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及其对教学的影响思考

2017-10-20 02:46李惠忠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学影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李惠忠

[摘 要]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意味着教师需要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由四个部分构成. 基于信息技术素养结构及理解,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培养. 数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对教学的影响通常是基于直觉并结合多个案例进行判断.

[关键词] 初中数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素养;教学影响

信息技术一直是课堂教学的有益支撑,在关注信息技术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时,更需要关注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 因为通俗地说,技术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技术是被人使用的,有什么样的信息技术素养,就会有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运用行为. 而且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只有关照到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才能真正让信息技术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教学手段,否则难免有生搬硬套、机械运用的可能. 纵观此前的许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大部分谈的都是具体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少有上升到信息技术素养角度探讨教学的,在核心素养引领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笔者以为讨论信息技术素养是必要的,研究其对教学的影响亦是迫切的. 本文试以初中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例,谈谈笔者的浅见.

初中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及结构

通常情况下,讨论信息技术的时候是将其视作一个整体的,而从素养的角度来看,对信息技术素养的讨论是建立在信息素养的基础之上的. 有合理的信息素养,才有可能形成合理的信息技术素养. 对于教师而言,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信息发展的实际,自觉接受、内化并运用先进信息解决问题的态度、能力等. 在此基础上理解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则是指在一定信息素养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态度与能力. 由此衍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结构则是: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居中,其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态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这四个方面的具体认识应当是这样的:

对信息技术具有积极的态度. 尽管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撑作用很大,绝大多数数学教师都知道几何画板在图形教学中的作用,都知道PowerPoint在呈现知识以及对应教学环节转变的切换中的便捷性等,但同样要注意的是,也有不少教师对信息技术有一种有意无意的排斥,有的认为运用信息技术耗时太多,不如一支粉笔写画起来那么方便;有的认为信息技术只是虚拟事实,并不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体验情境;有的认为信息技术只是给课堂增加了一些点缀,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从素养结构角度来看,这就是态度问题. 合理的信息技术素养应当是悦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且对新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有一种特别的敏感,比如智能手机在课堂中的运用研究等.

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 在面对新的教学内容时,信息技术素养较深的教师往往会这样思考:本节课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而这样的问题常常会驱动教师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起来. 而如果缺乏这一意识,信息技术则必然游离于教师的视界之外,信息技术也就不可能成为教学的支撑,这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显然是一种损失. 因为对于初中生来说,构建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信息技术的帮助,学生就不能形成数学表象,那会凭空增添许多困难.

信息技术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日积月累. 曾几何时,让人感觉眼花缭乱的幻灯片,在今天的数学课堂上只不过是最基本的应用软件. 基于白板或智能一体机的课堂教学终端,已经集成了数学教学所需要的几乎所有功能,而如果能够借助Flash、Author ware等制作互动性更强的课件或数学模拟实验,会更受学生的欢迎,也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便捷.

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主要来源于实践,这里不展开谈,仅就信息技术简化教学环节略谈一点. 例如在“轴对称”教学中,常见的信息技术运用是呈现轴对称图形,稍复杂一点的是制作对折能够重合的动画,而笔者曾经尝试在计算机教室让学生在用Flash制作的小程序上给出一个简单图形,然后自定对称轴,并画出轴对称图形,这个过程虽然占时略长,但学生相当感兴趣. 在画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学生对轴对称知识的认识远远超过视觉信息的接受.

初中数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

有效培养

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并非天生的,如果真是有意识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那也不能坐等这种能力的自然形成. 笔者在学习、实践、思考的过程中,感觉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培养.

1. 基本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师基本信息技术能力是指在信息技术的视角下,对信息(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获取、加工与应用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视角由信息技术态度和意识决定,基本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的有效途径是进行案例分析. 笔者在教学中常常研究相关报纸杂志上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有时也包括其他学段学科的教学)中的运用. 具体的办法是:在看到一篇相关素材的文章时,先思考如果是自己设计这节课,会在哪些环节的教学中运用哪些信息技术. 待自己的思路成熟之后,再看对方的介绍,看作者的思路是如何的. 记得一次看某位老师的“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笔者的思路是用几何画板逐步呈现地砖,即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图形,以逐步凸显教学重点. 而该老师的思路则是让学生先观察一个铺地砖的过程——一块块三角形的地砖在屏幕上拼成一块地面;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并尝试有所发现;在学生思维遇到困难的时候,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用图形渐变的方式凸显出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图形这一研究对象. 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工对象不断地清晰化,同时又经历了一个从生活到数学的过程. 笔者以为这样的信息技术运用,能让学生更充分地接触到数学本质.

2. 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的培养endprint

教育信息技术能力主要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这里强调“整合”二字. 既然是整合,就不是简单的凑合,笔者所理解的整合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在最需要发挥作用的时候充分发挥作用. 比如,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理解不够深入,尽管已经用描点法在直角坐标系中画了图(具体是利用Excel或其他软件生成图像),但这些学生就是无法有效地将双曲线与反比例函数联系起来. 这时信息技术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笔者的做法是:首先,用Flash制成一个小程序(互动性强一些),预置一个直角坐标系,让学生选择横坐标相差较大的两个数字代入反比例函数,算出纵坐标,从而确定两个点,然后连接. 结果发现是一条直线. 但是这样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显然不科学,于是选两点中间的某一点,结果发现原来的直线会向原点偏折,再选一点,继续偏折,这样便会在学生思维中形成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会向原点偏折的动态表象,这个表象对于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非常有用. 而且笔者也认为,这种基于学生数学知识建构需要而运用的信息技术,才是真正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不能脱离数学学科的本质而进行,信息技术最终是服务于数学学科学习的,数学学习是根,信息技术是养分,忽视了根的需要而空谈养分的供给,没有任何意义. 这一认识,也是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前提.

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对教

学的影响

回过头来再看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对教学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笔者以为,这是一个既具研究价值,同时又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说具有难度,主要是因为教学效果与数学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并非线性对应关系,无法准确判断. 但是我们也知道,在教学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有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可以作为教师反思、判断信息技术运用(实际上是信息技术素养的体现)结果到底如何的依据.

基于教学中的体会、反思与直觉,笔者以为信息技术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在于:第一,其可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形象化.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但也很容易只是形成表面理解. 当教师拥有较合理的信息技术素养之后,其数学教学过程必定生动有趣,学生思维所加工的对象可能是形象、生动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其实真正有效的环节发生在形象生动的背后——思维过程,即学生会因为教师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而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过程更加合理. 第二,促进数学认知的体系化. 在看到信息技术可以让数学知识形象化的同时,还应当看到其在促进学生数学认知体系化方面的作用,这是因为基于形象构建的数学知识在学生的思维中必然印象深刻,这就决定了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会更加容易形成认知结点,从而让知识体系化. 而这种作用通常被教师所忽视,但其可以确认是客观存在的.

当然,由于这一结果难以量化,而基于直觉判断又难免有所偏差,所以需要教师多结合实例进行思考辨别,关于这一点,不再贅述.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影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管理干部随堂听课对教学的影响研究
多元化评价考核对高职基础课程《方剂学》教学的影响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