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探索

2017-10-18 22:33郝一洁张健王俐凤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郝一洁+张健+王俐凤

摘 要: 通过走访座谈,从班级的招生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四个方面进行调研。调研结果表明:良好的校企合作背景是教改试点得以推进的基础; 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的改革是现代学徒制模式落实的关键;小班化、导师制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继续推进改革迫切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国家政策要保障落实联合招生;二是现有的校企联合培养缺乏稳固长远开展的基础。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教学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4-0001-05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1]。自此,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环境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和经济贸易系在各系部进行了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探索。2014年8月《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招生时学生的员工角色定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四个方面阐述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2]。笔者从现代学徒制班的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四个方面,通过走访座谈、课堂听课、查看教学文档资料等方式,逐一对各系部的现代学徒制教改试点班级进行了调研。

一、各系部现代学徒制教改的主要做法

(一)建筑工程系

在已有工程造价专业大二学生基础上,采取自愿报名和择优选择相结合,选拔40名左右的学生组成“鲁班造价班”,期间,系部引入的合作企业湖北荣耀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安排技术专家全程参与选拔。组建后,分成8个小组,每组配备企业师傅和专业教师各1人。

因为合作企业是入系企业,企业负责人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多次被评为学院优秀兼职教师,所以企业对系部的教学工作支持很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到学生的顶岗实习,该企业都有指导和帮助。对于现代学徒制“鲁班造价班”更是积极参与,从班级组建、教学实施、造价能力等级证书认证和学生实习、就业以及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都积极主动地参与。

“鲁班造价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特色是,在普通造价班人才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三大项由企业提供的真实工程造价任务为载体的三个综合性学习项目,这三个项目的学习方案均由企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设计,而且三个项目也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该项目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包括周末和寒暑假,在以企业为主组建的实训室学习完成,并可以随时得到企业师傅的指导。

学院所有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均参与了该班级的人才培养过程,尤其是他们和学生一样全程参加综合性学习项目,使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为保障现代学徒制模式的顺利实施,以合作企业为主联合系部组建了专门实训室,“鲁班造价班”学生日常听课之外的时间都在实训室进行学习,实训室管理和学习指导以企业师傅为主,专业教师为辅,专业教师参与辅导也参加全程的学习。企业在该班级设有奖学金,项目任务的完成由系企共同验收,根据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颁发由系企认证的工程造价能力等级初、中、高级证书。因为合作企业在区域行业内有较高的专业影响力,该证书对学生就业有很大帮助。合作企业也会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优先接受该班级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

(二)環境工程系

环境工程系现代学徒制班招生信息公布在学院的招生简章上,新生报道后,针对全系学生,由入系合作企业湖北山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面试选择10-20名学生组成“山鼎现代学徒制班”。入选学生可获得学费资助和每月生活补贴,参与公司实际项目工程工作的还有相应的报酬。

合作企业湖北山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相关专业人才方案的研究制定和课程开发,企业技术人员还根据需要对一些专业课程提供实践案例、参与教学设计和课程实施,并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进行考核。

系部教师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企业优秀的技术人员担任学生师傅,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系部教师也兼任企业工程师或技术员,除参加企业实际工程业务活动外,还和企业联合开展了多项技术研发。合作企业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相应的系部教学工作考核。系部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了持续提升。

系部和企业,企业和学生均签有相应的协议,班级组建后,企业为每位学生安排有师傅,且三年期间还根据岗位进行适度轮换。学生平时分散在各自的专业和班级里按照专业人才方案上课。课余时间包括寒暑假,学生均在公司见习、实习或工作,在公司期间的所有活动均有公司师傅管理。毕业后为企业服务至少3年,学生若有其他原因毕业时不在公司就业的,退还在校期间接受的资助和补贴费用。

(三)汽车工程系

汽车工程系是学院的第一大系,具有深厚的汽车产业和行业背景。先后与深圳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司等多个企业开展了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人才培养合作(以下分别叫做深圳东风班、东风本田班、一汽大众班、东风公司班),还与以德系五大车企为后盾的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开展了中德汽车机电技能型人才培养合作项目“中德SGAVE实验班 ”。这些现代学徒制教改实验班,既有相一致的做法,也因为合作企业的要求不同,又各具特色。

将各类现代学徒制班招生信息公布在学院的招生简章上,新生报道后,根据合作企业的人数要求,面向全系学生,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通过笔试和面试选拔后组成班级。笔试由企业或者系企协商出题考核,面试一般由企业考核完成。其中,“中德SGAVE实验班 ”每年30人,一直维持不变,其他班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每年人数有变化。

