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子
摘 要:在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是当今幼儿教育的重点,通过区域活动为幼儿的自主学习创设了个别化的空间,幼儿在自由选择的小小空间中,不断探索发现,进行着自主的、个别化的、建构式的学习,开展好区域活动是实现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 区域活动 创设 自主学习
区域活动是当今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区域活动可以为幼儿的自主学习创设了个别化的空间,弥补了集体活动的缺陷。幼儿在材料丰富的活动区中,在自由选择的小小空间中,不断探索发现,进行着自主的、个别化的、建构式的学习。使孩子们能够在班级中真正开展好区域活动,实现幼儿在活动区中的自主学习。[1]
一、努力抓好区域活动的设计环节
1.设定适合的区域种类
我们幼儿教师都知晓活动区创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决定所设区域种类时,作为幼儿教育者应满足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动作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
一般来说,每个活动区的孩子最佳容纳量是5人或7人,按班现有40名幼儿去计算,就要我们设置6到7个活动区域。另外,根据小班年龄段发展自理能力、适应集体生活、学习同伴交往等特殊的学习需要,以及乐于模仿成人、喜欢重复操作等学习特点,初步设想了班级区域活动:“娃娃家”2个(小班幼儿的主要经验就是以家为中心,反映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根据班级实际人数我开设了两个娃娃家,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超市”和“点心店”各一个(可与娃娃家主题发生联系,丰富游戏内容)、语言区、美工区、积木区(建构区)、音乐区(小舞台)、益智区(科学区、数学区内容可交替)。[2]
2.合理确定活动区域的空间范畴
活动室中各个活动区的空间设置要做到科学合理,首先要依据各个活动区的特殊需要在现行活动室空间内寻找最佳位置,然后进行整体的考虑和安排。[3]
幼儿园教室空间的特点是活动室空间较大,午睡室面积较小。午睡室中幼儿小床也不能折叠或收起,所以活动区的布置只能全部放在活动室,不能借助午睡室的空间。整个活动室空间大致是长方形,黑板、电视的位置固定不好移动,因此布置区域,首先考虑到集体活动的需要,为集体活动预留好场地。活动室中部一排橱柜的设置,将活动室大致分成两个部分。集体活动场地周围安排学习性区域(相对安静),另一边则安排角色扮演区域(相对喧闹)。
活动区的安排,音乐区设置在电视机、电脑附近,然后在音乐区附近设置了不太需要安静氛围的建构区;将需要相对安静的益智区和语言区放在一起;美工区安排在靠近盥洗室的位置。角色扮演游戏区的设置主要考虑了以下三点:首先,两个“娃娃家”的设置有利于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相互模仿和学习的需要,适合小班幼儿平行游戏的年龄特点;其次,“超市”、“点心店”能够与“娃娃家”主题发生联系,利于幼儿间的交往、互动;最后,这些区域幼儿的流动性强,设置在一起可以减少发生碰撞、摩擦的机会。
二、认真做好区域活动的安排
从幼儿的活动需求出发,教师与幼儿共同建立丰富多样的提示。以“进区规则”为例,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区域外的几双小脚印就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将鞋印画成两个相向而笑的人脸,提醒幼儿:当你的鞋放成一对好朋友姿势时,左右脚就不会穿错。这样鞋印不仅提示了规则,还成为小班幼儿发展自理能力的无言之师。除了这类暗示性的规则外,有些规则可以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贴在相应区域,提醒幼儿遵守。每一个区域我都使用了一个醒目的图标让孩子一目了然地感知区域的内容。阅读区需要安静,我们就在醒目的位置贴上一个卡通娃娃正用一根手指做“嘘”的动作,告知小朋友要悄悄地看书。小班孩子整理材料的能力较弱,我们就在放材料的小盒子与存放的地點都贴上相同的标记,这样孩子就能准确地把材料“送回家”了。
区域活动需要投放大量材料,这给教师的工作和幼儿园的资金带来一定压力,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废物改造”。生活中许多随手可得的废旧物品都隐含着数量、形状、材质、生活常识等元素,我们可将其直接作为区域活动的材料。如在小班创设建构区时,我们遇到了没有大型积木只有小型插塑积木的难题,后来我们发动幼儿收集废旧的纸盒、瓶子、罐子等作为“建筑材料”。孩子们在用废弃材料建构的过程中,感知纸、金属、塑料等不同的材质,感知材料形状、长短、粗细的不同,感知不同物体的承重,提升了游戏的自主性和创造性。[4]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玩中学是幼儿的特点。将幼儿熟悉的人、事、物、情境延伸到活动区域,能够使区域游戏成为幼儿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延续,使幼儿感到亲切愉快,产生情感共鸣。拼图是幼儿园常见的玩具,但是我没有使用幼儿园购买的拼图,而是利用班级中一些小朋友、幼儿园的运动器具或者某个场景拍成照片,再进行简单的分割,制作成拼图投放在活动区。当孩子们完成作品后,呈现在眼前的是班级中某一位同伴或幼儿园有趣的玩具,亲切感油然而生,操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真实有效地进行区域活动的开放工作
活动区虽然是幼儿自由活动、自主学习的场所,但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从创设活动区到全面开放活动区,使幼儿达到自由选择、自主活动的水平必须经历一个过程。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没有区域游戏的活动经验,但是活动区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刺激,他们很愿意进区活动,但往往不清楚该怎么做,从而出现到处乱窜的现象。因而对小班活动区要实行“逐步开放”,介绍一个区,开放一个区,提高活动区的功效,增强有序性。介绍活动区时,教师要直接交代最基本的规则,如入区方法、结束后的整理等。对于一些争抢玩具等规则,在游戏结束后的讨论中提出,让幼儿共同制定规则效果更好。
当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区并有序地游戏后,教师这时的主要任务从创设环境转变为观察和指导。区域活动是幼儿与材料、环境互动、建构学习经验的过程。教师从中找到调整材料的依据,精准投放适合幼儿兴趣和能力的材料,真正体现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使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如何开展区域活动[J]. 翁丹. 现代交际. 2017(07)
[2] 构建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发展[J]. 孙岚岚. 教育科研论坛. 2009(11)
[3]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赵利杰,孙敬. 才智. 2011(08)
[4]有关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思考[J]. 王红丽. 才智. 201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