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玉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图文并茂,尤其是低年级课文更是配有丰富多彩的图画。这些插图鲜活、直观、富有儿童气息,形象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是课文的第二语言,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插图是学习语文的一把金钥匙,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想象力、思维能力,还能形象理解课文的题意和内容,突破教学的重、难点。遗憾的是一部分教师忽略了这些插图的价值,并没有让它的价值充分体现。那么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最大作用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感知文本的同时, 还要关注课文插图,解读课文插图, 让插图这一 “可视画面” 最优化地服务于课堂。
一、以插图为契机,激趣导入文本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阅读兴趣,小学生就会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低年级教材插图多,色彩鲜艳、形象直观、充满童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们不妨从插图入手,运用生动有趣的插图进行诱导,直接给学生以鲜明的视觉感受,唤起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在新奇、有趣、亲切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2016年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7课《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本课图文并茂,富于童趣,十分适于天性活泼、充满好奇的一年级学生学习语言、认识事物,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文中那幅荷塘图,色彩鲜艳,内容生动有趣,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所以,在理解文本前,我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哪里?都有些什么啊?”接着顺势导入教学:“它们在干什么?说什么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果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他们很快投入到朗读课文的教学活动中。
又如,2016年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中《小猴子下山》一课 ,是一篇以连环画形式编排的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文中5个自然段,配有5幅插图,图文一一对应,以生动形象的连环画向我们展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后来又看见桃子、西瓜、小兔,见一个爱一个,扔下这个去抓那个,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伤心地回家了。我在教学时,逐一出示文中的5幅插图,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图中画的是谁?它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表情有什么不同?”接着引导孩子们质疑:“发生了什么事呢?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动作和表情?”观察和质疑,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学生阅读兴趣非常浓厚。当他们开始阅读这个故事时,特别投入,想到自己想到的问题果然就在故事里,怎能不产生阅读的满足感呢?
二、以插图为窗口,帮助理解文本
低年级教材中的插图,大都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是小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窗口”。这些插图或揭示课文内容,或体现课文重点,或是课文难点内容具体形象的再现。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借助形象的插图,加深学生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有效品读感悟文本。
如《一株紫丁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用儿童的口吻说话,以一株紫丁香為依托,从一个侧面刻画了老师勤勤恳恳,心牵学生的美好形象。诗里洋溢着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是进行尊师爱师教育的好体裁。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出示了课文插图,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思考。
(1)整体感知画面内容:说一说图中主要画了什么人?在干什么?还有些什么事物?(图上画了一位老师正在灯下认真地备课、批改作业,还有一株紫丁香……)
(2)再次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从画面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启发学生从图中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情及身后背景等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说说老师给大家留下的印象(美丽善良、和蔼可亲、勤勤恳恳、工作认真……)。
(3)引导想象:如果你看到这个情景,你会为老师做些什么?(给老师捶背、倒茶、唱歌……)
此时此刻,老师崇高的形象已经牢牢刻印在学生的心灵里,学生对老师浓浓的感激之情被充分唤醒,尊师爱师之情也油然而生,为下文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以插图为媒介,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我深信,在教学过程中发展的想象活动与儿童的言语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图画能打开话匣子,它能让平时沉默寡言、非常腼腆的儿童都开口说话。”确实,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文本不一定完全看得懂,看懂文本中的插图却一点也不难。尤其是那些直观形象,内涵丰富的插图更容易激发学生观察、想象和说话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选择一些趣味性强、贴近学生生活的插图,把握时机创设语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016年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和第三单元教学的是汉语拼音,结合拼音、词语、句子每一课都配以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情景图,是锻炼说话能力的大好资源。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以情景图为载体设计一些口语交际的话题。如在教学第7课《z c s》时,我根据图上熊老师教小刺猬们学拼音的场景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我问:“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当熊老师来教一教小刺猬们学拼音吗?”全班小朋友都大声回答:“愿意!”“那你们觉得熊老师会怎么教?他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孩子们静下来,陷入了思考当中。顺势,我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回答的声音要响亮,话要说得完整,态度要大方;第二,听的小朋友要认真。很快,小朋友们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落落大方地站起来,鞠了个躬,说:“大家好,我是熊老师,今天我来教大家念z 、c 、s。”同学们一下就被他逗笑了,还真的兴致勃勃地跟着他读了起来。有的走到黑板前,指着我写好的板书,有模有样地说:“小刺猬们,请跟我读z ——z——”接着又学着我平日的样子,表扬起读得好的同学,真是太精彩了!endprint
可见,图画真是鼓励学生说话的兴奋剂。教师只要抓住时机,充分挖掘、利用好插图资源,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语境,就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打开语言的闸门,畅享交流的快乐,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
四、以插图为平台,提高写话水平
低年级写话教学是进行习作教学的初始阶段和启蒙阶段,学生一旦对写话产生了兴趣,就为习作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形象、直观,富有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教师若能利用好课文插图,就能帮助学生积累写话素材,迁移文本语言。所以,教师作为教材的二度开发者,应努力挖掘手边的资源,以插图为平台,充分激发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架设起插图与说写之间的桥梁。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清澈的湖水》一课,学到第二自然时,我带着学生细细品味这句话:“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而后,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中的山石,让他们展开想象山石还像什么,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学生沉思片刻,纷纷动笔写了起来。有的写道:“瞧,那块山石就像一匹骏马,扬起马蹄往前飞奔。”有的写道:“这边的山石像一头凶猛的野兽,张大血盆大口,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温顺的小绵羊,静静地站着。”……学生的观察多仔细,想象多生动啊!我想,正是在學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我乘势助推,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此外,学习古诗《赠汪伦》时,我也巧借插图,进行了一次小小的练笔。那天,在学生初步了解古诗意思后,我就让学生再次观察文中插图,想象李白和汪伦分别时的情景,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表情又是怎样的。最后我还要求学生结合插图把古诗改编成小故事。学生很感兴趣,把两人分别时的场景写得十分生动,不但有对话、动作,还有心理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情谊,令人特别感动。借着插图巧妙改写,进一步挖掘了古诗的内涵,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古诗。与此同时,学生的写话兴趣也被充分激发起来,写话水平得到了更大的提高,真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精美的课文插图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随处可见,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认真研读插图,将插图作为备课的一部分,与插图展开有效对话,摆正观图与学文的关系;找准插图的呈现时机,合理利用插图,把插图和课本语言文字的训练结合起来,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让课堂教学更有成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