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燕
摘要:小班化教学的理念是让全体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促进每位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小班化体育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要求,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与教师交流、沟通,得到个性化的教育,从而增强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
现代教学尊崇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张人的主体性在学习中的充分发展,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对教学的重要影响,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学生个别差异的发展。小班化教学是指控制班级规模,降低师生比例,使学生人数在30人以下,从而达到高效教学,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兴趣,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大班化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有别于其他室内课,是需要较大活动场所进行身体活动的课程。对于大班级体育教师来说,想高效上好一节课,并且完整地上完每节课是个很大的难题,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受关注程度低,学习兴趣不高
在大班级中,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位学生,导致学生的学习结果难以得到及时反馈、纠正,学生也难以有机会向教师请教并得到指导。部分无法被教师关注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己被忽略的感觉,影响自己与教师及其他学生的关系,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减退,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2.运动器材、场地有限,学生运动量不够
身体练习是体育课目标达成的主要手段,而身体练习离不开种类丰富的运动器材及面积开阔的场地。在器材、场地有限的条件下,规模较大的学生的练习密度及运动量必然不足,这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3.教学方法单一,教师难以因材施教
大班化体育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示范、讲解以及学生练习来完成,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无法顾及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更是难以实现,使部分学生无法得到最佳的锻炼,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4.教师控制课堂的难度较大
大班化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调动是对教师能力的极大考验。如何快速、有序地调动好队伍,方便每位学生清楚看到、有序练到是一个大问题。学生看不见示范、听不清讲解的现象时有发生,要求教师需要花费部分精力和时间来进行教学组织管理,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运动中随时可能出现的人身安全问题,这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
面对大班化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高校需要寻求解决的措施进行规避,而小班化教学的应用可以尽量避免上述问题。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每位学生得到的关注度高,有利于促进师生和谐;练习场地及器材充足,学生的练习密度得到提升;学生人数减少,教师课堂掌控力加强,学生安全问题得以有效避免。
二、小班化体育教学的优势
1.小班化体育教学有助于实施分层教学
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能力大小、体能水平、学习态度等因素,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和任务。
(1)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及学习态度,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学习能力及身体素质较低、学习能力及身体素质一般、学习能力及身体素质较高等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相应的学习内容,实施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2)授课分层
教学时,教师针对学习能力及身体素质较低的学生可进行个别辅导,降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加其学习的信心;对学习能力及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增强其基本技术的练习密度;对学习能力及身体素质高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高其学习难度,增加学习内容,加大运动负荷,使其掌握更多技能。例如,在篮球运球教学内容中,学习能力及身体素质较低的学生可进行原地高低运球练习;学习能力及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可进行行进间高运球;学习能力及身体素质较高的学生可以加快行进间运球速度,或在此基础上增加行进间篮球体前变向运球。教师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达成过程进行适时督促及反馈,使每位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学有所获。
2.小班化体育教学有助于进行合作教学
在小班级中,因人数有限,每位学生都是集体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增强了学生的存在感、责任感。同时,学生的协作意识加强,有利于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长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部分。小组长在器材整理、场地布置、活动组织、纪律维护、过程评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囿于师资力量、资源的配置等问题,大班体育教学仍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小班化体育教学的推广有待提升。但实施小班化体育教学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是教育的发展趋势所在。因此,高校应该大力推进小班化体育教学,注重学生个体发展,为学生提供展示能力的机会,使学生充分享受教学资源,使体育教学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真正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獻:
[1]苏欣.大班体育教学的建议和小班体育教学的主张[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于攀.农村小学体育小班化背景下教学策略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3]王冠玥,张建新.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对大班教学的启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5,27(6):137-1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