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途径的图表式操作策略

2017-10-21 08:47王春玉
教师·上 2017年9期
关键词: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王春玉

摘 要: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途径是开展此项工作的核心要素,通过图表式操作策略,有助于教师更加直观地把握内容与途径,并在教学过程中把二者紧密结合,提高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途径;图表式操作策略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针对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这两部分重要内容,许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研究。在以往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多是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分别进行梳理和探讨,带有一定的机械性,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科教师把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割裂开来,不能把二者作为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的整体来对待,从而无论在认识层面上还是操作层面上都难以获得全面的把握与有效的落实。本文通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途径操作运行图的形式,把内容和途径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加以直观呈现,有利于学科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更有条理地挖掘教学中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并设计和确定相应的途径来实现这些内容,从而形成内容与途径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紧密联结,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得以提升。

一、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即“渗透什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并体现出来的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因素。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

1. 智力因素

感知,是学习者认知活动中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并对学习内容进行一定的思考,形成学习新知的良好准备状态。

记忆,是学习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认知过程,学生的记忆水平和效果对思维、想象和创造活动具有决定作用。学科教师应该了解有关记忆的知识并自觉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诸如记忆过程、记忆的分类等,其中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再认和回忆),记忆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形象记忆、抽象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等。

思维,是学习活动中的核心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學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对于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都蕴含和强调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思维过程。教师需要掌握与思维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其中与学科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主要包括:

(1)思维的过程: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类比。

(2)思维的类型: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3)思维的品质: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等。

想象,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中都必不可少,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水平、完成学习任务都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了解与教学活动联系密切的想象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想象的种类、形式等,其中想象的种类包括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又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想象的形式包括黏合、夸张、典型化、拟人化等。

2. 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不仅对实现智力因素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是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部分。学科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情感,师生双方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对于课堂心理氛围、师生互动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在每一节课教学活动的进行过程中,都可以从两条情感主线来加以体现:一方面,是体现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本身所蕴含的特有情感因素;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对教师、对学科、对学习活动等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喜爱、快乐、自信、自豪等。

意志,对于学生保持学习动机、投入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该了解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意志知识,如意志过程、特征、品质等。

个性,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如动机、需要、兴趣、爱好等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活动的进程,也制约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性格、气质常常会通过合作活动、作答速度、水平和教学事件等方面表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教师教学的节奏、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事件的处理等。

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即“怎样渗透”,是指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因素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设计和展开教学活动的依据,首先在教学目标中梳理和明确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

在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表述(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都包含着观察、记忆、思维的过程、类型、品质以及情感、意志、动机、需要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通过这些因素的科学体现会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的重要中介,教师要通过选择和组织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来保证教学计划和任务的完成。

教学内容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师生互动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信息等。其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中都包含着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例如,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社会、思想品德等学科的教材内容中蕴含记忆、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想象、情绪情感、意志及个性等心理内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材内容中则富含记忆、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具体化等心理内容。endprint

3.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系列的具体实施,由各教学环节构成,主要包括导入、新课、总结和作业几大部分。其中,新课部分又划分为初步感知、理解记忆、巩固练习、变式运用等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和学生的心理过程息息相联。例如,导入过程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动机、兴趣和回忆以形成适度学习准备状态等;初步感知环节的呈现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后续认知加工的深度和广度;巩固练习的数量和种类会影响到学生观察、记忆、思维和个性品质;变式运用会影响到学生思维、想象、创造、情感、个性;总结环节的内容则影响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化水平和学习习惯等。

此外,各教学环节的顺序、层次等,都和学生内部认知过程相关,应该尽可能正确体现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工的序列和规律,促进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4.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每一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既指向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又指向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

讨论法是各学科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会涉及学生的兴趣、动机、记忆、思维、情感以及人际交往等;讲授法包括讲解、讲述、讲演等,在运用过程中会涉及学生的理解、记忆、情绪情感和思维、想象等;问答法的科学运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分析、抽象、概括、比较、系统化等思维过程和敏捷性、深刻性等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意志等;合作探究法会涉及学生的兴趣、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同伴互动等;直观法会涉及学生的注意、观察、思维、动机、情感等;练习法则会涉及学生的记忆、思维、想象、创造、需要、情感和个性等。

5. 教学事件

教学事件是在学科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教学现象,有的和教学目标相关,有的和教学秩序相关。对于教学事件,很多教师常常怀有排斥和抵触心理,会采取忽略、批评等方式草草处理。实际上,每一个教学事件都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如果教师处理得当,会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学科、对教师、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积极感受体验和良好的学习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

6. 信息技术的运用

在信息技术运用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体现学生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一方面,教师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尤其要避免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如内容数量、排列要适合学生的视觉感受,并减少色彩艷丽的背景、动画的无关刺激等。教师也要清楚每一个课件指向学生的具体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成分,如设计某段音频、视频可能指向学生的观察、相关情感、知识回忆、具体化和联想等;设计某个信息框架可能指向学生知识的分类、系统化能力等。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课件时,要与学生的心理过程相统一,有效激发预设的相关心理活动。具体来讲,课件的呈现要避免快速、潦草的播放,在呈现的速度、顺序上要能够合理体现学生的感知、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并配合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共同促进学生学习的动机、情感、认知、意志和个性的发展。

7. 言语、副语言和非言语因素

教师对言语内容的选择、组织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所接收的言语内容的理解、记忆、思维和想象水平,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情绪情感等。教师言语的幽默、智慧和善良不但有助于解决问题、冲突,形成积极的师源性影响,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向情感和良好的性格等。

副语言包括语速、语调、语气等,教师根据言语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副语言加以恰当地运用,不仅会影响到心理氛围的营造,还会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酝酿体验和记忆、思维等活动的水平。

非言语因素对于促进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目光、表情、手势、体态和空间距离等。教师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运用鼓励、探询的目光,恰当呈现富有感染力的表情、手势和体态,在空间上拉近和学生的距离,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动机的激发和保持,影响到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记忆、理解、思维水平等。

最后,在使用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途径的图表式操作策略过程中,学科教师要注意体现灵活性和个性化,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自身风格,对操作运行图加以丰富和完善,以进一步增强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途径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石化教师进修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策略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