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楷昤,王建勤
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口语产出的认知加工机制
金楷昤1,王建勤2
(1.大连外国语大学韩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44;2.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加工机制;汉语口语;流利性;准确性;权衡效应
本研究探讨在不同时间压力条件下韩国汉语学习者在口语产出中的权衡效应和加工机制。研究发现,时间压力因素是造成韩国汉语学习者汉语口语产出的权衡效应的主要原因。没有时间压力的口语交际并不会产生权衡效应。但有时间压力必然会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口语交际带来不同程度的权衡效应。此外,时间压力是影响韩国汉语学习者口语产出机制变化的外在因素,而注意力资源的分配则是口语产出权衡效应的内在因素。在注意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学习者必然会以依赖不同的加工机制实现口语产出的质与量的平衡。研究表明,在不同时间压力条件下,韩国汉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规则加工优势和语块加工优势与其第二语言加工特定的脑区密切相关。这些结论对汉语口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言语表达时,由于语言水平、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所谓“权衡效应”(trade-off effect)。根据信息加工理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当学习者在口语表达时,如果只关注口语产出的流利性的话,必然以牺牲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为代价,出现类似“洋泾浜式”(pidginization)的话语。反之,当学习者只注重口语表达准确性时,其结果必然以牺牲流利性为代价,口语表达只言片语,不连贯,甚至造成交际的中断和失败。目前学界关于口语权衡效应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口语产出的任务类型(口头叙述、写作、看图说话等)或任务前计划时间(有无时间准备)或计划条件(有教师的指导和没有教师的指导)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影响的研究。Skehan(1996a)、Foster&Skehan(1997)等研究都发现不同的任务条件与口语权衡效应有一定的关系。Skehan(1996b)研究了无计划时间、10分钟有指导计划(Guided planning)和10分钟无指导计划(Unguided planning)条件对被试口语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无指导计划比有指导计划更有助于提高语言的准确性。Foster&Skehan(1997)研究发现,在简单的叙述任务中,被试可以利用计划时间更多关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相反在复杂的,需要做决定的任务中,被试把很少的注意力分配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上。谭经玲(2008)研究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任务计划对学习者口语表达的影响。研究显示,不同的任务计划条件对被试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上都有不同的影响。陈默(2007)对韩国汉语学习者与汉语母语者的停顿表现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者的差异主要在于停顿的次数、停顿前音节的延连量。陈默、王建勤(2008)进一步对韩国、中国发音人的汉语独白口语语料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韩国人无声停顿的次数、停顿前后音节高音点和低音点的设置都高于汉语母语者,平均语流长度短于汉语母语者。高若瑜(2009)指出在汉语口语学习的过程中,与韩国学习者相比,欧美学习者更愿意练习口语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在课堂上使用口语的频率更高。李海燕等(2003)的研究则表明,韩国学习者在“自我介绍”这类题型中的表现要劣于欧美学习者,而在“朗读”这类题型中韩国学习者则明显占优势。
然而,上述研究很少涉及学习者口语表达的认知加工机制对口语流利性和准确性的影响。但是,Skehan提出的“双模式系统”(dual-mode system)为我们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口语表达的权衡效应提供了理论框架。Skehan(1996a)指出,第二语言学习者具有两种不同的加工模式,即“基于样例的加工机制”(exemplar-based processing mechanism)与“基于规则的加工机制”(rule-based processing mechanism)。这两种加工机制是平行并存的关系。当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需要快速回答问题,立即对对话做出反应时,往往使用一些固定的搭配,采取基于样例的加工机制,这种情况多属于自动加工。当言语交际需要更多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时,则需要借助基于规则的加工机制,属于控制加工。Skehan还指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不同交际环境,面对不同的交际压力会在这两种机制之间进行转换。但是这两种加工机制的转换并非如此简单。在交际压力大的情况下,学习者的口语产出既可能利用基于样例的加工机制,也可能依赖基于规则的加工机制。一旦他们掌握了规则,就会通过“句法化”(syntacticalization)来形成样例,以提高表达的流利性。但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由于注意和记忆资源有限,基于规则的句法化过程要困难得多。此外,Skehan(1998)认为,时间压力因素也会对言语交际产生影响。
