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华
摘 要: 以就业为导向的政策向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示方向,相对于普通高等学校而言,高职学校更注重学生未来就业问题,因此职业素养的培养必然是高职学校教育的核心。本文主要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入手,对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其培养途径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就业导向;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4-0025-03
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自此国家各级政府逐渐开始了对高等职业学校的一系列改革和政策支持,旨在加强高职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尤其是在以就业为前提下的职业素养培育方面更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虽然经过一系列教学改革之后,高职学校各专业的就业率有明显提升,但同普通高校情况类似的是,各个专业的就业情况并不均衡,部分专业就业率持续走低,而部分专业就业人才甚至出现了短缺现象。社会及市场对于高技术型人才的渴求同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之间的矛盾开始突显,因此,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开始被持续关注,且话题不断。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背景及特征
1.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背景
同工业化社会不同,高新技术时代的到来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拔高,技术的更新带动了一大批新型产业的出现,劳动密集型人才开始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转换,这种转换迫使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如果职业教育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那么其所培养出的人才无论是在技术水平还是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与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趋势是相背离的。因而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从辩证的角度而言,经济发展与教育必然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为了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的脚步,职业教育必然要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观念、思路乃至方式方法的革新,在這个大背景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应运而生,且恰好满足了社会与市场对于高素质高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2.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特征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专业素养教育与非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教育主要体现在技能方面,旨在培养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而非专业素养教育则主要包括职业操守、价值观念、责任心、道德素质等。从就业的角度而言,职业素养是决定就业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其相关教育培训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要具备“职业”特征。高职学校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最主要的元素就是“职业”,当下相对于招聘高学历的学生而言,诸多企业更偏向于聘请高职学生,一方面是因为招聘成本较低,更重要的是高职学生的专业性更强,毕业之后能够较为迅速地适应岗位需求,减少企业的培养成本,更快地为企业创造价值和利润。同时,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也要加深对“职业素养”的培育,例如正确的价值观、责任心、职业道德、合作意识等。
二是发挥企业教育作用。在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下,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目的的观念下,许多学校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开始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人才,充分发挥企业的实践功能,在学生实践技能、团队协作、敬业精神等方面有较快的拔高作用,且对于学生后期踏入社会之后的职场生涯有较多帮助。
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员工的创新意识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生命力,特别是在这个日新月异充满市场竞争的社会,创新意识可以说决定了企业的存亡,因此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不能够忽视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营造特殊的培养环境和使用特定的培训方法来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将来其进行创业、创新等都有一定优势。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
虽然低人力成本、高技术等特点让高职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企业乃至市场眼中的“香饽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企业发现职业素养成为了大多数高职学生职场发展的短板所在,而现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从高职学生自身的角度而言,一是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或者自视过高,没有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的综合性评价,单只追求技术层面的提升,却难符合企业整体职业环境以及后期职业发展的需要;二是一部分学生虽然意识到了职业素养对于自身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提升职业素养却毫无头绪,且在选择培养职业素养时往往优先选择如技术水平、实践操作水平等显性职业素养上,而忽视了团队协作、敬业、责任心等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也是一种观念的错误。通过对丹东当地3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三十六的学生认为职业素养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低于技术能力,百分之六十二的学生认为职业素养在职场中最重要,另有百分之二的学生认为家庭背景最重要。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当前部分企业开始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在人才选拔方面对于职业素养的要求甚至高于岗位技能的需求,尤其是对于人力资源所推出的“管理培训生”、“储备干部”等职位上,这一现象体现得尤为明显,企业要求员工在基层岗位时能够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在一些跨部门交流的岗位上能够性格开朗、擅长交际,在一些需要多人完成的工作中能够善于团队协作以及自我提升等,这些品质都体现在隐性职业素养方面,技能水平反而成了其次。根据对丹东当地10家各类性质的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企业认为高职学生个人能力中职业素养较为重要,另有百分之三十多的企业认为学生技术能力较为重要。
