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支梅
[摘 要]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是众所周知的. 由此可见,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课堂起始阶段的精彩导入,精彩的导入对于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导入的方式、方法并将精彩的导入带到学生面前.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途径与方法
数学教学中各个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也越来越受到数学教师的重点关注. 不过,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解析不够深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很多时候也只是一种形式. 另外,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也使得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参差不齐,这诸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现今数学课堂导入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现状
1. 导入随性拖沓,无实质意义
课堂教学环节中开始部分的导入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设计的,这个过程一般应控制在3~5分钟. 如果导入时间过长将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时间与节奏,以至于预期安排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有的学生还会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 教学工作应该围绕教学任务与目标完成每节课预定的任务与目标.
例如在“关于x轴、y轴以及原点对称点的坐标”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时,如果将数轴三要素、点的表示方法、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画法等已学知识的复习都安排进导入阶段中,那么整个导入阶段就有可能要花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每堂课45分钟,按照这样的时间比例进行教学的话,整节课的教学节奏自然无法有效把控了.
另外,在课堂的导入阶段如果安排的内容与所授知识脱离且并不存在实质上的关联,那么即使这个导入过程异常精彩,它也还是这堂课的败笔,因为这样的导入对于课堂所授内容中问题的发现与探索是不存在积极意义的.
2. 形式单一空洞,固化模式
某些方法在某些情况下进行运用时往往会收到最好的效果,但换一种情形,它就未必是最好的方法了,这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中强调的观点. 大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会采用导入法进行课堂的开始部分. 很多教师在新知识点讲授之前都会检查学生对之前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也是对旧知识的简单复习与巩固,不过很多教师往往会采用比较单一的方式进入新课的讲解,比如:“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知识进行了探究,今天我们将要研究的是……”学生在反复、单一、空洞的导入中往往会觉得厌烦.
3. 导入设计偏离主题
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之前都会做精心的准备,有的甚至将自己要说的每句话都写下来,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的氛围,教师还会将一些小游戏穿插进教学的导入部分. 曾经在二次函数学习的一次公开课中,授课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放了一段音乐给学生继而导入知识的学习. 面对授课教师这样的举动,我们不禁疑惑:这位教师放这段音乐的意图与本课所学有什么关联吗?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始终清晰地知道课堂导入是课堂知识学习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教学内容与目标这两个中心点.
导入途径与方法
课堂导入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教学的条件、学生的理解力等各方面的不同应该呈现出形式上的多样化,直接导入、复习导入、悬念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故事导入、类比导入、演示教具导入、旧知开拓导入、实验操作导入等多种有针对性的、有一定含义的形式都是课堂导入中可以运用的方法. 教师应根据数学课的内容、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进行科学地选择与设计,并运用合适的形式将导入的内容呈现到学生面前. 很多知识之间具备一定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应注重各种导入方式的综合运用,课堂氛围与学习效果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效.
数学概念的学习是所有数学定理、法则学习的铺垫与基础,确定研究对象与任务是概念学习中最为主要的内容. 我们便以概念学习为例进行课堂导入方法的具体研究.
1. 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温故而知新”,此方法的运用主要依赖基本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它能使学生降低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并有效融合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应用.
案例1 “二元一次方程”的导入
对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进行回顾并请学生依据以下例题做出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准确分类.
(1)3x-2;(2)3x-2=5;(3)3x-y=5;(4)x+3=4x-5;(5)x-3x-2=0.
方程:(2)(3)(4)(5); 一元一次方程:(2)(4)(5).
引导学生对(3)进行观察与讨论,可以发现它是方程但却不是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有效导出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二元一次方程.
案例分析 学生在这样的导入中不仅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区别所在,对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也能轻松地掌握.
复习导入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最为广泛的. 教师在运用这一导入法之前应该分析、研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才能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巧妙连接. 另外,教师在运用复习导入法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难点与疑问的挖掘与设置,给学生一定的挑战并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
2. 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就是本课内容、目标、重难点的直接呈现,教师一般简洁明了地将与主题内容相关的问题直接呈现给学生,“点题导入法”是它的另一个称谓.
案例2 “相反数”的导入
师:根据已学知识我们知道整数包含正整数、零、负整数,同理,分数自然也就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有理数正是整数与分数的组合. 今天我给大家引进“相反数”这一新的概念.
案例分析 教师语言平实,目的明确,进行了本课内容的导入.
教师从学生已经尤为熟悉的整数过渡到分数、有理数并导入本课即将学习的相反数,过程简单,但符合加涅的教学理论中告知目标、刺激回忆之前习得性能的规律.endprint
3. 创设情境导入法
创设情境导入法相对来说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资料、现象等入手使学生迅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案例3 “圆”的引入
教师在教学“圆”这一概念之前首先请学生进行生活中圆形实物的联想,车轮、太阳、瓶盖、呼啦圈、硬币等生活中的实物形象很快在学生脑海中浮现. 然后,教师又请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圆,可以用圆规进行画圆,也鼓励学生用其他方式画圆. 其中就有学生用两支笔一根细绳来画圆的,该生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绑在了两支笔上,然后一支笔竖直不动,另一支笔将细绳拉直并围绕中间这支笔旋转一圈画出了一个圆. 教师让该生进行画圆方式的展示并引导学生对圆的特点进行探寻,学生通过这诸多的画圆方式很快得出了圆周上任意一点到圆心距离都相等的这一特点.
案例分析 教师在数学概念导入过程中是一种主导和引领,在引领学生对情境或实物进行观察的时候应帮助学生树立归纳推理的意识与习惯,这正是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最佳体现,学生在教师有意义的引导下明确所学知识正是自己所需要的.
创设情境要注意的是,第一,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例. 例如:教师在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的教学导入中,可以将窗户、门框、折叠衣架等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实物导入课堂,学生的直观感知顿时鲜明了起来. 另外,教师还可以请学生将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在纸上具体作出. 学生在直观感知与实践操作双重的体验中对这类图形的特点建立了更为牢固的印象,而且,学生还能认识到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中特殊的例子,后续学习也因此而埋下伏笔. 第二,概括特点要准确. 第三,概念必要性突出.
4. 旧知开拓导入法
舊知开拓导入法的基础自然就是原有的知识经验. 新概念、新定理以及新的运算推理方法都是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得出的.
案例4 “无理数”的导入
问题1:如果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4,请求其边长.(边长为4的算术平方根是2)
问题2:如果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5,其边长为多少呢?
师:由问题1可得问题2中正方形的边长应为,这个数是我们尚未见过的数,因此我们可以暂称其为非有理数. 因为正方形面积为5是确实存在的事实,那么这个非有理数自然也是客观存在的,可是这个到底是多少呢?它有没有专属的名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诸如这样的一类数——无理数.
案例分析 旧知开拓导入法的理论依据一样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学习主动与否对其产生的学习效果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案例是一个以原有的有理数知识为基础的新知导入过程,学生在具体问题的导入中将无理数这一新的知识体系牢固建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