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杰
摘要:让语文课成为高效智慧的课堂,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表达,适当点拔、适时点拔进行点睛式地总结;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乐于思考和积累,快乐写作;要推荐经典的文章给学生,通过一定数量有关联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围绕主题在不断对相关文本阅读和对话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主题阅读教学就是基于这种思路,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结合起来,将阅读教学统一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充分重视个体经验,在与多个文本(素材)的碰撞交融中,重過程、重生成与重理解,实施课程以主题形式建构的开放的语文阅读立体教学模式。
关键词:语文;主题教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20/23-0057-04
语文不仅仅是语言文字,它包含着中华文化,包含着民族精神,包含着爱国情怀,包含着治国方略、治家思想,包含着为人处世之道。语文有着太多的内涵,它是人文的、智慧的、是有温度的,所以人们常说“语文课堂无处不在”。那么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怎样的呢?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要真正的让语文课成为高效智慧的课堂,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读、去思考、去表达,适当点拨、适时点拨进行点睛式的总结;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乐于思考、乐于积累,快乐写作;要把经典的文章推荐给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有关联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围绕主题在不断地对相关文本阅读和对话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主题阅读教学就是基于这种思路,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结合起来,将阅读教学统一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充分重视个体经验,在与多个文本(素材)的碰撞交融中,重过程、重生成与重理解,实施课程以主题形式建构的开放的语文阅读立体教学模式。
一、什么是“语文主题学习”
语文主题学习就是通过大量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见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感受阅读课堂的快乐,吮吸文学营养,在书香的润泽下幸福生活。
由此可见“语文主题学习”要达成三个目标。一是拓展视野、提高见识;二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三是吮吸文学营养,享受书香带来的快乐幸福。
二、语文主题学习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多读——诵读,多看——博览,多感悟——感悟文意、感悟写法;重视积累——语言积累、思想情感积累、篇章样式积累;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做批注、写阅读感悟、做读书笔记。
为了落实“读”,我们编写了语文主题阅读读本《杨帆》,学校安排了读书课,我们还给学生推荐了阅读书目。为了落实“悟”.我们坚持让学生做积累、做读书笔记,编写了主题阅读导学案。
三、语文主题学习的基本模式
采用1+X模式和2+X模式:一课或两课带多课的辐射教学方法。以一篇或两篇必修教材的文章为点向面上辐射,把从必修教材一篇或两篇文章中学到的知识尝试运用到多篇文章的学习中,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例如:以课本中毛泽东《沁园春雪》为主导篇目,选取表现毛泽东“高远的志向、宏伟的气魄”的一组诗歌让学生阅读品味。
四、语文主题学习基本课型及具体上法
预习感知课是主题单元的第一节课,要求学生自读“精读引领课”设计到的相关篇目,扫除文字障碍、积累字词、感知课文内容。教师的任务就是检查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砸实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篇目在内容上有整体认识。
例如:第一单元“剪不断的乡愁,抹不去的思念”选取课本中的《乡愁》二首、《想北平》,“主题阅读校本读本”中的《月是故乡明》《故乡的老屋》两篇文章进行阅读感知。积累这几课中涉及到的重点字词,完成读本上的阅读思考题。这种课型把课堂大部分时间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只留住10至15分钟进行检查、总结。
这种课型的教学环节为:1.课前自读——扫除障碍;2.课上自读——感知内容;3.教师引领——读、思考、感悟;4.检查效果——点拨总结。