2.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建设不完善。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分数决定一切,因此在职业素养培育方面国内起步较晚且发展的进度一直较为缓慢,虽然我国近几年来不断强调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在一些政策规定中也有对其重要性进行说明,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台具有权威性的规章制度以及建设相关培养体系对具体的培养行为进行引导,其次关于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评价也没有相关的体系予以规定。
二是职业素养教育模式建立不完善。对于很多高职学校而言,教学经费短缺的问题使其往往将主要成本投入在重点专业的技术培养上,在职业素养培育方面花费较少,即使在教学经费充沛的情况下,校高层习惯于传统教育方式的支配,并没有建立专门的师资队伍从事职业素养的培养课程教学。而一些职业学校在设立了相关课程的情况下,由于缺乏相关经验或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能是基于理论层面的学习,并没有实践过程,最终此类课程往往流于形式化,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三是各方面思维观念造成职业素养教育发展态势消极。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不仅让政府机关单位、学校、老师、家长等各方面忽视了职业素养教育,更令人感到担忧的是高职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问题。绝大部分学生仍然因为学历不高而在心理上有“低人一等”、“自责”、“自卑”等消极情绪,一方面这种消极情绪来源于社会各阶层给予的就业压力和观念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的成长环境导致其抗打击能力差,抗压力经验不足,从而导致在面对一些“不公”境况时主体意识薄弱,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大,产生消极思想并受这类思想支配时间长,难以排解。
虽然我国的经济、科技等各方面水平在显著提升,但近年来所爆发出的社会公德心不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责任感缺失等问题不断提醒我们职业道德素养乃至个人修养急需提升来维持社会和谐。因此,作为向社会输送大量技术型人才的高等职业学校更应当担负起社会责任,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三、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在市场竞争逐渐趋于白热化的当下,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有了竞争意识,但具有竞争意识不代表真正认识到了竞争实力具体体现在哪个方面,诸多学生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素养在求职中的关键作用而在拥有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却丧失了竞争优势。因此探寻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不仅能够帮助高职学生解决就业难题,还能够有效改善企业员工职业素养偏低的现状,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1. 完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制和模式
根据社会需要,国家应当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适时推出一套符合当前国情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在明确职业素养教育目的的前提下,根据经济环境、企业需求、学生求职意向等多个要素綜合评价,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普适性的职业素养教育体制和模式。尤其是在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除开设基于就业导向的技术性课程外,还应当设立与隐性职业素养相关的基础类课程,或创建一些有助于提升职业素养的社团、定期组织相关活动等激发学生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意识,培养其团队协作、善于沟通等职业素养。
2. 创建产教结合的职业素养培育模式
目前一些高职学校通过与大型企业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打造一批专业对口、技术性强且职业素养过硬的综合型人才,既提升了学校的就业率,也为企业输出了人才,更为高职学生打造了一条直通企业的绿色通道。同时,校方可以利用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性教学,通过产教结合的方式逐步设立基础知识教育、技能水平教育、综合素质教育以及实践演练教育等课程阶段,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顺利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综合知识体系构建,有效加强素质教育。
3. 创造实践环境强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高职学校都需要用实践来检验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因此高职学生也需要一个优良的实践平台来强化职业素养教育,从总体来看,职业教育实际上就是以就业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培养必须有多种实践活动进行支撑,包括校方提供的实践基地等设施场所、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以及院校与社会提供的职业比赛等,这些方式都能够有效提升和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并非一日之功,政府机关、学校培育机构、企事业单位都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首先从观念上重视职业素养教育,其次积极创造软硬件环境,为其打造成长的温床,并在不断实践中对相关政策、体制进行完善,如此才能让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解决多方矛盾。
[参考文献]
[1]张 武.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与途径[J] .高等农业教育,2014(6):100 - 102 .
[2]黄飞青.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基本特点探析[J] .科技视界,2013(23).
[3]高坊洪.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探讨[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