时间压力是指完成任务所给的时间的长短,时间越短,交际压力越大,时间越长交际压力越小。按照Skehan的观点,时间压力越大,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口语产出会更多地依赖基于样例的加工机制,以保持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的平衡,相反,如果完成任务的时间给得越长,或没有时间压力,学习者的口语产出就会在保持流利性的同时对口语产出的准确性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也就是说,可以更多地利用基于规则的加工机制。但是,在学习者汉语水平比较低的条件下,学习者的口语产出很难实现流利性和准确性的平衡,因此,他们不得不通过两种机制的转换应对复杂的口语交际任务。
那么,不同汉语水平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不同的口语交际任务中,在不同的时间压力下是如何实现口语产出的流利性和准确性之间的平衡的?学习者是如何通过认知加工机制的转换实现口语表达流利性和准确性的平衡的?本研究试图在Skehan的理论框架下,从韩国学生汉语口语产出的“权衡效应”入手,通过实验研究来探讨上述问题。
为了考察学习者汉语口语产出的权衡效应,本研究主要探讨三个问题:1)考察不同时间压力对学习者汉语口语产出流利性和准确性的影响;2)在不同加工任务条件下,学习者在线加工机制的选择对汉语口语产出流利性和准确性的影响;3)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在不同时间压力和不同加工任务条件下口语产出的权衡效应。
2.1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2×2×3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因素一为口语产出任务类型,为被试内变量,分为两个水平,即基于规则的口语产出任务和基于语块的口语产出任务;因素二为时间压力,为被试间变量,分为两个水平,即有时间压力组和无时间压力组;因素三为汉语水平,为被试间变量,分为三个水平,即低水平和高水平学习者,以及汉语母语者(参照组)。
因变量为学习者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口语流利性以平均语速,即每分钟口语产出的音节数为测量指标。口语表达准确性以差错率,即错句数与句子总数的比值为测量指标。
2.2 被试
参与本研究的被试是母语为韩语的韩国汉语学习者。低水平和高水平韩国汉语学习者各20名,然后按照时间压力变量(被试间)分别将低水平和高水平韩国汉语学习者分为有时间压力组10名,无时间压力组10名。
低水平韩国汉语学习者来自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一年级或速成学院A班,汉语学习时间为3个月至11个月;11名女生,9名男生,平均年龄为21岁。高水平韩国汉语学习者来自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四年级或速成学院C班,汉语学习时间为3年以上;18名女生,2名男生,平均年龄为27岁。汉语母语者20名,汉语普通话水平都在二级甲等以上;14名女生,6名男生,平均年龄为27岁。
2.3 实验任务
本实验均采取口头组句的实验范式。由于“时间压力”是被试间变量,因此,两组被试分别参加无时间压力条件下和有时间压力条件下的口语产出任务。无时间压力口语产出任务条件下,被试完成任务的时间没有限制,有充分的时间计划口语产出任务。在有时间压力口语产出条件下,要求被试在5000毫秒内完成口头组句任务。为了考察有时间压力对加工机制的影响,避免“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和“地板效应”(floor effect)本研究在预实验中选择了三个时间压力指标(4000毫秒,5000毫秒,6000毫秒),发现5000毫秒在一定程度上对初级和高级学习者都会产生时间压力的影响,因此,本实验中采用5000毫秒来测量时间压力效应。
此外,由于“口语产出任务类型”是被试内变量,因此,所有被试都参加“基于规则”和“基于语块”的两种口语产出任务。该任务选取了40个简单句,每个句子分成三部分并随机排列,要求被试准确、快速组合成合法的汉语句子。
2.4 实验材料
基于规则和基于语块的口语产出任务的实验材料,每个句子的句长均为10个字,并通过E-prime软件逐句呈现。所有实验用句中的单词和语法项目,均事先确认所有被试已经掌握。此外,所有单词均用拼音标注。
基于规则的口语产出任务采用“即时的注意语言形式”(Focus on form)。Long&Crookes(1991)认为仅仅依靠大量可理解的输入并不能使学习者达到较高的语言准确性,在语言交流时,随时注意语言的形式,解决语言表达准确性问题。因此,本实验选择汉语动态助词“了”“着”“过”作为实验材料。本任务选取20个简单句,如:“了//刚才我吃//一碗饭”。要求被试将随机排列的句子成分组合成合法的句子。
有研究表明,在口语交际中,当需要对对话做出快速回答和反应时,说话者往往使用一些“预制语块”(prefabricated chunks),而且可以提高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因此,本实验基于语块的口语产出任务,根据王文龙(2013)中的《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块项目初表》选择了“三字组”的语块,如“到时候、没问题、尽可能”等,组成20个随机排列的简单句子,如:“一定//只要我努力//没问题”。要求被试尽快组合成合法的汉语句子。
