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多年的法治实践孕育了若干独特的法治理念,本文着重以历史分析的方式对美国法治发展的特色历程进行分析。尽管我国同美国的法律制度存在根本性差异,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对美国法治进行理解仍是我国以包容开放、知己知彼的大国心态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关键词:外国法 比较法 美国法治 西方法治
“美国成功的秘密不在于华尔街,也不在于硅谷,不在于空军,也不在于海军,不在于言论自由,也不在于自由市场——秘密在于长盛不衰的法治及其背后的制度。正是这些让每一个人可以充分发展而不论是谁在掌权。” ——评论家托马斯·弗雷德曼
在第一批清教徒随着“五月花号”靠上北美之岸,来到这片在当时荒凉落寞的土地时,他们心中压抑的热情之火却未被那冰冷和死寂的土地砂砾所扑灭。他们在英国曾饱受残害的经历,使他们抱着满腔的民主共和理论,呼唤建立一个自由、平等而民主的社会。自这批拓荒者上岸并发现黑人劳力的利用价值始,一场血雨腥风式的战斗就注定要拉开帷幕:美国启动了在其文化史、法制史上里程碑式的自我铲剿——废除奴隶制,推开了美国人民对于法治不断求索的正义之门[[[]林达.我也有一个梦想:近距离看美国之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41-50.]]。这场废奴、解决种族问题的战役,勾勒出了美国自由民主平等的法律之长和卓越的人本精神框架,为美国法治基础的形成构建了精神和物质榰柱。跳出这一里程碑事件来看,从美国本土发展史上著名的独立宣言、南北战争、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维护妇女权益,到1971年第26条修正案降低投票资格年龄,美国的发展主线无不是以自由民主平等的法治精神为衬,无不是在其法治的不断进步中取得。其对于自由、民主与平等的践行,体现在其法律体系的方方面面:
一、一切以人权至上
在“五月花号”抵达这片土地上之初,此一行102人便遭遇了这片新土地恶劣天气的折磨,最后挣扎存活的人数只有未足半数的44个。在黑人帮助这些泊来客开垦出大片庄园时,这些白人不仅发现黑人任劳任怨的“营救价值”,更发现了“黑色黄金”的“利用价值”。从此,美国的奴隶问题愈为严峻。但与此同时,另一种意识亦在以微薄的力量竭力抵制这种“大势所趋”——历史铭记了这样一个细节:抓获了黑人准备出售的史密斯船长被马萨诸塞的清教徒逮捕,在当时那种处于草创阶段、整个州几乎一穷二白的时候,马萨诸塞司法机构当即下令运用当地公款将黑人们送回到非洲的家乡,以维护马萨诸塞州清教徒的“道德清白”。至此,人权意识在美国得到启蒙式的发展,并被陆续不断地强化,以致美国白人愿意为了南方州极端种族主义心中的这些“黑外族”而变更自己的国家制度,自我牺牲去成全黑人的自由。尽管种族的涌入使美国白人顿生种种不安全感,联邦监狱里黑人囚犯占据着最多数量的事实也使白人们心惊肉跳,但美国社会却始终在做一步步的接纳,力求给黑人以平等和自由。他们渐渐不再絮叨“分离且平等”的借口,他们和黑人们同挤一部火车和公交车,他们允许黑人孩子和他们的孩子做同桌、做朋友、上白人固有的大学,他们还给黑人以公民的权利,甚至是颁布了明显让自己吃亏、给黑人实惠的“平权法案”。他们没有再记恨南北战争中南北骨肉相残的历史,还有为KKK所迫害的、反奴隶主义者中年轻的白人大学生遭受的戕害。除种族主义以外,电影《刮痧》在给人们带来中美文化差异的巨大碰撞体验的同时,更集中体现了美国的人权理念。与此类似,中国家庭中父母出于善意对孩子进行肢体上的“严加管教”,在美国的法律体制中照样会因父母“虐待”而受到指控[[[]王亚东,司晓博,李龙等.刮痧刮出来的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法制与社会,2008,05(中):226-227.]]。可见美国人不同的文化观念,使得其对于人权的理解具有绝对化的特征,因而其对于人权的理解和定义同我国有别。
二、立法、司法、行政不懈追求公平正义
“分离之墙”[ 源自美国的国父之一、第三任总统杰弗逊1802年所写名言:“我以崇高的敬意注意到,美国人民宣布他们的立法机构‘不得制定确立宗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的法律,因而在政教之间立起了一道分离之墙(a wall of separation between church and state)”。]诠释了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中制宪先贤们的努力,避免了教会干政或政府确立国教之嫌,立法对正义的追求可见一斑。 “阿姆斯达号案”中的黑人来自非洲,在古巴中转,且买家也远在西班牙。看似同美国无关,可美国上下却偏要对它进行裁判,掀起一场全国性沸沸扬扬的司法挑战。该案中,美国国内挑战司法的斗士与船上首领辛盖和其他黑人进行着一次次艰难沟通,法院的大法官们对传统道德观念与新涌现正义的冲突完成了一次次艰难抉择。“阿姆斯达案”在经历了18个月的争执后,参判的最高法院大法官们以6:1的票数确定了黑人得到胜诉,为美国法治体系选择“永远相信公平正义”做好了历史铺垫。对“橄榄球超级明星O.J.辛普森涉嫌杀人案”的结果虽然仍有争议,但是大家仍然有一句话异口同声——“正义实现了”,因为这是对公平正义尊重的结果。可见,美国司法系统对于公平与正义的追求,在法律实体和程序领域中均得体现。
