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一军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各种文体。教学时,我们要尊重这些文体的个性特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对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写人记事类文体要引导学生把握中心,品味细节;写景状物类文体,要引导学生循言思景,由言生景。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文本解读;文体;策略;细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5-0041-01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需要我们大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运用信息、形成解释的阅读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阐理明道、介绍说明等各种文体。教学时,我们要尊重这些文体的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解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
一、写人记事:把握中心,品味细节
写人记事类文体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安排。教学时,我们的目光就应当聚焦于此,有目的地让学生找寻、发现这些方面的内容,并进行探究。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教师往往把目光聚焦在扫路人的工作上,组织学生展开“老人每天扫上去再扫下来,到底累不累”“你认为作者20年后还能不能和老人一起喝茶”的大讨论。这种局限于信息提取能力培养的教学,忽视了本文的文体特点——写人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如果我们直奔中心:“在作者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你是从哪里读到的?”那么,学生自然会专注于对作者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揣摩;如果再组织学生探究一番老人的语言以及说话时的神态,并进行写作能力迁移,那么,学生留意生活、描写生活的意识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写景状物:循言思景,由言生景
大凡写景状物的文章,其语言都非常优美且充满韵味,让读者在脑海中浮现出美好的画面并产生强烈的向往之情。教学这类课文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把握文字呈现的景象上,而淡化文字本身的魅力。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三亚落日》一课,多媒体的声、影、画会让学生眼前一亮,极大刺激他们的视觉感官,但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却没有体会到。如果我们将这一程序反过来,让学生先对文本语言文字进行阅读品味,抓住夕阳“红扑扑”“赤朱丹彤”等颜色的美和“悬”“慢慢下沉”等动态的美,进行想象、联想,在脑海里勾勒、丰富每一个场景,而后在感情朗读中再通过图片、音乐等再现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这样,学生就会在“这画正是我想到的”慨叹中爱上文字,体会到动静结合写法的妙处。
三、阐理明道:自然引入,自我思辨
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说勤奋》一课,教师常常围绕“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来组织教学。这种极其专业的指导,是建立在教师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基础之上的。对刚刚接触议论文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这些专业术语很陌生。教学时,我们不妨从阅读课文小故事开始,让学生比较“课文為什么不用‘勤奋的故事,而用‘说勤奋做题目呢?”,从而使他们自觉接受一种新文体,接受新知识。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要论证‘只有勤奋才能成功这个道理,我觉得举一个例子就能说服别人了,作者为什么要举两个呢?”“如果让你再举一个例子,你会举什么例子?为什么?”这样,学生在思考、比较中就会发现,要想把别人说得心服口服,我们不能只举一个例子,因为可能是一种特殊情况。在这过程中,他们知道了选材不能雷同,否则会让人觉得啰唆;同时,联系开头的“古今中外”一词,他们体会到再举一个外国人的例子,这样会更有说服力。这样,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思维方式才会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并真正成为他们知识图式的一部分。
四、介绍说明:自我发现,自我归纳
说明文的特点是语言简练、脉络清晰。因此,我们的教学指向就应是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条理性,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文本提供的知识性信息,掌握简单的说明方法。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夜晚的实验》一课,很多教师都会在学生阅读之前,出示一张有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等项目的表格,让学生阅读后完成,以期帮助学生提取信息,了解实验过程,梳理文本脉络,形成整体感知。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学生学习的时间。然而,学生收获的是什么呢?也就是知晓了斯帕拉捷不厌其烦反复实验的过程。这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本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懂得有条理有步骤地介绍实验的方法。在教学时,如果我们重点引导学生去讨论、探寻阅读这篇课文的方法,让他们自主绘制出表格或者用其他方式来解读这篇课文,了解该类问题的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这才是真正富有语文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到了阅读此类文章的策略,积累写作实验作文的方法。
总之,教学不同的文体,我们应采取不同的策略,让作者、编者、教师、学生多角色意义叠合,和谐对话,在聚焦文本内容和表达形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责编 韦 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