2.5 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被试分成两组,即有时间压力组和无时间压力组。然后各组被试按照汉语水平分成两组,初级组和高级组;为了减少韩国被试者的负担,主试使用韩国语进行全过程的指导。
第二阶段,基于规则和基于语块的口语产出任务实验过程相似,实验材料通过电脑和E-prime软件呈现。首先在屏幕中央呈现注视点“+”300毫秒,注视点消失后在屏幕中央出现一个汉语句子的三个部分,要求被试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在不同的时间压力条件下,将三个部分组成一个句子并大声说出该句子,整个实验包括5个练习项和40个测试项。无时间压力组被试均参加基于规则和基于语块的口语产出任务(总共40道题)。由于没有时间压力,被试完成一个句子的组句后,按F键就可以进入下一组句任务。有时间压力组的被试要在5000毫秒时间内完成一个组句任务。(详见图1)
无时间压力组实验材料与有时间压力组相同,总共40道题,每个句子呈现5000毫秒,5000毫秒后自动进入下一组句任务。要求被试在5000毫秒内说出正确的句子,如果被试什么都没说,在数据分析中算错。
图1:有时间压力任务实验程序图
3.1 不同时间压力与口语产出任务类型对口语表达流利性的影响
我们首先计算了实验过程中收集到不同时间压力条件下的被试的语速指标的均值数据,包括平均值和标准差,计算结果见表1。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口语产出任务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1,54)=2.384, p=.128 > 0.01),汉 语 水 平 的 主 效 应 显 著 (F(2,54)=30.727,p=.000<0.01),时间压力的主效应显著(F(1,54)=96.001,p=.000 < 0.01),有时间压力的口语产出的语速显著快于无时间压力的口语产出语速。口语产出任务类型与汉语水平的交互 作 用 不 显 著 (F(2,54)=1.001, p=.374 >0.01),汉语水平与时间压力的交互作用显著(F(2,54)=6.198,p=.004 < 0.01)。口语产出任务类型与时间压力的交互作用显著 (F(1,54)=21.286,p=.000<0.01),口语产出任务类型、汉语水平和时间压力三者的交互作用显著(F(2,54)=13.920,p=.000 < 0.01)。
表1:在不同时间压力下学习者口语语速的平均值(SD)
对三重交互作用做简单效应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初级水平韩国汉语学习者不同口语产出任务的语速在无时间压力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即基于规则的口语产出语速比基于语块的口语产出语速快;高级水平的韩国汉语学习者的不同口语产出任务的语速在无时间压力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即基于规则的口语产出语速也比基于语块的口语产出语速快;同样,汉语母语者不同口语产出任务的语速在无时间压力水平上差异显著(p=.023),但其基于语块的口语产出语速比基于规则的口语产出语速快。这一点与韩国汉语学习者不同。这一结果说明,无论是初级学习者还是高级学习者的口语产出都表现出显著的任务类型效应,即在无时间压力的条件下,韩国汉语学习者基于规则的口语表达要比基于语块的口语表达更流利。而汉语母语者则相反,基于语块的口语表达要比基于规则的口语表达更流利。详见图2。
图2:在无时间压力下,口语产出任务类型对口语表达流利性的影响
此外,初级水平韩国汉语学习者的不同口语产出任务的语速在有时间压力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即基于语块的口语产出语速明显快于基于规则的口语产出语速;高级水平韩国汉语学习者的不同口语产出任务的语速在有时间压力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即基于语块的口语产出语速快于基于规则的口语产出的语速;同样,汉语母语者不同口语产出任务的语速在有时间压力水平上也存在显著差异(p=0.023),但与韩国汉语学习者不同的是,汉语母语者基于规则的口语产出语速快于基于语块的口语产出语速。详见图3。
图3:在有时间压力下,口语产出任务类型对口语流利性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无时间压力和有时间压力两种条件下,韩国汉语学习者,包括汉语母语者的口语产出表现完全不同(见图2和图3)。在无时间压力条件下,韩国汉语学习者基于规则的口语表达流利性好于基于语块的口语表达流利性,而在有时间压力条件下,则相反。其次,汉语母语者在无时间压力条件下,基于语块的口语表达流利性要好于基于规则的口语表达流利性。与韩国汉语学习者的趋势相反。这意味着,相较于无时间压力条件,在有时间压力的条件下,韩国汉语学习者口语产出所依赖的加工机制不同,汉语母语者所依赖的口语加工机制与在无时间压力条件下也不同。
3.2 不同时间压力与口语产出任务类型对口语表达准确性的影响
由于母语者在两种时间压力条件下的口语产出均无差错率,所以,在此仅对低水平和高水平学习者的口语产出差错率进行方差分析。(见表2)。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韩国汉语学习者在不同口语产出任务类型上,其差错率的主效应不显著(F(1,36)=0.707,p=.406>0.01),汉语水平的主效应显著(F(1,36)=10.257,p<0.01),即低水平学习者差错率明显高于高水平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差错率。时间压力的主效应显著(F(1,36)=27.952,p=.003<0.01),即无时间压力条件下,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差错率明显低于有时间压力条件下口语产出的差错率。汉语水平与时间压力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F(1,36)=0.10,p=.920>0.01)。
