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春燕
摘 要: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不利于正处于重要发展时期的学生。作为教师,改变这种低效的教学方式是首要任务。文章着眼于当前传统教学弊端,用发展的眼光,探索出一条高效的课堂教学之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
关键词:语文教学;和谐课堂;教学环境;教学质量
中圖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7-0076-01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复杂性和艺术性。因此,即使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和谐并不是多样性的混合、凑合,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整个初中阶段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呢?本文对此进行相关研究。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看、满堂转、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演生看等教学方式,倡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学、实验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辩论等学习方式。例如,在教学《西游记》这节课时,教师让学生充当教师,教师充当学生,并采用小组竞争等教学形式,结合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形声并茂。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比比看,谁对《西游记》了解得多一些,谁对西游的王国更熟悉些。下面,就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走进西游的世界。”接着,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西游记》插曲导入:“下面我们按座位分两组,进行《西游记》的知识竞赛,看看哪组表现更出色?请某某同学记分。”这时,多媒体屏幕出现:赛一赛。在第一环节,主要是竞答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基础题目。因为都是比较基础的题目,所以只要稍作预习,基本所有学生都能答出。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第二环节,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组内合作提前设计好题目,两组以互相提问的形式展开学习,从而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学到更多的新知识。这样的设计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重视学生情感
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活力。只有充满活力的课堂才能显示出朝气、灵气,才能显现出勃勃生机;只有充满活力的课堂才具有生命力;只有充满活力的课堂才能留住学生的心。在课堂教学中起引导作用的教师,是教学中良好氛围创设的关键。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情感的同时抓住关键,引发学生“主体”的情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师在教授《三个太阳》这一课时,正是下午第一节,学生精神状态特别差。再加上这是一篇通讯,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是黄传会的《三个太阳》……”下面学生睡眼惺忪,没有一点反应。师:“你们都预习了吗?”生:“预习了。”学生的声音失去了以往的干脆和洪亮,显得拖沓而乏力。教师不再提问,合上课本与教案,走下讲台。这时候,学生诧异地看着老师,但仍睡眼惺忪,显然对上课缺乏兴趣。师:“请问你们地理课上到哪了?”个别学生有点意外:“上到……”声音显然比刚才有劲。师:“那你们知道南极吗?”生1:“知道,老师,那里常年冰雪覆盖,不是很冷吗?”生2:“是啊,老师,那里的动物的毛一定都很厚吧。”学生的兴趣来了,刚才的睡眼惺忪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好奇而期待的眼神。教师抓住了这一时机,转入课文教学。这时候,每位学生都很积极地翻阅书本,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教师不忘抓住学生感兴趣之处,与课文知识点相结合。试想,如果教师一开始为尽快完成教学目标而忽略学生的情感而直接切入课文,那么这堂课注定是失败的。
三、和谐师生情感关系
要实现课堂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是一个重要因素。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自己的思想,也正处于叛逆的心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往要更为主动的同时,还要注意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安全的课堂。一是确保学生“无错”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学生;二是民主的原则,多和学生商量;三是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不挖苦、不为难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有话就说,有想法就敢表述,不求标准答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简单问题的提出却遭遇学生的沉默相对。其实并不是学生都不会,而是不敢发言。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鼓励,方法可以很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结束语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离不开和谐课堂的构建。要成功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影响因素很多,除了上面阐述的三点外,还需要教师注重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等等。在课堂初步实现和谐时,教师还要追求更高的和谐,在探索中与学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应永恒,郭惠榕,檀巧芳.构建教与学相契合的语文和谐课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5).
[2]邱海林.以生本和谐为基础构建语文和谐课堂[J].教育导刊,2012(07).
[3]江玲燕.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和谐交往[D].华中师范大学,2008.
[4]钱道静.语文味: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文化的立足点[J].当代教育科学,2008(02).