精读引领课是主题单元系列最重要的一个课型。在对单元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去引导学生对重点课文进行细致分析,运用朗读和品读的方法,在读中分析内容、体会感情、探究写法。精读篇目可以选择一篇,通过精讲这一篇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分析课文的方法;也可以采用1+X模式,重点讲一篇,用其它几篇与重点篇一致的地方来加深学生对主题、写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学习《合欢树》这篇文章,在精讲这篇课文的同时,链接《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使学生体会母亲对史铁生的爱和史铁生当时不理解母亲的悔。再如精讲余光中的《乡愁》时,选取《想北平》引导学生学习直接抒发思乡情的写法,选取《月是故乡明》链接《静夜思》引导学生学习借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通过深刻的问题简单化处理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诗歌中的意象就是寄托作者情感的事物,让学生能具体地表达思乡之情,自然由读过渡到写。
这种课型教学环节为:一、预习检测,温故知新;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三、研讨探究,品味语言(写法);四、达标检测,总结提升。
五、拓展阅读。开拓视野
下面结合“剪不断的乡愁,抹不去的思念”这个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谈谈这种课型的具体上法:
选取《乡愁》二首《想北平》《月是故乡明》四篇文章作为重点学习篇目,设计以下三个目标:1.整体感知课为内容;2.找出文章中的抒情句,体会乡愁3.学习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目标由浅入深,从内容——感情——方法的顺序来进行。
第一环节:预习检测,温故知新。笔者用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导入,渲染气氛,让学生回答思乡的诗句,幻灯片展示李白的《静夜思》和马致远的《秋思》,然后总结借景物抒发思乡之情是这两首诗的写法特点。然后进入第二环节:整体感知,理清思路。通过对余光中《乡愁》朗读,抓住“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几个词理清思路,体会思乡之情之浓烈,通过学生朗读《想北平》《月是故乡明》中的抒情句,体会思乡之情。由让学生找出余光中的《乡愁》和席慕蓉的《乡愁》中分别把“乡愁”比喻成什么?自然过渡到第三个环节:研讨探究,品味语言f写法1。笔者选取如下研讨题进行小组合作交流。endprint
首先,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分析。
1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2.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这一点,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这对你今后的写作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3.台湾海峡真的很浅吗?作者为什么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其次,《月是故乡明》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相关段落分析对比的作用。《想北平》也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结合课文分析。
学生回答完毕,教师进行总结抒发思乡之情的方法:
1.直接抒发感情。(例如:《想北平》中“真的想北平啊!”)
2.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发感情(例如:《乡愁》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例如:《月是故乡明》用家乡的月亮和莱茵河上的月亮、非洲大沙漠的月亮、朗润园的月亮和故乡的小月亮对比)
4.借助比喻、排比的修辞来抒发感情(例如《乡愁》)
5.借助人、事、景、物来表现思乡之情。(例如《故乡的老屋》)
第四个环节:达标检测,总结提升。笔者设计这样一个训练题: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温馨挚爱的家园,离开了年迈慈祥的双亲,成为漂泊的游子。这时你会说乡愁是什么?请同学们调动你的积累,借助一定的意象来抒写你的乡愁。
乡愁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形成能力。学生回答后笔者给出示例:乡愁是母亲那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曾经就是这双手牵着我走在上学的路上,这双手用劳动为我换取读书的学费,这双手在我生病时为我端水送药,这双手在我夜里失眠时轻抚我的脸颊和发丝,直到我安然入睡,想念母亲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母亲那双牵引我成长的粗糙的手,母亲的手心里啊,托着我浓浓淡淡的乡愁。
乡愁是母亲家门外那颗百岁的老榆树。夏天的时候枝繁叶茂,高大浑圆的树冠像一把大大的遮阳伞,挺立在路边。炎热的中午,附近的人们都去纳凉,我是在老榆树下听着大人们讲故事长大的。每到春季老榆树上结满了翠綠的榆钱,吃一口水嫩嫩、甜滋滋,回味无穷。老榆树那深深扎进泥土的根须啊,也牵绊着我思乡的梦绵延不绝。
第五环节:拓展阅读,开拓视野。让学生课下完成,是课上的补充和延续。
略读提高课应该是“精读引领课”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略读提高课一般安排在精读引领课的后面,这样安排,目的是给学生自读自悟、提升独立阅读能力的实践机会,也是联系课内外阅读的工具。因此,要简化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每篇略读课文的特点,参照“阅读提示”设计一两个重点问题,也可依据学情,根据单元重难点确立目标,这样便于学生体悟语文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种课型的教学环节为:1.课下拓展阅读,课上交流感悟;2.汇报阅读感悟,展示交流成果;3.品味语言写法,形成阅读能力;4.积累精彩语段,掌握读书方法。