表2:不同时间压力下学习者口语产出差错率的平均值(SD)
图4:无时间压力条件下不同口语产出任务对口语表达准确性的影响
口语产出任务类型与汉语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F(1,36)=0.314,p=.579>0.01),与时间压力的交互作用显著 (F(1,36)=12.268,p=.001<0.01),口语产出任务类型、汉语水平和时间压力三者的交互作用显著 (F(1,36)=5.673,p=.023<0.05)。
对三重交互作用做进一步的简单效应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低水平韩国汉语学习者不同口语产出任务的差错率在无时间压力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即基于规则的口语产出差错率显著低于基于语块的口语产出差错率;高水平韩国汉语学习者不同口语产出任务的差错率在无时间压力水平上的差异显著(p<0.05),即基于规则的口语产出的差错率也同样低于基于语块的差错率。这就是说,无论是低水平学习者还是高水平学习者在无时间压力条件下,均表现出显著的口语产出任务类型效应。但是,这一结果说明,在无时间压力条件下,学习者的口语产出更多依赖的是基于规则的加工机制。
在有时间压力条件下的口语产出差错率的简单效应检验表明,低水平韩国汉语学习者不同口语产出任务的差错率在有时间压力水平上的差异非常显著(p<0.05),即基于规则的口语产出差错率显著高于基于语块的口语产出差错率;同样,高水平韩国汉语学习者不同口语产出任务的差错率在有时间压力水平上的差异也非常显著(p<0.05),其趋势与低水平韩国汉语学习者相同。(见图5)
图5:有时间压力条件下不同加工机制对口语准确性的影响
上述实验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了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韩国汉语学习者口语产出在两种时间压力条件下的表现截然不同。具体而言,在无时间压力条件下,无论是低水平韩国汉语学习者还是高水平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口语表达均未表现出权衡效应。这种权衡效应只有在有时间压力下才会产生。二是,无论是韩国汉语学习者还是汉语母语者在不同时间压力条件下的口语产出机制不同,而且韩国汉语学习者与汉语母语者在两种时间压力条件下的口语产出机制也不同。显然,时间压力因素是造成学习者口语产出权衡效应以及影响口语产出加工机制变化的重要因素。
4.1 韩国汉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权衡效应
上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韩国汉语学习者口语产出在不同时间压力条件下的表现比较复杂。当我们把韩国汉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流利性和差错率(或正确率)结合在一起分析时,我们发现,在无时间压力条件下,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口语产出更倾向于基于规则的认知加工,而这种加工机制不仅促进了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即口语表达语速的提高,与此同时,学习者口语表达的正确率也得到提高。(见图2与图4)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韩国汉语学习者在无时间压力的条件下不存在所谓“权衡效应”。但是,在有时间压力条件下,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口语产出,无论是基于规则的口语产出,还是基于语块的口语产出,其表达流利性都得到促进和提高。但是,口语表达的差错率却提高了,或者说,口语表达的正确率下降了。(见图3和图5)这就是说,韩国学生口语产出在有时间压力条件下产生了权衡效应。正如Skehan(1998:142)指出的那样,“时间压力会影响学习者在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之间注意力资源的分配”。也就是说,之所以时间压力因素会使韩国学生汉语口语表达产生权衡效应,是因为,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而言,他们在有时间压力条件下会对口语表达的流利性投入更多的注意力资源,这必然造成口语表达正确率的下降。而在没有时间压力条件下,口语产出不存在注意力资源的限制。虽然汉语母语者的注意力资源也是有限的,但是他们不必投入更多的注意力资源,因此能够实现口语表达流利性和正确性的平衡。而这一点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4.2 韩国汉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加工机制
4.3 韩国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母语者口语产出加工机制的差异
从上述方差分析的结果中,我们看到,尽管在两种不同时间压力下的口语产出任务中,汉语母语者并不存在权衡效应,但是在两种不同时间压力条件下,汉语母语者的口语表达的加工机制也是有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趋势与韩国学生汉语口语表达的加工机制的变化趋势不同。汉语母语者在无时间压力条件下基于语块的口语加工机制更具有优势,而韩国学生在这种条件下,语块加工不具有优势。这二者的差异可能与韩国学生采取的加工策略有关。因为汉语动态助词只有三个(了、着、过),位置固定,组句任务相对简单。因此,基于规则的口语表达比基于语块的口语表达更流利。而汉语母语者则显示了口语表达语块加工的优势。在无时间压力条件下,汉语母语者与韩国学生的口语表达的流利性相比,并没有显示出语块加工的优势,反而体现了基于规则加工的优势。(见图3)我们依然认为这与是汉语母语者采取了韩国学生在无时间压力条件下所采取的加工策略有关。那么,为什么韩国学生在有时间压力条件下采取的加工机制和汉语母语者不同?按照Ullman(2001)观点,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脑加工机制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句法加工的脑区不同。母语者句法加工的脑区主要是额叶和顶叶,而词汇的加工主要是颞叶。前者的加工是基于计算的加工机制,后者是基于联想的加工机制。第二语言学习者关键期后学习第二语言,由于额叶和顶叶句法加工机制的“固化”(entrenchment),更多的依赖颞叶,即依靠联想机制加工句法。按照这一假设,韩国学生在有时间压力条件下的语块加工优势正是基于联想加工机制,因而在口语表达流利性上好于基于规则的,或者说,基于计算的加工机制。