深圳东风班、东风本田班、东风公司班人才培养方案由系企双方多轮研讨后共同确定,企业对专业课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一汽大众班,一年级随普通班上公共和专业基础课,二年级按照企业的教学大纲上专业课。这几个现代学徒制班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除东风汽车班的部分专业课程由企业技术专家直接上课以外,其他班级的校内课程都是由系部专业教师承担。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各合作企业都提供了相应的实践案例和一定的技术资料。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都不再是单纯的理论学习,而是努力实现向行动导向、教学做合一的方式。

“中德SGAVE实验班”所有专业课均按照代表企业各国国际合作机构所指定的8个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由企业专家和所有参与该项目的学校教师共同研讨并开发设计,课程内容由浅入深,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做合一,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每学年的专业课程考核,按照1名来自德系汽车4S店的技术专家和1名专业教师的搭配,组成若干考核小组,对每一位学生在实车上设置故障进行考核验收。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教改探索的过程中,一方面系部主动把专业教师派往包括合作企业在内的各类汽车企业进行学习,所有的合作企业也乐于接受专业教师的兼职锻炼。其中,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还对“中德SGAVE实验班 ”的专业教师进行了严格的挑选,并安排有系统的培训计划和活动。通过现代学徒制的教改实验,汽车工程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持续的提高。

汽车工程系所有现代学徒制班教学运行机制,总体上采取了2+1的模式,即2年在校内完成公共平台课和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1年到企业进行系统的企业认知见习、实训和顶岗实习。在校内的教学运行和管理以系部和专业教师为主,在企业的一年,以企业师傅管理为主,但系部仍然给学生安排有指导教师。毕业时只要学生愿意,可在相应企业就业。其中东风公司班,入校时企业和学生签订合同,企业安排有专人全程参与教学和管理,毕业后直接到东风公司相关企业实习就业。

(四)机电工程系

机电工程系主要是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探索。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每年招生在40人左右,所有学生从来校报到之日起,就算进入现代学徒制班学习。学生一入校,即被划分为5人左右的学习小组,每组配有一名专业教师作为大学3年的专业学习师傅。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教改,最显著的特点是其重构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师徒制”教学模式和课程成绩的产品导向综合评价方式。

专业教师联合地方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认真分析了模具设计、制造的典型工作过程后,课题组基于“模具结构设计—模具零件加工—模具装配调试”这一模具行业典型工作过程,构建了由8门任务导向的项目化专业课程,组成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全面取消了专业基础课,融合以往专业基础课、技能实训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内容,以项目引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特别强调以知识和技能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为目的展开教学。学生在8个项目中需要完成7套模具设计、2副模具制造,反复训练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大幅提高。

“师徒制”教学模式是指由一名教师(师傅)带领5名左右学生(徒弟)完成8门项目化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习相当于“上班”,“师傅”的工作就是给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布置工作,并带领、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完成工作任务的解决方案,在寻找过程中学习有关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

产品导向综合评价方式指学生成绩的评定是面向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作品,融入企业产品验收标准,综合学生学习过程(考勤、安全、团队、创新、5S等)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和课程最终对产品的考核环节,会邀请部分企业技术专家参与指导。

“师徒制”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将原来的专业学科课程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进行模具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能力,必须具备基于产品设计和制造工作工程的整体性思维能力。为此,系部建立了以项目能力提升为主线的师资培训体系。专业每年组织1次专任教师项目能力提升培训,针对教师在模具设计与制造流程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经过2轮培训,丰富了专任教师的实践经验,大部分教师具备指导学生从设计到制造全项目流程的能力。

在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联合重构课程体系之后,学生无需选拔,一入校即进入现代学徒制班学习,并被分配入一个5人左右的学习小组,今后的专业学习主要由小组的指导教师即师傅负责。具体教学实施,除课程组统一的进度安排之外,具体的学习时间、地点,主要是各组师傅根据情况自行确定。部分课程前期开展少量集中学习或实训,再由“师傅”分散指导自己的“徒弟”,最后一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以企业师傅管理为主,学校专业教师为辅。

(五)经济贸易系

经济贸易系会计专业自2015年开始試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班级组建主要针对会计专业几百名大一新生,经笔试和面试遴选出了36名会计“学徒”,单独组班。其中,面试邀请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参与。班级组建后按照6人一组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配有一名业务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和一名来自企业的会计师(称兼职教师)作为学生专业学习的导师或者叫师傅。

专业教师联合企业财务专家重新按照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成长过程,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新开发设计了任务驱动的专业课程内容,全面实施了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企业财务专家定期对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意见,参与每门课程的学生见习和实习指导工作,并结合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了不少到企业见习或课余时间(包括寒暑假)到企业实习的机会。

