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雯婷
摘 要: 李氏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师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途径,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与陶冶,并贯彻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开辟了新途径。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李氏情境教学”体系。
关键词: 李氏情境教学 小学语文 运用方法
小学语文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语文学科的主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教学的统一。因此,小学语文包含促成儿童全面发展的诸多要素,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近年来,李吉林就小学语文教学(一至五年级)全过程展开探索变革,她从外语教学中使用情境进行言语训练受到启发,结合我国先前文艺理论中的“境界学说”,汲取传统教学重视读写及近代直观教学的有利要素,发现了客观事物与儿童情感、语言及思维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总结出“情境教学”体系。
李吉林把情境教学看作艺术的土壤,不间断地做“美”的耕耘,开辟了一条有效的“环境育人”途径。她把学生引导到她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内心体验,在美的世界里游目骋怀,领略美的风光,使其性情得以陶冶,学习愿望得以满足,学习兴趣得以激发。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合理运用“李氏情境教学”体系呢?
一、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对教材的感知
上课时运用的情境并不是生活真实情景的再现,就像戏剧中运用的白描手法一样,演员做手握方向盘的动作,表示汽车在马路上行驶;撑一把雨伞,意味着雨天在马路上行走……虽然演员的动作很简单,但是,台下的观众一看就感觉是真的。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用类似的情景模拟真实的情景,神韵相似,这样就通过鲜明的形象,强化了学生对教材的感知。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者胸有境,进境使于亲。”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情境,才能进入境,进入情,情境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教学《升国旗》一课时,我先播放了国歌,让一个学生在国歌声中做升国旗的动作,顿时间全班学生都安静下来,并且不由自主地抬头向上看,仿佛看着国旗缓缓上升一般。从学生专注的眼神中我能看出,此时,孩子们已经完全融入“升国旗”这个场景中。随即,我就问学生:“升国旗时我们该怎么做?”孩子们都踊跃发言。进而揭示本课课题,告诉学生今天就要学习课文《升国旗》,让学生先自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有了刚才“升国旗”的场景,学生初读时已经对课文有了较深感知,理解起来容易多了。同时引起孩子对教材内容的关注,让孩子们得到精神力量,促使孩子情感敏感起来,并由此情此景打开孩子们更远更广阔的思维通道,对语言文字的感受随之敏锐起来。
二、以真实的感情,调动学生参与认识的主动性
李吉林老师认为,语文教材往往是借助鲜明形象,如可爱的动物、形态各异的植物及各种典型化的人物,逐步向儿童揭示世界的奥秘,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品质及审美情趣,并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使用“语文工具”。情境教学正是通过再现教材有关形象,引导学生对美丑、悲喜的种种不同事物给予不同评价,体会爱恨情仇。
教学《奶奶的白发》一课时,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奶奶辛苦劳作的视频。刚开始,视频中的奶奶有着一头乌黑靓丽的头发,她尽心尽力地照顾爸爸、照顾“我”、照顾家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奶奶逐渐变老,脸上有了皱纹,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变成了满头白发,拄着拐杖连路都走不动了。此时,我发现很多学生都眼含热泪。“你们看了这个视频有什么感受?”,孩子们告诉我说,他们觉得奶奶很可怜、奶奶很辛苦、奶奶很爱我们、长大后要照顾好奶奶、要孝敬奶奶……显然,孩子们对奶奶的关爱情感已经油然而生。由此可见,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情感。当然,这种情境教学必须包括教师的语言、动作、情感、教学内容及课堂气氛,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心理,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以广远的意境,激发学生拓展课文内容的想象力
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学讲究“情趣”和“意象”的结合,而不是图解式地机械运用情境。情境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一种“直观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想象活动,把教材内容与展示的、想象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广远的意境,让学生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中。
《大海睡了》这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诗歌语言优美,富于想象,学生真正见过大海的很少,尤其是夜晚的大海。教学时,让学生说说见过的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说想象中的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让学生说说夜晚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各抒己见。随即展开今天的教学,带着学生逐词逐句读课文,将学生的想象和课文内容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的想象就丰富了课文情境,同时课文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
情境教学所谓的“理寓其中”,即蕴含理念,抽象的理念伴随着形象的事物,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时应从教材中心出发,一步步向学生展现图画、音乐、表演、实物、语言及活动场景,引导学生品味、领悟,根据教材内容决定运用哪种情境教学方式。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或一组情境都应该围绕教材中心。这样富有内涵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情境才是有意义的。
李吉林老师的全部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情境”,同时是她实验的起点和突破口。从情境教学探索到情境教育构建,再到情境课程开发,实际上就是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回到实践的不断升华的过程。李氏情境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42-43.
[2]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7-9.
[3]马樟根.李吉林与情境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9.
[4]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