根据上述分析与讨论,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时间压力因素是造成韩国汉语学习者汉语口语产出的权衡效应的主要原因。没有时间压力的口语交际并不会产生权衡效应。但有时间压力必然带来口语交际的压力,这种压力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必然带来不同程度的权衡效应。结果是口语交际顾此失彼。这个问题是在汉语口语教学中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时间压力因素是影响韩国汉语学习者汉语口语产出机制变化的外在因素,不同时间压力,学习者口语表达的加工机制也不同。而注意力资源的分配是产生口语产出权衡效应的内在因素。不同的口语产出任务会导致注意力资源分配的不同,在注意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学习者必然会依赖不同的加工机制实现口语产出质与量的平衡。
3)在不同时间压力条件下,韩国学生汉语口语产出的规则加工优势和语块加工优势与其第二语言加工的脑区相关,基于规则的加工优势与其基于计算的脑加工机制相关,但韩国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在有时间压力条件下,并没有体现出这种加工优势。而语块加工的优势与基于联想的脑加工机制相关。
4)研究还表明,对于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在无时间压力条件下基于规则的口语产出训练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学习者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这意味着,口语产出作为技能训练,通过规则操练是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的。但是,按照技能习得理论,基于语块加工的口语产出训练会加快口语技能的自动化加工,从而会更有效地提高学习者口语表达能力。这一结论对汉语口语教学具有实践意义。
陈 默 2007 韩国留学生汉语句子停延习得的实验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华文教学与研究)(2):25-32.//Chen Mo 200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honetic pauses in Chinese sentences by South Korean students and Chinese students[J].Journal of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Jinan University(TCSOL Studies)(2):25-32.
在企业管理中,海归新生代企业家的思维模式通常带有“解剖”性质,更习惯性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解,了解企业已经具备哪些要素,还缺少哪些要素,会为实现战略目标制定一个详细的规划。这不再同于传统的“摸着石头过河”参考周围人的做法的形式,而是变成了为企业找到一个“导航仪”,选取目标,制定路线。对于出现的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多数新生代企业接班人是海外学成归来,具有一定的西式思维模式,做事风格也就与企业原有的模式不同。
陈 默,王建勤 2008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口语产出韵律边界特征的个案研究[J].汉语学习(4):102-108.//Chen Mo&Wang Jianqin 2008 A case study of prosodic boundary features of spoken Chinese output[J].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4):102-108.
高若瑜 2009 欧美学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口语流利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Gao Ruoyu 2009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Fluency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of European&American Students[D].M.A.Thesis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李海燕,蔡云凌,刘颂浩 2003 口语分班测试题型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4):79-89.//Li Haiyan,Cai Yun ling&Liu Songhao 2003 A study of the item types of oral placement tests[J].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4):79-89.