会计专业通过现代学徒制班的教学改革,不仅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切实建设起来一支专兼结合,深度融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一方面,为保障现代学徒制会计试点班的教学质量,会计专业教师定期深入企业财务岗位进行实践锻炼,还经常联合企业财务专家针对“现代学徒制班”专业课程的教学深度、教学模式和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进行探讨。企业财务专家还定期为试点班开展讲座,给课程教学提供实践案例和教学建议,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习实践机会。

另一方面,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财务工作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会计专业教师以自己扎实的政策理论功底,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些在会计核算、纳税实务、资金筹划方面的新问题。

从班级的组建到学生毕业实习始终有企业指导教师参加。课程的教学实施以专业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主要部分参与课程考核。在毕业顶岗实习之前的阶段,各小组导师随时给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并定期与所指导学生进行座谈。学生见习、实习阶段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

二、各系部教改的几点启示

通过走访调研,笔者发现,五个系部围绕现代学徒制模式开展的教学改革,无疑对系部尤其是相关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队伍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教改试点班的职业技能考证一次性通过率较普通班大幅度提高,相关专业近三年的各级学生技能大赛获奖者,均出自教改试点班。另一方面教改试点班的教师也屡次在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相关专业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

(一)良好的校企合作背景,是教改试点得以推进的基础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一直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并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双园融合”合作办学模式,不断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新校区建设规划之日起,就开始布局“双园融合”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双园”就是校园和区域经济背景下的各产业园的融合[3]。双园融合最终形成了校园内各系部专业和产业园内各企业(包括进驻校园的企业)的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近年来,全院上下坚持校企合作办学大方向,各系部和专业也在“双园融合”模式下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五个系部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教改之所以能够顺利获得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无疑正是得益于“双园融合”办学模式下,企业与学院的合作及对学院教学改革的理解。

(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的改革是现代学徒制模式落实的关键

开展现代学徒制教改的目的是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其核心是结合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及课程实施、课程考核及研发的一系列教学和研究活动的具体落实。《意见》指出“各地要选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引导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 因此各系部都结合自身实际,在这些方面都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创新,企业对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开发和教学运行管理的参与度更加深入。

(三)小班化、导师制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

尽管各系部落实现代学徒制的具體做法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做法就是小班化、导师制。最少的环境工程系的“山鼎现代学徒制班”是10人,人数最多班级是机电工程系模具专业的现代学徒制班,规模不超过40人。这些班级都有专门的企业兼职和系部专业教师予以指导。无疑,小班化、导师制的班级管理机制下,学生得到关注的机会更多,也有利于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更能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真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三、现代学徒制教改的实践困惑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也就是说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在于两个联合,即“联合招生”“联合培养”。

然而,依据笔者对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各试点系部和国家2015年开始的近40家试点职业院校实践情况的研究发现,在实践中,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现阶段最迫切的问题一是联合招生并未真正落实;二是现有的校企联合培养缺乏稳固的长远开展的基础。

(一)联合招生难以真正落实

目前各试点院校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组建,其实和传统的企业到高职院校挑选学生后组成订单班并无本质区别。这种方式也是现阶段联合招生比较切实可行的途径。

笔者以为,联合招生的目的在于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在于让学生学徒期间的权益得到保障,也便于得到实习实践机会。但目前,我国并没有关于学徒工身份认定和权益保护的劳动政策,企业显然也不具备使用学徒工的动力和积极性。另一方面,现有的招生体制,学生一定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高考才能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这意味着,即使企业招聘的员工需要进入高职院校进行技能和学历的系统培养提升,也必须先参加高考。这使得企业与其自己招工招生还不如直接从高职招收的学生中挑选组班。

因此,要真正实现校企联合招生,国家必须从劳动用工制度和学校招生体制上加以保障。

(二)校企联合培养缺乏稳固的长远开展的基础

现有的校企联合培养主要建立在一些极为特殊的政策支持,或者学校的主动让利和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个人社会责任感,甚至是校企、系企相关负责人的私人友好关系之上开展的。这样的合作基础显然非常脆弱,一旦特殊政策发生变化,或者相关人员变化,这种合作就会终止。因此,笔者以为,急需政府部门建立跨越现有教育管理和社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专门机构(如职业教育学徒管理中心)承担起校企合作的协调工作,为现代学徒制的深入开展,建立起各方认可和参与的协调、实施机制,以保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期开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https://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40623094659996&cata_id=N003.

[2]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https://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40902110347565&cata_id=N003.

[3]田 平,等.“双园融合”办学模式初探特色[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12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