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魅力无穷

2017-10-25 00:16郁海燕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9期

郁海燕

[摘 要]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课文,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重点是什么,这篇课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向我们传递什么。以《安塞腰鼓》为例,阐述深度解读文本的方法。

[关键词]了解历史;了解文脉;感受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5-0072-02

面对气势磅礴、力量雄奇的散文《安塞腰鼓》,我们教学工作者有许多困惑:如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这篇课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向学生传递什么?笔者经过研究,有不少的发现:

一、要读懂文章,首先就要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

腰鼓是陕西汉族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安塞腰鼓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汉族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一股狂飙,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出陕北高原民众的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与性格。

1942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兴起的新秧歌运动,使安塞腰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安塞腰鼓就成为亿万军民欢庆胜利、庆祝解放的一种象征,并被誉为“胜利腰鼓”。新中国成立之后,安塞腰鼓的形式迅速遍及中华大地,载入革命文艺运动的光辉史册。

二、解析文章,了解文脉与人文情感

翻开课文《安塞腰鼓》,只要细致地阅读,就会发现这篇文章还是比较清朗的。如:

安塞腰鼓的精神就可以浓缩为“五好”!

好一个安塞腰鼓!【安塞腰鼓——让人活起来】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好一个安塞腰鼓!【安塞腰鼓——让人动起来】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好一个黄土高原!【安塞腰鼓——让人充满力量】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你,烧灼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好一个安塞腰鼓!【安塞腰鼓——让人充满魅力】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让人梦起来】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下文的“静”与上文的“动”完美地合一,入木三分地阐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事物的觉悟:不管多么豪迈奔放激昂的安塞腰鼓,都是根基于淳樸宁静的陕甘宁黄土地;不管多么气势如虹的历史辉煌,也都恰恰根基淳朴自然的陕甘宁黄土地。这种秉性,正是反映了中华儿女尽管创造出许多轰轰烈烈的历史,但炎黄子孙都不脱“不骄不躁含蓄内敛淳朴”的高贵品质。

三、读好文章,情感入味“文章词句段”细处

对那些有着深厚的精神内涵的文章,如果繁琐的分析,只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更加稀里糊涂。因为这是一篇气势如虹的文章,所以,笔者采用“打击乐”的模式,即通过“激情+舞动节拍”来读,如表达强烈,用“↑”;表达静心,用“↓”;表达声音延续,用“--”;表达声音重音处,用“◎”,另加敲桌声搭配。通过“读”,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安塞腰鼓人的心灵深处,去探寻安塞腰鼓的“活”“动”“力”“魅”“梦”的精神世界。

例如:“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为了读活这段文字,笔者是这样设计的:“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通过形韵声乐地朗诵,一下子就能使学生的心境快速地融入那令人激荡人心的文本和热血沸腾的革命岁月。

四、品味文章,写出我精彩的“生活”

学习文本的主旨是: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之上,仿其写法来表达自我对客观世界的情感反映。只有这样,才是学得“语文”的最高境界!

例如,《安塞腰鼓》中有这样一段:“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你,烧灼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其写法,来写拔河中人物激动的场面呢?

第一步,要沉入文本研究其中的写法。经细读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写作轨迹“用什么来干什么——让人感受到什么——渗透人物心智”。

第二步,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进行有的放矢地观察,例如“拔河”。引导学生:“同学们在拔河的时候呈现的是什么样的动作神态?”从而使得学生在拔河的时候对人物动作、神态进行细致的观察。如两手紧紧地拽住绳子,或双脚弯曲,半弓马步,或上下牙齿咬紧,两眼怒瞪着前方,脸涨得通红,嘴里不时发出“呀……嗨……”的加油声。

第三步,引发学生对人物的外相进行合理感悟!“当听裁判员喊开始时,同学们有的两手紧紧地拽住绳子;有的同学双脚弯曲,半弓马步;有的同学上下牙齿咬紧,两眼怒瞪着前方,脸涨得通红,嘴里不是发出‘呀……嗨……”引发学生对拔河时的同学的心理进行猜想:“我们班绝不服输!或上一次失败了,这次我们跟你们拼了!”或“同学们,为了班级荣誉,加油!”等等。

第四步,引导学生把前两步进行组装,一篇《拔河》基本出炉:听裁判员喊:“开始!”同学们有的两手紧紧地拽住绳子,好像在说:“我们班绝不服输!”;有的同学双脚弯曲,半弓马步,窃窃地说:“上一次失败了,这次我们跟你们拼了!”;有的同学上下牙齿咬紧,两眼怒瞪着前方,脸涨得通红,嘴里不是发出“呀……嗨……”似乎在说:“同学们,为了班级荣誉,加油!”为了班级,就连班上平时胆小怕事的,都施展出“牛”一般的劲儿!

通过沉入文本,走出文本,用“新”的手法来描绘新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有“心”的收获!

(责编 韦淑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