谭经玲 2008 任务构想对口语表达流利性、准确性及复杂性的影响[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112-115.//Tan Jingling 2008 The effects of task planning on fluency,accuracy and complexity in oral production[J].Journal of Xinjiang Education Institute(1):112-115.
王文龙 2013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块构建研究[D].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Wang Wenlong 2013 A Study of Chunks in Elementary Level CFL Teaching[D].Ph.D.Thesis of Peking University.
Carr,T.H.&T.Curran 1994 Cognitive factors in learning about structured sequences[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6(2):205-230.
Foster,P.&P.Skehan 1997 The influence of planning on performance in task-based learning[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8(3):299-324.
Long,M.&G.Crookes 1991 Three approaches to taskbased syllabus design[J].TESOL Quarterly 26(1):27-55.
Skehan,P. 1996a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and task-based instruction[A].In Willis,J.&D.Wills(eds.).Challenge and Changes in Language Teaching[M].Heineman:17-30.
—— 1996b A frame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sk-based instruction[J].Applied Linguistics 17(1):38-62.
—— 1998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llman,M. 2001 The neural basis of lexicon and grammar in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The declarative/procedural model[J].Language and Cognition 4(2):105-122.
Research on the Cognitive Processing Mechanism of L2 Learners'Oral Production of Chinese
Kim HaeRyeong1,Wang Jianqin2
(1.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Liaoning,Dalian 116044,China;2.Center for Studies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processing mechanisms;oral Chinese;fluency and accuracy;trade-off effect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trade-off effects and processing mechanisms of South Korean students’oral production of Mandarin Chinese.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time pressure is the major factors which caused the trade-off effects in the oral production of Chinese.However,no trade-off effects occurred if the learners conducted oral communication tasks without time pressure.In contrast,the effects appeared when the learners performed oral production task with time pressure.In addition, the time pressure is only an external factor that influences the learners’oral production,and the internal factor is the allocation of the learner’s attention resources.Due to the limit of the resources,the learner will rely on different processing mechanisms in order to make balance between the fluency and accuracy of oral production.The study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learner’s processing advantages of oral production based on rules or chunk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rain areas of second language processing according to Ullman’s declarative/procedural hypothesis.The conclusions above should be useful for the oral Chinese teaching.
H195.3
A
1674-8174(2017)03-0001-10
附录一:基于规则的口语产出任务实验材料
序号实验材料那个人从来没坐/过/飞机实验材料他没有吃/过/韩国的烤肉昨天弟弟买/了/两本词典老太太看/着/心里很舒服玛丽和我看见/了/王老师我爸爸穿/着/一件白衬衫玛丽已经看/过/这本小说比利已经看/过/中国电影昨天晚上下/了/很大的雨我们已经忘记/了/那件事教室黑板上写/着/几个字上周我遇到/过/有名的人最近他骑/着/一辆自行车刚才我爸爸吃/了/一碗饭去年我同学去/了/动物园大家都没去/过/首尔公园让学习者试/着/写英文日记我们旁边站/着/两三个人1 2 3 4 5 6 7 8 9 1 0我们听/过/很多传统音乐序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今早我在路上丢/了/钱包
附录二:基于语块加工机制任务的实验材料
序号1 2 3 4 5 6 7 8 9 1 0实验材料汉语语法/不一定/都很难李老师今天/不怎么/舒服学外语/离不开/好的词典我们/不得不/让他们离开这味道/真的使人/流口水我希望你/快点儿/好起来只要我努力/一定/没问题我/没想到/他这样喜欢我我总是/忍不住/对他发火考古队/一大早/就行动了序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实验材料我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尽可能/留下/所有的职工他/这两天/身体不太舒服这本小说/越看越/有意思他/一句话/都没说就走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故乡这块儿布料/质量/还可以我没有/完全对他/说实话说起来/我们还是/好朋友男人/有时候/就像个小孩
【责任编辑 匡小荣】
2016-12-28
金楷昤(1983-),女,韩国人,大连外国语大学韩国语学院外教,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电子邮箱:kailingkim@163.com。王建勤(1955-),男,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电子邮箱:13901139374@139.com。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语二语口语能力习得与高效率教学模式研究”(12AZD113)//Key Project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Research on L2 Learners’Oral Proficiency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odel”(12AZD113)
①感谢匿名审稿专家和编辑部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