幼儿的听觉能力、反应能力。使幼儿获得愉悦的音乐知识学习体验,实现幼儿学习兴趣的增强。
在幼儿学会感知节奏后,教师需要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音乐节拍的表达,比如身体晃动、拍手、拍腿等,让幼儿深入认识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间的差异性,引导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唱。通过对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增强幼儿的肢体表现能力。幼儿通过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及感受,用肢体语言表达出对音乐知识内涵的感受。比如下雨、乌龟爬、骑自行车等都可以让幼儿用声势表现,这种表现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幼儿自己领悟表达技巧的精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其应有的引导作用。比如在二拍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听进行曲,其歌曲雄浑有力。又如在四拍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听小小鸟,其歌曲较为舒缓。又如在三拍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听圆舞曲,用创造性的肢体语言进行音乐节奏的表现。
在节奏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掌握相应的打击乐器技巧,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幼儿了解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浑厚型还是清脆型,是长音还是短音,引导幼儿给自己的乐曲配上节奏,从而进行练习。在实践教学中,幼儿的音乐素质练习活动需要穿插于其日常生活中,比如课间休息时,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童谣。
五、结语
为了适应现阶段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的要求,教师开展奥尔夫节奏教学活动是必要的,从而增强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实现幼儿音乐节奏掌握技巧的增强,充分调动幼儿的各个感官,使其在玩耍、说唱、模仿、演奏等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优美韵律。
参考文献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 白艳. 教育与职业. 2012(32)
[2]基于奥尔夫音乐理论的学前儿童音乐能力培养[J]. 杨楠,赵君英.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10)
[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节奏训练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实践[J]. 李悠. 英才高职论坛. 2009(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