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可见略读课文在单元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学生运用在本单元学到的学习方法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是学法的应用和巩固。是学生品悟写法,读写结合的有效训练点。
略读提高课一般十分重视课内外的拓展延伸,如语言积累、写法感悟、情感升华等等。学生在自读自悟和交流探讨中、体会描写的精彩绝妙、感受文本呈现的生动形象、习得写作的基本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
例如:“剪不断的乡愁,抹不去的思念”这一主题教学中,在略读提高课中我们选取了郑振铎的《海燕》、席慕蓉的《燕子》、萧乾的《枣核》进行拓展阅读和能力迁移。首先让学生课下自读这三篇课文,课上通过交流感悟,展示阅读成果的过程中,总结出《海燕》注重对燕子的描写,既写家乡的小燕子,又写海上的燕子,以此来表现那轻烟般的缕缕乡愁;《燕子》采用叙事的写法,记叙了两件事,写父亲把歌曲中的“长亭外,古道边”听成了“长城外,古道边”,后来知道自己听错了的怅惘之情,自己把乌秋当做燕子,后来知道这是一个错误时的失落之感,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枣核》以“枣核”为线索,通过写漂泊在美国的朋友,要枣核——得枣核——说枣核来表达对祖国故土的怀念。最后让学生课下积累这三篇课文的精彩语段,总结这三篇以物为题的写乡愁文章的不同写法。
作文指导课是在前面主题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写作指导,让学生把课文中学到、悟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我们在学习完第四单元“走进自然万物,感悟生活哲理,”之后,指导学生以“心中的——”为题写一篇写物的记叙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金色花》一文的写作思路,再次体会对比、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的运用,让学生明白本文是在金色花的身上发现的可贵品质,从中获得感悟——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会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模仿本文的写法,笔者指导学生用第一人称“我”,在特定情境下,走进自然之物,或感受到美好,或发现某种精神(品质),或感悟哲理,最后表达该物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学生在构思时想到所写的物——爬山虎、蒲公英、万年青、向阳花等植物,从它们身上得到感悟。再如通过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让学生感悟到由藤萝花的由衰到盛的变化,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这一人生哲理。笔者指导学生写作时,把物和人结合起来,由物及人,或由人及物,通过写物由衰到盛的变化,给人以勇气、信心、力量。
这种课型的教学环节为:1.分析题目,确定中心;2.写作点拨,打开思路;3.例文探究,掌握方法;4.范文引路,广泛选材。
作文讲评课是对学生作文评改后的一次总结。要上好作文讲评课,首先要仔细阅读每一位学生的作文,做好眉批;然后,再重新翻阅眉批,找出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优缺点;最后,根据优缺点设计这次主题阅读的作文教案与课件。
教案中,先针对缺点设计一个环节:挑刺。因为挑刺能够让文章精确起来;
例如:在《抹不去的思念》这次作文中就进行了挑刺。通过对错字、外貌、选材三方面的挑刺,让学生明确,作文中不能错字连篇、千篇一律,外貌描写一定要与中心有关。学生再利用学到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那么作文就会精确起来了。
再针对优点设计一个环节:欣赏。因为欣赏能够让文章灵动起来。
例如:在《抹不去的思念》这次作文中就进行了欣赏。通过对“各具特色的开头、自然环境描写、选材新颖”三方面的欣赏。让学生增强了自信心,也给其他同学带来了灵感,这样的文章读起来就更灵动起来了。
最后,针对个别欠缺的地方设计训练题。通过训练让作文精彩起来。例如,在《抹不去的思念》这次作文中就针对选材千篇一律这一缺点,设计了“材料怎么选”这一环节进行讲解与训练。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点:1.围绕主题,认真选材(扣题);2.避生就熟,得心应手(熟悉);3.避同求异,独特出众(新颖);4.关注社会,与时俱进(深远)。
这种课型的教学环节为:1.挑刺——分析存在的问题;2.欣赏——总结成功之处;3.病文诊断——提出修改意见;4.自我提升——给自己作文润色。
总之,“语文主题学习下高效课堂”是教师充分准备、学生充分预习的课堂;是在教师指导和引领下,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充满活力、师生互动的课堂;是阅读感悟、思想碰撞、训练思维的课堂;是大容量,学生乐于参与,高效智慧的课堂。
【责任编辑 李晓旭】endprint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7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