三、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不懈完善全国法律体制
“由于长期生活在一个法治的环境,一般美国人养成了一种近乎于神圣的宪法信仰。把宪法看作是世俗生活的上帝、一部政治的圣经。”[ 引自任东来《美国法治的捍卫者:最高法院的九尊护法神》http://www.gongfa.com/rendlmeiguozuigaofayuan.htm] 在美国,宪法具有凌驾于其他法律的至高神圣性,因此法律冲突、政府执政不当等尖锐问题都相应得到大大缓解[[[]钱福臣. 美国宪法的三个逻辑起点与其制度设计.北方法学,2007,01(5):19-27.]]。不仅如此,美国联邦制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与制衡机制的法治环境还有高效的违宪审查制度作为强有力的后备保障。美国模式的司法审查制度将附带审查落实到具体个案中,同时这种司法审查制度保证了各级普通法院的违宪审查权,确定了在此种审级制度下,当事人逐层上诉过程至最高法院的各级司法机关在审查中一旦发现任何违宪之存在,都有权拒绝对该法律的适用。
四、巩固培养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责任、鼓励民族向心力在法律层面的解读
民众在国家体制中所扮演的“载舟覆舟”角色,使民众法律意识对整个国家法律系统运作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殖民独立前社区自治意识的萌芽在此即堪称典例[[[]齐延安. 美国的法治经验及启示. 法学论坛,2005,20(6):124-134.]]。当时的美国由于身居英国的“远距离操控”,权利的低层枝节出现了明显真空,使一些基层力量开始崛起,自由却又严谨地以一种村镇的形式进行自主管理,社区自治雏形开始形成,而这种自治精神,筑起了美国法治社会得以有序维系的一大支柱。此外,美国民众还有着一种强烈的法律责任感和对公平正义不渝的精神渴求。公民身上具有明显的法律家精神,促使他们不断探究善和真理,公平正义的理念深深植入他们的心胸,他们的思维里扶正祛邪的意识,敦促他们不断反思和找寻从程序到实体的公正,去推动一个良好有序的法治社会。
法治独有的严明效力使美国民众具有明确的意识和责任,也鼓舞了民众追求公平正义的斗志。“米利根案”对美国宪政史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使得连在此之后相隔并不久的动乱频发的时期,都绝无一人敢轻易挑战人身保护权的威严;废奴问题,激起了美国公民对“布朗案”、“玛格丽特·摩根案”、“罗莎·帕克”公交车分离带案等穿连的案件的密切关注;“吉迪恩诉温赖特案”给予底层民众以受公正审判的机会。美国司法系统的以身作则,使美国人进一步了解了美国的司法体制和法治精神,强调了法庭的严肃与权威以及合法程序的必要性,也使法官律师等法界人士进一步深谙一贯以来必须固守的“价值平衡”。美国司法部门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采用司法公开、公民宣誓、公众旁听等形式鼓励对民众的普法教育,家庭、学校、社会对个人法律意识予以潜移默化的培养,这种方式可为我国所借鉴[[[]赵海鸥. 美国法制宣传简况. 中国司法,2012,5:96-99.]]-[[[]史际春. 美国的法治与主流价值观. 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40499
侯美竹;性别:女,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方向:法学。
(作者單位:英国剑桥大学国际法硕士研究生)]]。司法部门通过抽象的法治氛围将民族向心力注入到法律层面,从而引导全民将法治精神与百姓生活融而为一。
参考文献:
林达.我也有一个梦想:近距离看美国之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41-50.
王亚东,司晓博,李龙等.刮痧刮出来的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法制与社会,2008,05(中):226-227.
钱福臣. 美国宪法的三个逻辑起点与其制度设计.北方法学,2007,01(5):19-27.
齐延安. 美国的法治经验及启示. 法学论坛,2005,20(6):124-134.
赵海鸥. 美国法制宣传简况. 中国司法,2012,5:96-99.
史际春. 美国的法治与主流价值观. 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40499
侯美竹;性别:女,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方向:法学。
(作者单位:英国剑桥大学国际法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